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白领留沪打拼,年薪六万不够花;单身男士节衣缩食苦存 “老婆本”,无奈工资跑不赢CPI;孩子出生后的投资更是无底洞,奶粉、学费、置业换房,各项支出压力山大;好不容易退休了吧,每年看病又得花去不少钱…… “钱不够花”似乎成了沪上老、中、青三代的“通病”,理财专家建议,缓解财务焦虑,除了有计划的理财投资外,同时要合理预期、量入为出。
  案例一:年轻白领汤小姐 年收入6万
  焦虑来源:想扎根上海,难
  世博那年,汤小姐硕士毕业,怀揣着对未知生活的憧憬,她北下上海,独往异乡。然而,近两年过去,新鲜劲过去,归属感却没来,与人合租的她始终有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
  国企工作,工资加一些补贴每月到手5000多元,年终和节日会有不定额的奖金,相比湖南老家的同学们,汤小姐如此收入可算丰厚。但是,各种花销也是不可比的。
  吃饭食堂、衣服淘宝或小店,已经很节省的她*5的开销在“住”上。为了节约交通费用和上下班时间,她一直和人合租在单位附近的老公房,每月租金1000元,加上水电煤宽带等,每月1300元左右。如果再算上去超市采购日用品和偶尔买菜做饭,就要1800元以上。坚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她还是一项比较大的开支就是旅游。清明期间的甘肃行就花费了近3000元,平日里也会去周边的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游玩。
  上个月,房东提前收房,考虑到父母因居住不便一直没能来上海,她开始看一个人住的房子。 “一看吓一跳,租金涨了好多,一居的老房子都要3000,哪里住得起。”一番折腾后,汤小姐依然只能与其他人同住一个屋檐,租下了一个不足十平米的朝北小单间,不同的是,房租从1000元涨到了1300元。
  汤小姐无奈的告诉记者,自己身在国企,比外企稳定,同时也不比外企能时常涨薪,房子买不起不用说,租一套都很难,不知何时才能在上海扎下根,接父母过来短住。
  除去生活和旅游费用后,所剩无多,汤小姐也因此对理财不甚上心。“听朋友推荐,跟风买过股票和白银,投入很少,各有几千块吧,买了后就基本没动过。剩下的钱就存在银行。 ”
  建议:年轻人不妨“投资自己”
  汤小姐这样的年轻白领暂时没有家庭的压力,建议可以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学习和自我升值,有一技傍身对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是很有帮助的。
  虽然积蓄不多,但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除了保留一部分备用金之外,建议将定期存款改为理财产品,收益相对较高且稳定。同时好好打理一下现有的投资品种,与其将几千元的股票弃置不顾,倒不如改成基金定投,这样不仅可以有计划地投资,基金公司的专业理财也可以免去选股困惑。
  资金有限难以实现买房梦想,目前来说租房无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的话,可以考虑申请公租房。目前上海公租房的申请条件还是比较宽的,公租房不但可以改变与人合租的现状,也可以有条件将家乡的父母接来上海,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找到归属感。
  案例二:“有贷”青年Steve年收入11-12万
  焦虑来源:“老婆本”怎么来?
