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年初以来A股已有95家上市公司筹划涉及国资重组整合的重大资本运作事项,包括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定增募资、借壳上市、壳公司收购等,频率与幅度明显强于去年。此外,5月以来,已有近20家上市国企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国资整合已进入密集运作期。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有消息称,由国资委牵头拟订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基本成型,并已向国务院汇报,按此前计划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据悉,新方案至少涉及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将国企改革方向与行业发展需求深度结合;其二是进一步加大利用资本市场力度,通过收购、增发、注资等重组方式推动国资整合。

  而通过对近期已披露重组意向的案例的分析,在那些尚未有“动静”的上市国企中,有三类情况或值得关注:被强势国企收购、并许下重组承诺的壳公司;有区域性特殊国资整合政策背景的上市国企;有行业性整合预期的上市国企。
 

  买壳+整合 增量存量双管齐下

  上证报记者从多个地方省市国资委人士处获悉,让地方龙头国企整合收购当地陷于亏损的上市国企,进而再注资整合、做强做大,已成为新的政策导向之一。

  5月18日,因控股股东筹划重组而停牌的新乡化纤公告称,接控股股东新乡白鹭化纤集团通知,其正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协商与上市公司有关的战略合作发展事项,有可能发生实际控制人变动的情形。资料显示,经营惨淡的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河南新乡国资委;而河南煤化集团控制人为河南省国资委。河南煤化若入主,有利于帮助新乡化纤摆脱困境。

  再往前溯,ST景谷4月公告,二股东景谷森达与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上市公司股份无偿划转协议》,景谷森达将持有的景谷林业3202.67万股无偿划转给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料显示,景谷森达实际控制人为景谷县政府;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云南省国资委,其介入ST景谷值得关注。

  同时,在国务院国资委层面,央企也被要求按行业划分加速整合旗下上市公司。近期相关案例可见江钻股份“划归”中石化石油工程、中国铝业并购银星能源打造煤电铝一体化产业链等。

  另一方面,国企还在加大收购经营不佳的民营上市公司的力度。“最近壳公司价格又涨了不少,除了IPO撤单的公司要借壳外,竟然出现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想买壳!”某长期经营壳公司买卖的资本圈内人士对此颇为惊讶。

  如5月13日,南国置业公告称,公司*9大股东许晓明同意放弃其所持有的占公司15%股份的表决权,并认可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拥有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这距离南国置业引进央企中国水电地产做二股东,不足半年时间。

  必须一提的是,上述三案例均属增量,而在存量方面,上市国企停牌筹划资本运作、国企集团完成整体上市的案例也愈加频繁出现。5月21日,大连热电公告,拟以7.07元/股向控股股东热电集团的全体股东发行1.79亿股,吸收合并热电集团,进而完成后者的整体上市工作。

  该类上市国企可查案例更多,不少尚在停牌中,如新南洋、*ST东热、中航电测、有研硅股、大唐电信等等。
 

  三类国资整合机遇值得关注

  对投资者而言,新一轮国资整合提速亦带来新的机遇。

  其一,被强势国企收购、且存在资产重组承诺的上市壳公司,其基本面改观进度与增值空间值得关注。

  如前述的河南煤化集团收购新乡化纤。据查,河南煤化集团在201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以279.19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2.234亿美元的利润,排名第397位,旗下有煤炭、化工、有色金融、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建筑矿建和现代服务业七大产业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煤化集团此次筹划收购新乡化纤前,曾在2011年收购另一河南上市绩差国企银鸽投资。

  彼时,河南煤化集团在公告中展现其对改造银鸽投资的恢弘计划:承诺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公司或公司控股公司在漯河市投资不低于50亿元,逐步将除煤炭业务外的其他公司的股权划入漯河银鸽实业集团。待时机成熟时,将向上市公司注入除煤炭业务外的拟上市资产。并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将银鸽集团或银鸽投资打造成资产和销售均超过百亿的企业”。

