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CPA报名马上就要开始了,越临近报名,关于“我到底要不要考CPA”的纠结就越来越多。
注会菌分析了一下提出这些问题的考生,大致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要不要考CPA,考出CPA有什么用?
要不要考CPA,万一考不过怎么办?
要不要考CPA,坚持不下来浪费钱怎么办?
其实在这3个问题中,毫无疑问第1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因为2和3都是过程,但是1对于“要不要考CPA”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
注会菌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高赞回答,答案写得很质朴,但是却特别戳心。如果你也缺少一个理由让自己坚定备考信心,不妨来看看吧。
答主2010年大学毕业,2011年考上了公务员,而且是银监会的派出机构,通俗来讲就是“管银行”的,虽然不是在省会城市,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和太多体制内的人一样,答主觉得这种“无所事事的稳定”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于是待到第四年开始决定考注会,因为证书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最好的东西。
2015年答主查出畸胎瘤做了手术,十天后就开始了备考CPA,因为本科是学会计的,还算有基础,复习了3个月,考过了会计和税法,审计58分没过。
 

 
第一年通过后,心态开始有了转变,直接一次报了4门,5月份开始复习,最后战略没有通过。再后来第三年过了战略,第四年过了综合。
2017年考战略的时候,答主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双证丰收”,2018年考过综合后,两个人一起辞职去了北京,工作机会是之前的领导给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两句话。
一句是:“5年前我认识你的时候你还在一个小城里面当公务员,现在就已经到北京做投行,你这跑的也太快了。”
一句是:“这中间包含了很多机会和机遇,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步步的打好基础,才有这里的腾空一跃”。
我之前采访过一个高顿CPA六科学霸,他是普通二本学校毕业,基础差却还是花四年时间硬生生“啃下了CPA”。
关于为什么要考CPA,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常常反思自己,没有拼爹的资本,没有体制内的保障,没有高学历的庇护,那些比我强百倍千倍的都还在努力,既然CPA是向好的,我为什么不能拼一下呢。
所以很多时候,当你不确定结果的时候不妨先去做,也许不经意间这些积累起来的努力就会改变你的人生。
 

 
如何确定CPA是不是对自己有用?
当然,事例都是别人的事例,别人能用5年的时间,从小城的公务员跳到北京的投行,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所以建立自信并不是盲目自信,每一个机会背后都带着思考的痕迹。
那么如何确定CPA是不是对自己有用呢?注会菌建议考生思考一下下面这3个问题。
1、现在的工作是否和注会有关联
工作当然是最现实的问题,所以想知道自己考CPA有没有用,首先是衡量自己当下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很显然,我们上面提到的知乎答主对自己职业有着很清晰地认知,“本科会计,银行监管机构”,和CPA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注会一定是百利而无一害。
那么对当下的考生来讲,银行业、企业财务、证券行业、咨询业、法律行业、专职审计税务等,行业之间交叉联系比较大的,考CPA都会是很好的提升作用。
因为实操和证书之间,差的还是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真正的资本市场,看的不是证书,而是你证书背后的能力,工作就代表着真实的能力。
2、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哪里
当然,抛开当下的目标,未来的职业目标同样重要。就比方说,我们上面提到的答主职业规划就是在体制内工作一辈子,那么不考CPA完全是可以的。
但如果你想跳出体质,CPA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和门槛。所以你得知道,自己想要的职业的宽度和广度在哪里,自己现在的能力能不能纯靠时间积累来达到这个高度。
如果不能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你一定需要一张CPA。
3、你究竟是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最后一点,也是知乎答主提到的一个问题。她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CPA么?不是”。
因为大多数人,你看到他的简历很厉害,但是一聊就发现,他就只是考了个试而已。
一张证书,并不是你横行世界的庇护者,而是你在拿下这张证书的过程中,一次次打怪升级历练出来的能力,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注会就是一个敲门砖,它可以垒成台阶,助你步步高升,也能被凤吹倒,砸到自己的脚。所以你究竟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还是为了提升实力而考试,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现在距离2019年CPA报名还有最后一周的时间,不妨留出一点时间来想清楚,自己究竟为了什么去考这张证书。就像答主说的,给自己一个坚定的理由,可以让你在无数次想放弃的时候继续往前走。
▎本文为注册会计师(ID:gaoduncpa)原创,作者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