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类高级人才主要包括理论型与实务型,在笔者看这就如同医学中的学术医者与临床医者的区别,简而言之一个为编书的一个为教书的。理论型财务人常见于财务高峰论坛会议上,他们大多风度翩翩,在财务圈挥斥方遒;实务型则多见于企业等实际应用领域,从事会计、统计、审计等工作。学术做得好不见得在工作中就能得到好发挥,笔者理解的实务型财务人,学术优不优秀我不知道,但理论理解的一定透彻,否则也不会如此灵活的运用在现实中。
我们知道,书好编,但书不好教。同理,财务理论随便拉出一个财务人都可以背诵一段,但如果让他用理论知识分析企业市场估值计算出下季度产品上线前的预算,那绝不是街上随便拉个会计就能算出来的。
财务大咖大多是学者型与实务型并重,不仅拥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有充分的财务技能经验,这类高端精英型人才往往是各大事务所、企业公司、财务平台追逐的人选。数量上也是让人头疼的,如今学财务的人多,市场上也有宣称财务人呈井喷状的言论,到底是紧缺还是井喷?我们在高顿财经咨询专业财务人士的看法时,发现现状‘大有蹊跷’!
一、从市场角度
我们首先分析紧缺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市场平衡机制主动开启的同时,大量空缺岗位出现,相应的下个时间段就会出现大量选读财务专业的大学生,这样下来紧缺的局面按道理不会长时间存在,那么为何‘财务人紧缺’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
市场有自我的吞吐能力,大学生培养、在职人士培养,因为紧缺的原因大幅度转行、投身进入财务领域,非良性的介入很可能就造成井喷。井喷指的是财务人数量在某段时间内大幅增加,这种不良现象,不仅给市场带来压力,也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种种困扰。不避讳的说紧缺会营造一种人才饥饿感,但井喷会短时间内破坏行业机制,危害远大于紧缺。
分析总结两种效应往往会相依存在,如果市场不健康发展,势必会造成以上一种状态。所以从国家角度,不会任由任何一种非良性竞争因素长时间存在,在近几年财务监管机构办法的法律法规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宏观调控人才发展,加快市场机制优化脚步。
二、从宏观角度
一方面从证书角度入手,如取消会计证书。国家年初透露有取消这一重要证书的消息,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是一种行业人才保护措施。毕竟财务门槛越来越低,很多只要会数学就能通过某些机构考个证书上岗,这也造成财务人才‘井喷’的原因之一。取消后,给那些真正做财务的人更多平台与机会,优化人才市场也是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
另一方面扩大开放口,引境外机构入驻,如加快财务改革的步伐。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在保持原有个性的同时也要吸收境外优秀理论、技术等精华,一个人的答案只能证明你解答的这个问题并不能说明这个答案就是对的,而境外优秀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财产管理核算配置平台,甚至一些境外人才同样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会计师等。笔者建议财务专业学子,将美国注册会计师做职业规划中的备选项,如今熟悉中美两国会计准则的条件已成为新套餐,可为面试找工作提供不少助力。
证书从一个方面反映财务人的层次,截止2016年。累计586.6万人通过考试取得各级会计资格证书,剔除一人持多证的人,单会计领域也有近30万以上的持证财务人。USCPA考试的人数每年递增,USCPA持证人不断出现在全国各个优秀财务机构,这另一方面预示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境外引进政策有很好的解释。
这个数量中有多少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实务型、精英型财务人呢?
我国现状,财务人总量大,精英不足,理论上有部分是专业知识厚实,能力较强,这也就出现井喷与紧缺的矛盾点。
三、从定义角度
工作中,领导往往将高级财务人挂在嘴上,希望自己的会计都像《欢乐颂》中安迪一般,能力出众智商超群,管理公司不在话下,如果真这样那要老板作甚,不如把公司过继给CFO好了?
那么什么是高级财务人?我们善于思维定势把财务人统称为会计,这样现在很多财务人尴尬的现状,一个高中同学明明学的是财务管理,同学聚会时就被大家叫“张会计”···那么高级财务人需要具备哪些高超技能才不被人尴尬的叫会计呢?
笔者理解的,首先是具备全面的财务知识,只有基础的掌握了才能说你是综合人才,否则就容易被人说成‘会的多但一门不精’的尴尬情况。再就是掌握或精通某个财务领域的业务逻辑,比如审计、统计或者往小点说固定财产配置等,对这一领域的财务技能熟练运营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还有一定要接触到管理部分。有自己成熟的管理经验,能够优化企业资源,利用所学防范财务风险,提升公司收益,节约成本,这样总结起来算得上‘完美’的财务人了。
市场是不断成长进化的,不会在那等着你‘成熟’,所以不学习的财务人只会被市场竞争机制挤出门外,就算是高级人才缺乏先进的财务知识填充,不久之后也会被鄙弃。所以相对市场,高级财务人的紧缺是一种饥饿引导,井喷只是财务圈基层出现的小风小浪,金字塔现状的人才搭建模式为国家源源不断提供人才输送,唯一遗憾的是速度太慢,依旧供不应求。

 
▎本文作者:Luvian,高顿财经签约作者,留英海归一枚,待过“四大”,混过500强。擅写各类职场故事,从真人、真事中,品味人生百态。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必须注明来源高顿、侵权必究、不得随意更改和删减。【审阅人: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