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招聘财务副经理,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团队领导能力,在经过层层筛选和猎头的推荐之后,负责招聘的HR最后拟定了三位候选人参加由财务经理以及总经理主导的复试。
这三位候选人的条件如下:
李先生:农林院校毕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会计专业,助理会计师职称、CPA持证人,财务工作经验5年;
何先生:成人高考会计学大专在读,财务工作经验6年,无职称及相关证书;
张先生:211财经类大学本科毕业,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工作经验2年。
经过一番专业考评和综合能力测试,三位候选人的排名依次为何先生、李先生和张先生,而该公司最终决定聘用李先生为财务副经理。
尽管何先生的综合能力更胜一筹,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财务副经理连大专毕业证都没有,也没有过硬的职称和证书,和理想的就职者似乎仍然有所差距。综合考量之下,显然选择李先生更为合理。
从这个案例中,不免要延伸出关于“证书和学历到底哪个更重要”的“千古难题”。
按理来说,用人单位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自然是证书、学历和实际工作能力三者兼具的人才为最佳。但是,“现实总是很骨感”,这样接近完美标准的候选人往往万里挑一。
那么,对于从事财务工作的候选人来说,证书和学历,到底哪个更重要呢?曾经用五年时间拿下CPA、CMA税务师三证,从四大跳槽到某大型外企Controlling部门的Mandy带来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学历和文凭,在从前“一个镇上十年八年才能出一个大学生”的年代,必然是很重要的,彼时的大学生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然而,时代在变化,大学在扩招,如今的本科毕业生一抓一大把。如果说从前的本科文凭价值千金,是求职的加分项,那么现在的本科文凭就是求职的必需项,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
只不过,文凭之中自然也有高下之分,同一专业,一张普通二本院校的文凭和清华大学的文凭总是有所差别的。如果是偏爱名校背景的企业,名校毕业生自然更有优势,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非名校毕业生就无处可去了,毕竟还可以有其他方面加持。
 

 
所谓其他方面加持,证书资质必然算是其中之一。
现在有不少人把“考证”这件事妖魔化了,因为出现了一些“考了几十张证书依旧月薪3000”的个例,导致很多人认为考证无用,再多证书也比不过一份名企的实习经历......
当然,这是非常极端的盖棺定论,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的Tina表示,考证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错,恰恰是知上进的表现之一,我们一直强调的是,不能盲目跟风考证,要考适合自己,即符合自身职业规划并对其有帮助的证书。
就拿CPA和CMA来说,一张是国内唯一的注册会计师证书,一张是来自美国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证书,单单从名称上来看,我们就能发现两者虽然都是财会证书,但是专注于不同的领域,有各自的侧重点。
CPA,中国会计第一证,是唯一具有审计签字权的证书资质,执业会员具有从事专业审计类工作的资格。在国内财会界,CPA的含金量很高,是财会人心中的“白月光”,很多大中型企业在招聘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等职位时,都有标明需要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要求。
CMA,备受全球财务界认可的管理会计证书,同时也被誉为国际财会领域的三大黄金认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被企业财务高管所认可。自2009年以来,就被国家相关部门引进国内,是目前唯一受到官方认证的管理会计证书。顾名思义,CMA侧重于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以及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建议和助力。
很显然,这两张证书侧重的职业发展领域不尽相同,如果你想专注于审计领域,在四大一步一步爬到合伙人的位置,那么你一定是去考CPA更加合适;反之,如果你想走在行业转型的前端,从管理会计入主财务工作的核心,那么显然学习CMA知识的帮助更大。
可见,我们在选择一张证书之前,一定要事先确定好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路线,并且评估好证书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供的价值,适当地进行一番投入产出的估测,才能使得证书的价值最大化。
选择一张合适的证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我们也要明白,“拿下证书”并不是职业发展的终点。
这里也就涉及到了第三个要素——实际工作能力。
企业安排面试,除了了解你简历上呈列的学习经历、证书资质、兴趣爱好、工作经历之外,更是在借此考验候选人的综合能力。
学历和证书帮你进入第一关,实际工作能力结合前两者帮你跨越最终的门卡。因此,在职场上,考出证书仅仅是第一步,后续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将证书中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工作运用于实际,获得更大的价值才是财务人一生需要探索的命题。
考取证书证明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态度,但我们要面对的是真正的工作和实操,这些未必出现在教材中,依靠的是自身的领悟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都说考证是一件功利的事情,那我们便要努力将“利益最大化”。
最后,其实可以轻易发现一件微妙的事:『证书、学历和工作能力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因为并不是有了证书,或者有了清华的博士学位,就一定能战胜没有这些东西的人,或者就认为这些是捷径。有很多人完全没有这些东西,但是他们在其他地方努力,也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我们要谨记,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是多元的。真实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线性思维构筑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身份证”和“路线”,莫问前程地奋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作者:Stella,高顿财经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必须注明来源高顿、侵权必究、不得随意更改和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