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在1974年创立富士康,最早生产的是黑白电视机的塑料旋钮。该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把业务扩展到个人电脑组装上,从90年代起富士康开始为苹果提供计算机组件。目前,无论从南部的深圳还是到北部的郑州,富士康在中国雇佣了超过100万名工人,已成为全球*5的电子产品制造商。
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中,苹果和富士康的合作的产品包括iPod、iPhone和iPad。而苹果公司在乔布斯和现任CEO库克的带来下不断产品创新,再加上富士康员工的辛劳付出,它们两家都双双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大公司,同时富士康也发展成为了全球销量*5的电子产品合同制造商。
如果说将富士康与苹果公司的关系归纳为合作伙伴,倒不如将他们称之为紧密相联的“夫妻关系”更为妥贴。因为,目前苹果订单占富士康营收的近一半,而2007年当苹果推出*9款iPhone手机时,上述比例仅为17%。当然,富士康也为苹果提供了极为廉价的电子产品,为苹果的成长和获取超额的利润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最近富士康和苹果似乎已经“貌合神离”,郭台铭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业务转型是富士康在未来10年内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富士康尝试多元化的努力,包括斥资3亿美元获得4G牌照,另一方面富士康与新客户华为合作,开僻全球智能手机。其寓意是希望尽可能的脱离苹果对其的影响。那么是啥原因导致富士康要另谋新的增长之路呢?
首先,苹果素有不给供应商留出利润余地的恶名。虽然富士康的营业收入自2007年以来增加了一倍多,但是净利润却仅增长了40%。所以作为代工厂的富士康,不管其如何努力生产,这12年营业利润率只有2.8%,去年也不足3%。也就是说苹果靠创新和品牌几乎拿走了所有的剩余价值,这势必让富士康高层觉得不爽。
而在此同时,由于郭台铭怕富士康被指责为“血汗工厂”,所以近年来数次提高一线工人的薪资水平,这造成工人的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另外,随着平板电脑和手机出现了迷你版和廉价版,智能手表、智能家居、汽车配件等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对于代工企业来说,产品线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添加更多的设备和引入更多的技术,这无疑也会吞食富士康那点可怜的利润。
再者,如果苹果给富士康一口苦饭吃吃也就罢了。最让富士康无法容忍的是,苹果不顾多年“夫妻情份”,在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开始把部分iPhone和iPad的代工订单交给仁宝电脑和纬创资通两家富士康的对手。去年苹果向和硕伸出了橄榄枝,已经说明了苹果与富士康的关系发生了裂痕。
由于苹果频频另谋“新欢”,使得富士康的净利润的增长率从2009年的37%下滑至去年的13%。而随着利润率的逐年下跌,富士康的市盈率从2007年的21倍之高,下降至(经济危机之后)的低点——9倍。目前其预期市盈率为11倍。这使得富士康更是不能无法容忍。
最后,苹果和富士康结构上的过于依赖,已经影响到了富士康的发展,这让郭台铭最终下了转型的狠心。2012年富士康连续发生工人跳楼事件,使得苹果的供应链受到极大影响。而去年一季度,苹果公司在新品上面没有推新,导致苹果销量下滑,这使得富士康的收入下降达两成。对于富士康来说,苹果形势大好时自己分不了多少羹,而苹果青黄不接时,却要颇受拖累,那只有傻瓜才不会下决心寻找另一条苹果之外的大腿来抱抱。
笔者认为,目前富士康存在着二大致命问题:一方面存在着世界电子产品代工厂的问题,其在与苹果公司之间的利润分配中没有多少话语权。而另一方面,过于依赖苹果,当苹果的创新能力下滑,自己的苦日子也就开始了。所以正如英国的《金融时报》先前指出,无论苹果给了富士康多少iPhone手机订单,都改变不了富士康处于食物链最下端的代工厂的缩命,富士康必须进行摆脱对苹果的依赖和转型升级。
除了与华为合作和斥资购买4G牌照之外,富士康正在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如发布名为Coverbank的自有手机配件和名为Candyard的蓝牙耳机。一些分析师预计,富士康接下来将发布智能手机等更多设备。此外,富士康和黑莓已经在2013年底签署了一份五年的合作协议,前者将负责黑莓手机的组装和库存管理。
正如富士康的郭台铭所言,公司的一些计划可能最终会失败,但从失败中获得学习比直接收购一些成熟的公司要便宜得多。如果富士康不转型升级,仍然做世界*5的电子产品代工厂,那它肯定没有出路,且处处受制于人,只有逆势创新,谋求变革,虽然会受到挫折,但这才是*10的出路。至于苹果和富士康的夫妻关系,则是合久必分,这也是大势所趋。
本文来源:不执着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