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金融人都有一个投行梦,地位高、待遇好,发展潜力大,似乎只有进入投行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金融人。很多金融人想法设法提高自己的层次,想着拉进与投行的距离,成为那个人人都羡慕的人才。不过,投行能获得这么高的期许,为了它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本, 从旁人那听来的加班和压力无法感动深受,只有自己真的进入投行才会发现背后的辛苦。
 
挣多大的钱就要操多大的心,投行高待遇,有压力也可以接受,不过,真实的投行生活可能又是另外一个,以下就是进入投行后可以刷新你人生观的细节。
 想过工作强度大,但从未想到如此之大
 
投行的薪水相比其他行业要高很多,但是如果考虑到自己的工作强度,那么你的感觉就是:“这点钱真的很不够。”简单的说就是性价比低。在投行,拿到性价比高的职位永远是少数,即便你工作经验丰富,还有CFA等国际资格证书的加持,做投行的工作也不能“手到擒来”,工作还是要踏实的做,每个项目都不能放松。
 
然后就是出差机会居多,一年365天,总有250天需要出差,老婆孩子看不见,没结婚的只能单着,因为没有时间谈恋爱,在飞机上不能用手机,下了飞机就要见客户。寂寞之苦,尚能忍受,奔波之苦,难以言表。
 
由于长期加班和出差,造成很多投行民工的精神状态涣散,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和亲朋好友聊天也是心不在焉,每隔几分钟就要查看邮箱,翻看工作群,晚上睡觉也不踏实,10086来个广告都觉得是老板派来了新任务。
 枯燥的工作会磨掉一个人的意志
 
一度认为投行的工作是个技术工种,除了折腾数字和模型的时候能用上自己渊博的学识,出差和做PPT的时候更像体力活,而且这种时候比比较多。
 
有人说,趁着年轻多奋斗,投行是个好单位,年轻人不要怕吃苦,要积极学习,以后才能成为金融大牛,走向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可惜,这又是美丽的笑话。进入投行后,作息不规律,每天做的工作也很简单,似乎你的金融硕士文凭或者CFA证书没有派上用场。
 
比如投行新人经常为领导准备PPT,辛辛苦苦写完以后,被提了八十多个意见打了回来。反反复复改了一百来遍终于定稿了,结果半夜十二点突然接到领导电话:哎呀,我突然不想讲关于注册制的主题了,我想讲讲资产证券化,你帮我重新写个PPT吧,明天上班前给我。
 
如果说身体上的折腾还能承受,那么精神上的消磨就有点不同了。投行的业务中有不少不靠谱的项目,领导心知肚明,这样的项目做不出效果,自己去是万万不能够的,没办法,碍于介绍人的面子,还是要讲人情世故的。打发个年轻人跑一趟,意气风发地去,灰溜溜地回。长此以往,成就感尽失,严重打击人的意志。
 晋升之路远比想象的要难
 
今天已经不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年代了,在投行,拿不到项目,哄不好客户,过不了证监会的审核,你就是加班再多也没有用,更别提升职加薪了。
 
无论是大投行还是小投行,金融工作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鄙视”,做IPO的鄙视做新三板的,投资高科技的鄙视投资农场的,竞争之惨烈远比想象中困难。网上那些一年一加薪,两年一升职都是骗人的。
 
投行的晋升机制有严格的分层制度,从业年限是最靠谱的资产,由此决定你的职位、薪资、以及话语权。比如一个28岁的analyst可能需要听一个26岁的associate派活。所以无论能力与否,在投行里即便是天才,也必须一年一年地往上爬。
 
除了熬工作经验,还要更多的成功案例或者考取CFA证书去标榜自己,让自己成为那个值得提拔的人。比如大家的起点都一样,工作时间也一样,为什么选你不选他呢?很简单,你有CFA证书,别人没有,这就是给你升职的理由,就这么简单。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给金融从业者泼冷水,其实换做那个行业都不容易,市场一直处于“优胜劣汰”的循环中,既然你选择了投行,你也应该相信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个时代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才的人,那些工作中承受的一切都是你的资本,是对你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益无害的东西。
 
所以,高顿金融研究院院长冯伟章建议,如果喜欢投行,那么越早开始越好。
 
▎本文作者M先生,来源高顿。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