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涨价听证会前最后一次集体调研,有消费者代表表示———

  “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员的费用支出不合理,平均每人每月2万元,有点过高!”消费者代表牛志远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租车公司的成本多少应由第三方机构调查或认证。

  昨天,在出租车涨价听证会前,北京市发改委组织最后一次集体调研,地点选在规模相对较大的银建汽车公司。发改委、交通委以及交通运输管理局等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到会,20余名听证会代表参与,其中8名消费者代表分别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询问、了解。
 

  消费者代表:

  管理人员每月费用2万是太高还是虚标?

  发改委下属的统计调查大队对25个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统计、加权平均后给出报告。报告显示,刨除出租车购买成本分摊、车辆保险支出、为出租车司机上的五险一金和各种福利以及管理人员费用,出租车公司的利润微乎其微。

  这是一份论证出租车涨价必要性的材料,因为成本居高不下,“份子钱”没有下调空间,提高出租车价格,增加司机收入,才能调动出租车司机的积极性,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但对这份出租车公司运营成本构成报告,消费者代表牛志远当场提出质疑:“出租车司机和管理人员按照34:1的比例计算,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员每月的费用支出是2万元,如果属实,这个费用太高了。如果属实合不合理?如果不属实,就是造假。”

  牛志远质疑说,这个调查报告是否应该交给社会上的第三方机构做,或者由会计师事务所认证?

  张瑾代表也关注出租车成本问题,她询问了出租车初次购买的价格和折旧问题,详细了解后记录在本子上,为后续调研积累素材。

  发改委和听证会代表有共识:

  涨价不是*10手段

  消费者代表陈鹏调研中印象最深的是,不仅消费者代表,包括发改委官员、出租车企业负责人、出租车司机等各方均有一个共识,就是“涨价不是解决打车难的*10手段”。

  张瑾代表在微博上向网友征集意见。名为“把剑长歌”的网友认为,“调价和缓解打车难没有必然联系,提高管理水平才是关键。”

  网友“王dergirl”说:“为什么在出租车涨价的背后还有这么多待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譬如份子钱、交通拥堵、私家车拥有情况、油价等等。那么用调价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的调研、配套解决方案均在制定中,解决“打车难”将要出“组合拳”,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例如,出租车市场准入、经营模式等问题均需要人大立法解决,这些都在论证、调研中。
 

  对话

  我肯定不是“托”

  对话人:消费者代表王家喜

  消费者代表王家喜去年参加过电价上涨听证会,当时他同意了涨价方案;此次,他第二次成为消费者代表参加出租车涨价听证会,仍是同意涨价,有消费者猜测,他是不是“托”?昨日,王家喜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说法予以否认。

  记者:您第二次参加听证会,两次您均表示支持涨价。有人担心您是“托”,您怎么看?

  王家喜:我承诺,我肯定不是“托”。涨价的事情应辩证地看,油钱从4元涨到7元多,成本上升是不争的事实,适当涨价有利于提高出租车司机的积极性,否则都没人开出租车了,消费者也有损失。

  记者:您今天调研有什么成果吗?有没有改变支持涨价的想法?

  王家喜:我早晨开车到发改委办公地点集合,短短6公里路,行驶了70分钟。如果按照新涨价方案,低速行驶每5分钟按照2公里计费,以方案一的2.3元/公里计算,每分钟支出1元左右。早高峰拥堵时,乘坐出租车的费用恐怕要翻倍。我对这点有些担忧,如果堵车超过10分钟,乘客恐怕要下车了,对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都未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