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证书的含金量往往与其考试难度系数呈现正比关系。
多年以来,通过率始终偏低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一直饱受业界诟病,除了考生们怨声载道之外,制定考试规则的组织者们也在不断寻求平衡的方式。
当然,也有一部分考生并不这么想,他们反而觉得,通过率越低,越能体现CPA证书的职业价值以及通过考试者的能力,相对地,这些人的就业竞争力也就更强。
可见,凡事都有两面,全看不同处境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CPA的通过率。
此前,中注协发布了2017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分析报告,我们不妨从数据中窥见一些【真相】。
专业阶段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2017年的CPA专业阶段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高达115.91万,和2016年相比,人数增加了25.43%;六科合计报考科次达到314.32万,较2016年增加了27.61%。
此外,六门科目之中,考生报考最多的科目是【会计】,其后是【税法】和【经济法】,报考最少的科目则是【战略】。
2017年CPA综合阶段考试共有2.26万人报名,较2016年略有减少。
各科目平均合格率有所提高
2017年专业阶段考试各科目平均合格率为25.27%,相比2016年提高了2.62%。高顿CPA研究中心的Fiona分析称,从2013年至2017年间,CPA专业阶段考试的合格科次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各科目的平均合格率在20%-25%区间内,同时保持小幅增长,基本上实现了在保持质量要求不变的前提下,选拔出更多优秀人才的目的。
 

 
CPA考试通过率偏低的原因
从近五年的各科目平均通过率来看,除了2014年为17.61%之外,其他几年均达到了20%以上,比起从前百分之十几的合格率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但这依然属于一个偏低的数据,毕竟,每年的报考人数也在逐年递增。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CPA令人“闻风丧胆”的通过率呢?
1、考试科目多、内容杂、难度高
虽然CPA一共只有6门专业科目,但是不得不承认,每一门科目的教材就足以令人却步,即便是整理过后的重点内容也非常多,加之财会方面的专业内容总是十分艰深难懂,备考起来的压力绝对不小。
此外,CPA的成绩有效期为五年,这即是一种起到督促作用的限制期,又是备考强大压力的来源之一。一鼓作气成功通过也就罢了,最怕就是年深日久的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
2、在职考生备考维艰
由于大学生无法报考CPA,因此CPA的考生群体中,在职人员是主力。对于在职考生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备考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准备CPA考试本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偏偏上班族用来复习的整块时间非常有限,还不排除各种意外的发生。
因此,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每年CPA考试较高的弃考率,直接影响到了整体通过率。不少考生正视自己的复习成果,也深知CPA不是能够凭借运气就创造奇迹的考试,因而选择直接放弃。
3、零基础考生找不到突破点
CPA考试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相关专业人员来说尚且不易,更别说非财会专业的零基础考生了,面对教材往往就像面对“天书”一样,每个字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根本看不懂了。
对于这类考生来说,往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考上,当然,也更容易半途而废,或者一知半解便上了考场。建议这类考生还是需要有专业导师引导学习,找到突破口了,学得也就能更轻松一些。
不过,毋庸置疑,考试越难,通过的概率越低,也就意味着证书的含金量越高。即便组织者有意降低难度,从CPA的业界地位来说,也不可能简单到哪里去。
总之,哪怕仿佛全世界都在准备CPA,我们也不能抱着侥幸的心态来臆测CPA,脚踏实地地备考才是正途。
▎本文作者:Stella,高顿财经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必须注明来源高顿、侵权必究、不得随意更改和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