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来到银行办理业务时,迎接你的大堂经理可能是“临时工”,帮你挑选理财产品的理财经理可能是“临时工”,微笑着帮你把钱存进银行的柜员可能是正在准备考试,期待可以签合同的 “临时工”。简单地说,去银行办理业务,除了点钞机等机器是银行资产,为你提供服务的人可能都是“临时工”。
 你可能去了一家假银行
 
上述描述可能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的大量一线岗位都存在外包或派遣制员工的现象。一家自称中国金融外包服务*9品牌的公司声称,为包括多家国有大行在内的8家以上用户服务。
 
派遣制或外包制员工在银行业并不罕见,为了降低成本,银行一般会把大量低门槛的用工需求外包出去,客服人员是其中最常见的外包岗位,还有这一种常见的外包岗位是安保。大街上你看到很多的押运车上写的清清楚楚:XX押运公司,而非XX银行。
 
根据《证券日报》的统计,去年25家上市银行的员工总数221.8万人,不过,银行网点遍布全国,拥有单独机构代码的网点就有7.2万个,平均下来每个网点只有26人,远远不能满足用人需要。因此,外包制、合同制、派遣制就成了*4用的解决人力资源的途径。
 
某专做金融外包服务的公司据说员工超过了1.5万人,资产2800多万元,年产值近6亿元。其中,员工数就超过了所有区域性上市银行。
 用户担心泄露隐私
 
去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最担心的的问题是,如果银行员工非正式,那么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一旦出现问题,银行会不会以“临时工”为由推卸责任,虽然他们已经这么做了。
 
在招聘环节,外包公司并不会直接进行,面试等工作一般都由银行进行,银行确认用人后,外包公司会才会出现办理聘用手续。即便如此,很多客户仍然反映,自己的账户等信息被盗用了。
 
家住北京的一位刘小姐,因为逛商场的时候,被站在入口处的某行工作人员的员工拦下来推荐办卡,出于对该行的信任,刘小姐同意办理。第二天收到电话回访,说要给刘小姐快递办卡礼品,并清晰地说出了刘小姐办卡的时间、地点和个人信息、联系方式。刘小姐认为是真的,就接受了,不过对方要求刘小姐承担快递费用,约89元,引起刘小姐怀疑。
 
“我打了电话给客服,客服告诉我并没有这样的活动。”刘小姐说,“当时我就觉得被骗了,很生气,不过更害怕的是,自己的信息掌握在陌生人手里。”后来通过朋友才知道,大街上拦住你办信用卡的所谓银行员工其实可能是外包公司的职员。
 金融人惧怕辛苦半天只是“临时工”
 
更有意思的是,对那些想要去商业银行发展的朋友来说,如果辞掉工作,考完CFA等证书跳槽去银行只能做“临时工”的话,简直不可想象。
 
Josh是高顿CFA二级学员,大学毕业考银行失败,工作几年后想通过CFA证书打开银行的大门。不过,多方打听得知,新人都要从柜员或者大堂经理做起。Josh说:“应届生通过考入银行可以是正式员工,但是我们这种‘半路出家’的人,只能做 ‘临时工’了吧。”
 去商业银行工作,CFA躲过“临时工”的命运
 
商业银行不是投行、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但是一张好用的CFA一样受到受到重视。我的一位朋友,现在在地级市的分行工作,因为他有CFA,周围的人都没有,所以他成了分行的负责人。
 
对于想要去商业银行工作的朋友来说,如果你有CFA的话,可以直接从事投资分析,理财产品设计等工作,直接躲过银行柜员这一关。加上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金融业务日渐开展,具有足够金融经验和金融知识的人才一定可以在商业银行发光发热。
 
来自安邦的分析指出,2017年*9季度银行业出现业绩整体回升,银行股业绩有所改善,大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底下降,不少银行也有力地提升了拨备水平,毋须再象去年一样靠减少拨备来增加盈利。
 
这样来看,今明两年银行业又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本文作者M先生,来源高顿。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