  截至目前,河南煤化集团尚未履行重组银鸽投资的承诺。机构研究人员认为,河南煤化集团进一步收购新乡化纤,标志其资本运作效率与力度正在加强,对银鸽投资重组运作显然也应有明确思路。

  其二,有区域性特殊国资整合政策背景的上市国企,在监管部门推动下,有望整体改善经营基本面。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频繁出台国资兼并重组整合政策,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同时,各地方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均提出加快国资证券化的目标,并鼓励整体上市。受此影响,上海、重庆、北京、深圳、武汉、云南等地的上市国企重组整合均推进得有声有色。目前,拥有较强的地区国资整合预期的或属新疆板块,如*ST中基曾筹划重组,以及此前被中国水务投资公司收购的香梨股份也已停牌等。

  其三,有行业性整合预期的上市国企,在新的国资监管思路下,或有事件性投资价值。

  记者获悉,3月份以来,国资委多次和钢铁、有色、煤炭、石化、装备制造、汽车、建材、造船、轻工、纺织等十大重点行业协会进行开会研讨,并要求上述十大行业协会根据各自行业情况编写“产业布局及央企在行业转型中地位和作用”的报告,并上报国资委。

  一方面,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经营规模,国企在上述十大重点行业中均处优势地位,同时也是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国企在钢铁、有色、造船等行业深陷亏损困局,不得不谋划变局。日前,国资委主任蒋洁敏向央企下达“硬任务”,中央企业2013年增加值要达到8%以上,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这对亏损国企而言,或意味着更多行业性的整合动作将出现。
 

  大产业集团整合升级 上海国资改革牵动市场神经

  在各地国资整合大潮中,无论是从整合案例数量,还是就整合手段来看,上海国资无疑走在前列。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大规模整体上市后,上海国资整合如今更朝着“纵深”发展——增发深挖产业链、引入战投等种种方式,都是目前大产业集团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以及产业链升级的写照。
 

  整体上市后更要做大做强

  从年初开始,上海国资在资本市场上的整合步伐较2012年有了明显“提速”。4月初,城投控股确定引入弘毅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同期,飞乐股份停牌筹划重组,并在近日确定了借壳方;上周,中华企业宣布收购上房集团的“第二步骤”,让这笔在2011年就“启动”的交易终于有了下文;5月20日,上海机电、上海电气同时停牌,事关上海电气的整合路线,同时,上海建材集团旗下的耀皮玻璃发布了增发预案。

  事实上,对比之前“大集团”整体上市的案例,上述动作显露出的是上海国资的“纵深化”发展路径。

  2009年以来,上海国资旗下大集团相继抛出整合方案,截至目前,锦江国际集团、百联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海交运集团、上海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多个集团的整合均告完成,且均在资本市场引起高度关注。随着这些大产业集团的相继上市,余下待整合资产范围正逐步缩小,主要如地产集团、水产集团等还有部分业务未上市。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的改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走出去。继续推动企业集团将优质资产和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这是2013年上海市国资委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表述。显然,未来,整体上市仍将是一条重要路径。

  与此同时,对于已基本完成整体上市的公司来说,其整合之路亦未“结束”。事实上,整合的“深度”并不单纯强调资产注入的规模,对于已实现大部分资产整体上市的产业集团来说,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其后续的产业布局亦有新要求。

  “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上海国资国企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技术创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规模。加快形成以上汽集团、上海电气等重点集团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群。”这亦是上海国资委今年提出的要求。

  这意味着,依托于资本市场和市场化的并购重组,上海的国资整合不仅包括了未完成整体上市的公司加速证券化进程,亦包括了大产业集团进一步的“做大做强”。因此,未来将会呈现更多样化的整合方式和手段。
 

  多种整合手段+多元化股权结构

  从产业集团“深挖”产业链来看,以耀皮玻璃为例,上海建材集团旗下拥有棱光实业、耀皮玻璃两家上市公司。棱光实业去年披露了重大关联交易,收购大股东手中的岩棉公司,从而新添一项业务。而当时,集团相关人士即表示,对耀皮玻璃的定位比较清晰,未来将继续从产业链角度进行挖掘,加大力度开发高附加值的玻璃产品。而此次公司增发融资10亿元,就是投向实施相关的玻璃深加工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上市公司未来发展产业,也要依托于现有主业,结合其实际情况。”此前,建材集团上述人士如此表示。

