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备考进入最后六十天倒计时时,注会备考也仅剩下最后九十五天。
  对于计划今年同时备考中级与注会的考生,尤其是同时报考了中级三科与注会会计、财管与经济法三科的考生而言,如何利用好剩下的时间,便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可难以忽略的是,即使到现在的倒计时阶段,仍旧有不少双证考生纠结于如何同时备考双证。这几天,在后台留言“复习CPA会计可不可以代替中级实务?”、“先学中级再学注会来不来得及?”的也越来越多。
  要问如何将剩下的时间用在刀刃上,那么清楚中级和注会间的差别,一定是制定计划前的关键准备。
  01 内容上,深度广度不同
  虽然从科目名称与目录中,我们可以推测中级三科与注会三科大同小异。但具体到内容,差别不仅仅体现在细节之处,更凸显在广度与深度上。
  细节上,在注册会计师教材中,金融资产和收入部分已按照最新准则进行了编写,而《中级会计实务》并未修改。
  广度上,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五百多条原生公式以及两百多条衍生公式,在量上远远超过中级《财务管理》所要求的百余条。
 
  深度上,注会的《经济法》在中级《经济法》基础上进行了框架的扩充和内容的细化,无论是证券法、票据法的深入展开,还是物权法中担保物权、合同法中委托合同的细致论述,注会都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备考要求。
  不难发现,学完了注会,再学中级就会很轻松,只需在注会基础上查漏补缺即可。当然,反之却不成立——两证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不是中级考完后短短一个月可以补足的。
  02 策略上,两科侧重不同
  中级和注会的不同,更体现在备考策略上。
  借用网友的比喻:如果说中级是烹饪班,那么包饺子课的课后作业可能是蒸包子,到考试时则会要求做馅饼;而如果说注会是烹饪班,那么给你一个锅的课程到考试时可能要求你制作满汉全席。
  也就是说,备考中级侧重举一反三、引申触类,而备考注会则侧重归纳总结、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
  另外,我们也应根据两证考试不同的题型设置,调整相应的备考策略。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首先,中级客观题多,且科科都有判断题,注会主观题多,且大题分值多,考生可在备考中级时侧重掌握细节知识点,而在备考注会时侧重把握知识群块。
  其次,注会单题分值颇大,且综合题连贯性较强,这要求考生在备考注会阶段将知识点掌握到位,不因个别考点的疏忽而影响了整个体系。中级单题分值较小,但题型丰富,题量较大,这要求考生在备考中级时侧重考点的全面兼顾。
  03 如何同时备考中级和注会?
  对于同时备考中级与注会的考生而言,除了把握两证在内容上和策略上的差异外,也应利用好两证间的共通之处。
 
  通过上图的对比,不难发现两证在知识框架上的高度一致。
  因此,就整体战线而言,建议考生在八月前完成注会三科的两轮复习,利用中级考试前的月余时间做好查漏补缺,并在中级考试后继续注会的强化冲刺工作。
本文系高顿原创作品,作者椰子,非知名财经院校毕业的斜杠青年。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