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相的第626篇文章中,将目标瞄准了有着2420万人的上海,不是6点朝阳的美,不是10点星空的亮,而是凌晨四点未眠人的故事。
  2个月,3次大规模全民征集,14000多条个人讲述,上海凌晨的4点很冷但也不乏温暖。而最令苏青难忘的是那条“恒丰路的WPP大楼是灯火不熄的永动机”,因为曾经的他,也是彻夜不眠大军中的一员。
  怀揣期待到上海,金融是梦想的第一站
  与恒丰路的广告员不同,苏青是个金融人。大学毕业,觉得小城市无法安放自己的梦想,于是怀揣着期待来到了上海。
  年轻时,可能所有人都幻想过年薪百万的梦,苏青也是,所以进入高薪高奖金的金融行业一直都是他的梦想。
  在上海投了二十多份简历,在面试期间他去了陆家嘴、去了浦东、去了徐汇,也知道了在上海有600多家券商营业部、有100多家期货营业部、有将近4000家的私募基金。
  为了面试,他天天趴在网上收集各大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然后去投递;也在网上看各种“行业前辈”的建议,然后针对性修改自己的简历,好在最终进了一家金融公司,做了研究员。
  现实第一课:加班到凌晨,出门大楼已锁门
  理想通常都很丰满,而现实往往很骨感,这话形容苏青最开始的工作再恰当不过了。原本以为在金融圈上班都是西装笔挺,谈笑间完成成千上百万的交易,但现实是,每天整理不完的材料,写不完的研究报告。
  加班对苏青来说,经历了最开始的抱怨,后来已经慢慢习惯,只要能赶上十一点半的末班地铁就行,毕竟作为新人,无论是适应节奏还是为了学习,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最让苏青难忘的是那次被困办公室的经历。
  那时赶上年报季,每天像是一个连轴转的机器人,倒在数据和报告间无法起身,因为对时间节点要求比较严格,所以那天晚上,苏青忙的连晚饭都没吃,而等他赶完报告后发现,时间已经是凌晨三点,楼下的大门也都早已经关上。
  那不是苏青第一次看见上海的凌晨,但绝对是最不好看的一次,因为疲、倦、困、饿、乏,所有与累有关的词都能形容他。那天的苏青,躺在公司的沙发上眯了半宿,要说唯一值得庆幸的该是早班没迟到。
  现实第二课:项目出差二十天,回来衣服都已发霉
  除了加班,出差也是工作中的常态,以前苏青养了一条二哈,算是给单身狗的自己做个伴,但还没养两个月小二哈就送人了,因为实在没时间照顾,回到家连收拾自己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管狗呢,再说,疲倦的也实在没心情了。
  曾经以为加班最苦,但第一次经历出差20天后回来的苏青,觉得其实加班也不算什么。那时二线城市有个IPO项目,苏青是出差团队中的一员。在那里每天的工作是从早到晚,外带周末加班,好在每天都有补助倒也能接受。
  最可怕的是20多天后拖着箱子回到家,开门却发现桌子上吃了一口的苹果,早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厨房里走时忘带的垃圾,散发的气味也更是难闻、而衣柜里的衣服也都潮湿的发霉,白衬衫上的斑点像是最大的讽刺。那时的苏青,不但见识到了上海梅雨季的厉害也被金融圈的现实给上了第二课。
  现实第三课:薪资是收支平衡,相亲不愿去
  薪资是苏青最开始选择金融的最大原因,原本以为进了金融圈就可以高薪高奖金,哪怕刚入行时的低薪也只当做是新人过渡期间,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苏青发现,工资的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消费需求的增长。
  以前是房租、水电、交通、生活费,现在不但各项支出都上涨了,还加了各种人情份子钱,所以薪资从6k到8k到过10k,但基本上每个月的薪资能保持收支平衡就很好了。
  最难为情的就是亲戚朋友们介绍的相亲了,介绍时都说名牌大学、上海工作、高薪职业,但其实那时的拮据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一想到银行卡上的余额,瞬间所有的激情都熄灭了。
  所以对于相亲,苏青虽然很期待但一次都没有去过,理由也很好找,正值事业打拼期,工作比较忙!
  现实上了三课,才找到未来前行的路
  在中国,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大概有八百多万人,而提起金融人,大多数人都会说高职、高薪、高奖金,但其实能匹配这三点的只是八百多万人中一部分。
  更多的人担当的还是金融圈的“蚁民”,加着最累的班、拿着最低的薪水,也就是所谓的“操着卖白粉的心,拿着卖白菜的钱”,就像以前的苏青一样。
  但所有职业中的两极分化,无论是高职位还是高薪水,最终的决定性条件都取决于能力。就像加班忙、出差多、薪资低等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能力不足以匹配高薪,这点是苏青在被现实上了三课之后,才明白的道理。
  决定提升能力是在苏青工作两年之后,来了高顿,报了有着金融第一考之称的CFA。一是想着系统的、完整的提升自己的金融知识、二是决定拿下一张含金量高的国际金融证书、三是结交一些金融圈的优质资源,为的也是能从金融圈的底层往上走一走!
  
用行动面对怀疑,高薪只给愿改变的人
  所有的梦想未成功之前,可能都会被嘲笑是痴人说梦,像马云,像扎克伯格,苏青的也是。在职报考CFA,有人劝他英语太难,有人劝他考试难度太大,还有人说时间会安排不过来,但苏青觉得与底层金融“蚁民”的薪资低,加班长,出差多相比,所有的困难都不值得一提。
  英语难?就每天早起一小时,小区里大声读;考试难度大?十门课程分门别类做好规划;在职考没时间?地铁里、午休间、星期天、节假日,时间真是海绵里的水挤挤也真是会有的。
  面对怀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行动去解释,所以12月的苏青自信的踏进了考场,而一月CFA的邮件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12月的一级如此,6月的二级也是同样。
  现在的苏青,早已非刚入行的金融“蚁民”,学历给了他敲门砖、时间给了他经验,而CFA证书则给了他提升的“翅膀”,所以高职高薪也是水到渠成,毕竟高薪只给愿改变的人。
本文作者此木,高顿财经原创作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