  在父母的资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工作四年的Steve已经有房有车族,可是,他也有自己的财务焦虑,被房贷和油钱的榨干后,娶妻生子的 “老婆本”哪里来呢?Steve在某银行工作,每月到手的工资仅有3500元,但是年终会发比较多的奖金,年收入税后可达11-12万元。
  “平日的每个月显然都是入不敷出的。 ”据Steve介绍,他主要的开销在于养房养车:房贷每月就要4100元,其中公积金1500元;汽车加上保养,养车钱每月折算下来大概1000元。其他方面他都是能省则省,很少买衣服,也不太下馆子,几乎不旅游,买菜一个月也花不到500元。
  有一个正在交往的女朋友,这一点也给了他不小负担。虽然说女友现居郊县,见面不频繁,约会支出不高,但却让Steve不得不考虑“老婆本”的问题。 “现在结婚办事的花费多高!而且婚后生子要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奶粉钱、教育钱哪个都是大头,我那辆二手小车也该换了。 ”职业的关系,Steve对于理财还是很有想法。年终奖金到手后,他会先预留出一部分,保证按揭需要的差额和应急用的2-3万元现金,其他一半用来买基金,一半存在银行。存款尚不足10万,他表示,存到10万后会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会比较高。
  不过,他告诉记者,虽然在理财,但去年来看还是跑不过CPI,对于自己的“老婆本”助益实在杯水车薪。
  建议:稳妥投资、开源节流建“新家”
  潘先生的结余主要来自于年终奖,如何利用好年度的结余是保障今后生活和投资理财的重要环节。理财建议主要以银行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基金则可通过基金定投适当参与。
  目前股市行情瞬息万变,潘先生今后还将面临结婚等刚性需求,对资金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俗话说的“老婆本”还是选择收益相对固定的银行理财产品比较稳妥。现在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最低的起点金额为5万元,无需等到存满10万就能购买半年到一年的固定收益产品。至于基金投资,因为资金有限,建议先通过每月定投的方式适当参与。任何情况下资金的流动性还是需要的,该笔资金应足以保障其3-4个月的日常开销,为短期突发事件提供缓冲。一般而言,应急保障金都必须有较高的流动性,建议配置以现金和流动性强的货币基金等产品。
  养房养车成本过高致使入不敷出,建议从养车方面“节流”。建议采取5+2、公共交通+私车模式,工作日地铁出行替代开车上下班,低碳环保也节约成本,周末的时候开车出行,也不影响周末和女友约会。
  另外,合理利用信用卡也能够减轻现金使用的压力,同时通过精确计算还能够省钱省息,事半功倍。由于今后在筹备婚庆仪式、装修婚房、购置家电家具、添置服装等各方面的开销较大,建议潘先生可多办一至两张有特色的信用卡,可享受免息分期付款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折扣优惠。
  案例三:年轻父母婷婷&小尹家庭年收入:30万
  焦虑来源:养儿换房压力山大
  “刚毕业那会儿觉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住小点的房子也没关系,但宝宝出生后,才发现当时买房欠了考虑。”外企白领婷婷2005年毕业,2009年和丈夫买房结婚,当时家庭年收入已站上了20万元,在综合考虑生活品质、还贷压力等各方面因素后,婷婷和丈夫在普陀区买入一套价值90万、一室一厅的二手房,贷款40万,还款年限20年。
  “孩子还没出生时,花销不大,每月还贷不到3000元,所以经常出去短途旅行,每逢长假,长线旅行更是必不可少。 ”然而,去年年初,宝宝出世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平时没空带孩子,只好把公公婆婆都从外地接到了上海,挤在客厅里睡,本来才五十多平米的房子,增加了两个大人后,显得有点拥挤了。 ”
  婷婷和老公目前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万,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他们开始考虑置换新房。“目前打算在普陀区买套内环以外、中环以内的学区房,估计100多平米,价格会在300到350万左右,压力挺大的。 ”除了置业换房外,养儿成本也是婷婷焦虑来源之一,“宝宝一个月奶粉钱、尿布钱、玩具钱加上买衣服的钱就要两、三千块钱,以后宝宝读幼儿园了,一个月又是2000多块钱的学费,加上今后置换一套大房子的贷款,每个月基本上就没什么存款了,根本不够花。 ”
