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中国央行应顺势降息
作者:刘利刚
凤凰财经讯 据金融时报报道,日经指数在上周末以及本周的暴跌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而由于周四早晨中国公布了相对疲弱的采购人经理指数,日本官员竟然将当天的股市暴跌归因于中国的采购人经理指数的下滑。
尽管这显然是一个无稽之谈,但却引发了市场的兴趣。事实上,日本股市的暴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国债收益率的突然飙升,而这对于日本财政刺激的可持续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伴随着日元的贬值,大量的资金也可能流出日本,这也对日本股市产生了下行的压力。
在这些经济现象背后,另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是,日本往往将中国作为指责的目标,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2003年也曾撰文指出,由于人民币的币值相对较低,因此向日本出口了大量商品,日本的通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造成,并以此施压人民币升值。
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日元的大幅度贬值已经造成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幅下滑。笔者的调研也发现,很多澳洲矿产商本来对中国的重型机械很感兴趣,认为其质量接近日本品牌的同时,在价格上确有很大的优势,但伴随着日本从去年以来对人民币贬值的幅度超过30%,很多矿产商选择重新购买日本重型机构——因为日本产品的性价比显然更高。
汇率显然成为大国之间较劲的重要工具,但事实却是,在主要亚洲货币的贬值浪潮中,人民币的过度升值,已经开始侵蚀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一个显着的现象是,今年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已经变得异常困难,就业市场疲软的背后,正是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困难。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与日本央行高举量化宽松的清晰步调相比,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却有些让市场费解,首先,由于央行多年以来一直在执“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导致了在外部环境出现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难以出现显着的变化。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G3经济体普遍保持宽松利率环境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明显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举例来说,在澳大利亚央行的“突然”降息后,中国的利率水平成为了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6值,这也导致了中国成为了国际套利资金的热土。
如果汇率水平过度强势,则意味着中国可能因为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下行,同时终端需求被抑制,而面临通缩的压力,与此同时,大量热钱的流入则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上行,最终导致中国经济政策选择面临两难困境。
华尔街有一句名言:不要跟美联储对着干。这句话的背后,代表着由于央行的政策工具十分丰富,投资者很难长时间内逆势而为。在全球金融结构中,G3国家的央行仍然掌握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而中国央行仍然缺乏与之抗衡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与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对着干,还不如加入“降息”的队伍,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当然,国内的经济条件也意味着降息的条件已经具备,整体通胀压力出现明显的减轻迹象,PPI通胀率保持在负数运行,表明整体经济的需求仍然较为疲弱,大量资本流入也意味着央行需要将低与主要经济体的利差,来主动降低资本流入的兴趣。*10反对降息的声音来自于房地产市场,但事实上房地产市场已经在第二季度出现了明显的降温,根本上来说,通胀预期和供给状况而非利率水平是决定房价的最关键因素。
凯恩斯有这样一句名言,“当事实已经改变,我会改变我的想法,你呢?”在国内外宏观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一个与时俱进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应包括降息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