“这公司做着没前途,年纪轻轻,还怕找不到工作?!”
这是一年前小V的一个“资深”同事在跳槽之前和他说的话,说完之后不到一个礼拜,他就跳了槽。
小V看着这位同事洒脱的背影,看他在朋友圈里晒自己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发展未来,心痒难耐的同时,深深记住了这一句话。前半句,是对自己现状的诋毁;后半句,是对自己优势的自信。
接着,小V全方位接下了这位同事的工作,这在他看来是被重用的一种形式,至少从一开始部门里端茶送水打下手,他也开始有自己的专业工作要完成了,各种项目会议也开始叫上他参加了。有时候领导还会问他一些项目上的意见。
然而好景不长,对公司了解越多的小V越是想着那位离职同事的话,同时,也越来越觉得他说得非常正确。
一年后,小V在一次项目的处理中发了脾气,因不满领导的做法而顶撞了他,接着匆匆找了下家,跳槽走了。走之前他对新入职没多久的一个后辈说,“这公司没什么前途,趁着年轻,赶紧跳槽才是正经。”
然而,当他真的跳槽去了新的雇主那儿工作之后,发现经历了“蜜月期”之后,对工作的不满意、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又一次出现了,身边依旧有人对自己鼓吹当下的公司没有前途,不如趁早走人。而当初那个“先跳一步”的同事,听人传言在职场中也没什么大作为,依旧做着琐碎小事,晒出来的高质量都只是在粉饰太平罢了。
很多年轻人在入职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里,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公司真的有发展吗?自己真的有进步吗?还是应该要去做别的尝试?尤其当你看到周围的前辈们跳槽,或者在接触更多工作内容之后,自以为对公司有了一个更加深入有效的了解,总难免怀疑这条船会不会说沉就沉……
但其实很多职场新人都忘了,哪怕这条船要沉,也不会那么快;哪怕你觉得自己成长了、收获了,也不过是在工作上九牛一毛的进步。
职场水深,深在你还不懂掂量自己究竟几斤几两、你还无法从大局看清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你还不把握不了自己靠岸下船另寻出路的a1时机。
而如果你能放下执念,好好做一个评估,上述大部分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1.工作本身和你个性能力的符合程度
如果做了不合适的工作,每天上班心情如上坟。如此倒还罢了,更可惜的是你的能力未能物尽其用,这会直接影响到你在工作中的表现,甚至有些能力在别处是加分项,在此处就是扣分项。在工作前后,一定要摸索出自己适合的工作类型,同时结合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找好最合适的岗位。比如你特别能“忽悠”,那就去做销售、投行、保险之类;比如你对数字敏感又比较稳妥、细心,那就去做会计。
合适自己的工作,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最容易出成绩,从而最容易成功。
2.对自己现状的评估
你现在的水平,能给自己的雇主带来多大的价值呢?你现在能力,可以做多大的事情、承担多少责任呢?
当你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并找出答案之后,才能明白自己符合的工资有多少,才不至于觉得自己在薪酬待遇上被亏待了而不痛快,进而认为公司发展有问题、自己不如趁早离职。就以会计人为例,如果你有ACCACPA之类的证书,价值自然比无证书的人更高,甚至起薪就不一样。一张证书一加薪,就是行业规矩。
3.筛选周围给你的信息和影响
周围的同事和你说这公司没法呆了,你就想跳槽了;几个相处不错的同事陆续走人了,你也按耐不住了……这些信息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负面的刺激,那就是“大厦将倾”,自己*4也赶快找个下家才稳妥,然后不管不顾地去面试,看到一家还不错的,赶紧就收拾东西走人了。却不知如此一次次地跳槽、入职培训、新人试用期……本来你已经成了资深前辈可以担大任了,却依旧成为下一家公司的“新人”,碌碌无为打下手。
我认识两个同期的会计A和B,他们曾经同在一家公司,其中A听自己的的前辈跳槽前的吐槽,认为公司发展不太好,遂跳槽去了创业公司,结果没多久创业公司关门大吉,自己只能再找工作,入职后工作不过一年又因为公司人员变动太快,觉得自己也可以多跳跳。而B则始终在原来的公司稳扎稳打,一边上班一边在高顿学CPA,在A跳来跳去的时候,B的工作已经小有成效。四年之后,B即将拿到CPA的证书,成了公司部门里的*9潜力股,即将被提拔为财务经理。而A则还在某家公司里做着毫无变化的小会计。
学会筛选信息,别让别人负面的声音影响了你的判断。换个角度来说,别人走了,岂不是你的价值再提高了?用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状和公司的现状,屏蔽掉那些负面的声音。

 
▎本文作者钟颜,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