  除了对现有产业链的“延伸”和“挖掘”,对于拥有多个业务平台的产业公司,如何平衡各个业务板块关系,使上市平台更好地为集团所用,以实现产业链的发展和突破,也是各个产业集团未来的课题。而此次上海电气集团旗下的上海电气、上海机电同时停牌,亦给整体上市后的上海电气集团二度整合打开想象空间。而其出发点,或许正是将上海电气集团作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群”的定位。

  这种对业务板块的“调整”,亦包括 “舍弃”。仪电集团将飞乐股份这一平台“拱手相让”,或许也是结合仪电集团产业调整。仪电集团旗下还拥有飞乐音响、仪电电子、华鑫股份三个上市资源,而除了华鑫股份外,其他三家公司都集中在电子制造业,此次对飞乐股份控制权的放松,亦引发了外界对仪电集团上市资源业务格局是否将有所调整的关注。

  此外,为实现大集团各项业务的发展和升级,单一的产权结构亦无法满足实际发展之需要。因此,引入战略投资者就成了重要的一方面。以城投控股为例,不久之前弘毅投资以17.9亿元的价格接手了城投控股大股东城投总公司所持的10%公司股权,成为城投控股二股东。一方是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一方则是PE界“龙头”,这次城投控股的“引援”是否能够给公司带来新面貌亦令人期待。但从这一案例亦可看出,随着上海国资国企的改革深化,亦包括了多元的产权结构,从而实现各方优势互补。
 

  军工资产证券化有望破冰 中国重工或迎大股东核心军工业务

  5月17日,中国重工停牌筹划重大事项,上证报记者采访获悉,此次停牌应是公司在筹划资产注入、履行此前的承诺。值得注意的是,从2009年上市以来,中国重工已经完成了两次大规模的资产注入,此次其大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极有可能启动部分核心军工资产的注入。东方证券近日的研报甚至认为,此次注入将是A股军工板块资产证券化的标志性事件,为军工板块的重组打开了新的预期。

  据东方证券分析,除了上市公司外,中船重工下属的核心军工资产主要包括大船集团和武船集团,其中大船集团和武船集团的军用潜艇分段业务已经进入上市公司,但核心军品总装部分尚未进入。东方证券推测,此次注资涉及的可能是总装部分资产。上证报记者从接近公司人士处得到的消息也证实,此次停牌正是筹划资产注入,拟注入资产中包括部分核心军品,但具体方案目前尚无法透露。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下属科研院所28个,非上市企业45个,可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较多。公司此前承诺, 将集团下属16 家存在潜在同业竞争情况的企业注入公司;2012年3月,承诺范围内已有5 家企业注入上市公司。但简单梳理不难发现,尚未注入上市公司的企业,多数主营是军品业务,进一步的行动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

  “军工资产证券化这个方向是早就定了的,但实际操作一直进展较慢,因此中国重工的动作具有行业示范意义。”一位军工行业研究员分析。也正因为此,东方证券将此次计划中的资产注入定性为标志性事件。“一旦实现实质性突破,这个空间就太大了。”该券商人士分析,军工企业中真正盈利能力强的资产几乎都是军品业务,目前也多未上市。

  如何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国防事业的发展,一直是军工界的热门话题。事实上,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多位军工界代表建言放宽对军工企业的限制,允许将军品总装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此前,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军工资产证券化一度进展缓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前述券商人士分析,从各方面条件来看,中国重工恰好具有[*{c}*]的潜力。

  从另一方面看,部分企业早已开始行动。统计显示,目前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军工板块上市公司共有4家,分别为中国重工、广船国际、航空动力和中航电测。除此之外,多家军工板块上市公司也在筹备资产注入甚至整体上市,如中航电子、光电股份等,“就是在等时机。”其中一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