  目前,婷婷和丈夫为各自买了一份人寿保险,每年总投入在2000元左右,而去年除去各项花销,年存款仅为5万元。 “几年前投了6万买了基金,现在也差不多不赚不赔,平时就没有什么其他理财方式了。 ”此外,婷婷和丈夫正在努力攒第二套房的首付,可能会将*9套房以120万元左右的价格出售来购买第二套房,但没有任何买车的打算。
  建议:置业换房不妨考虑以时间换空间
  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养孩子,对于压力山大的“三明治”一代来说,财务焦虑已成为一种“通病”。刚结婚那会儿以为自己对什么都无所谓,一室一厅的小日子过得也惬意,孩子出生后,才发现问题接踵而至,进口奶粉、学区房置换、教育成本……一笔笔新增支出压得年轻父母们喘不过气。
  建议普通家庭不妨考虑理财“4321”法则配置收入,即供房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包括理财产品)占40%、家庭生活开支占30%、银行存款和应急占 20%,保险则占10%。
  至于置业换房这个话题,其实没有必要盲目追求学区房,学区房一来有限,二来房龄较老,三来价格也贵,在学区房买到一室的价钱,在15分钟车程外的小区能买到两室、甚至三室。此外,通过赞助费择校的方式同样能够享受教育资源。
  另外,置业换房不乏技巧,考虑到短期内房价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可将原先的住房卖出后,在外租半年房子,再入驻新房,这样一来有充足的时间选房,二来也可从容装修。目前中国房产的租售比在1比600到800之间,这意味着一套价值120万的房子租金大约在租金1500元至2000元,半年租金约为9000元到1万2千元,但将120万元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式,年化收益率达到5%,半年利息高达3万,扣除租金后仍有1万多的结余可补贴第二套房的首付。
  案例四:中年父母小杨&小聂 家庭年收入:20万
  焦虑来源:每年存款少、小孩出国资金无处筹
  孩子的出国教育资金令不少“70后”苦恼,外贸公司经理小杨有个儿子,今年10岁,尽管家庭年收入已达到20万元,但扣去各项开支后,每年的存款几乎为零,享受生活的同时,她也同时在为儿子几年后的出国资金焦虑。
  “我平时工作很忙,下了班也没时间带孩子,索性给他报了个每月1000多块钱的课后辅导班,由那儿的老师每天给儿子默写、背英语单词、检查作业等。 ”小杨告诉记者,周围同事都给孩子请辅导老师,自己若是舍不得这钱,“简直就是对不起儿子。 ”
  小杨儿子除了每天课后辅导班外,双休日还得学习游泳、下象棋、打乒乓球、英语,就光这几项支出加起来一个月也得近三千块钱,“兵乓球班是学校老师自己教的,所以一学期800元还好,其他一些英语、象棋什么的兴趣班,每个兴趣班一个月就得花销七、八百块钱,还有那张一年3000多的游泳年卡,我自己都舍不得去办,为了他只好咬咬牙。 ”
  除了给儿子报名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外,小杨夫妇还经常带儿子去科技馆、公园娱乐,每逢假期更是带着儿子全国各地旅行,一年家庭旅行资金预算能达四万到五万。
  此外,小杨已给儿子购买了两份教育险、一份意外伤害险,也给自己和老公购买了一份寿险、一份重大疾病险,每年花费三万元左右。“我和我老公除了旅行和摄影方面的爱好外,花费也并不算多,但每年就是存不了什么钱。 ”
  目前,小杨已经拥有两套房产,其中一套自住,已还清了贷款,而另一套空置,每月房贷在3000元左右,目前,小杨*5的焦虑来源于儿子的出国留学费用,“大不了以后卖一套房让儿子出去读书,人民币在贬值,房子不会贬值。 ”
  建议:卖房冲抵留学资金没必要
  小杨一家每年“零储蓄”的消费观,多少令人有点难以苟同。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需要一部分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赚多少、花多少的消费观多少实在与中国人传统以储蓄为主的理财价值观背离。
  在小杨的案例中,考虑到房价长期看涨,几年后为孩子准备出国费用时不一定要将房产出售,反而可通过留学抵押贷款的方式募集资金。一般留学抵押贷款的额度能达到抵押房产的六到七成,只要不是去贵族学校,去美国、欧洲等地留学完全没问题。
  此外,建议小杨夫妇增加部分基金定投,每个月存一千到两千块钱,进行强制储蓄,改变花钱“大手大脚”的消费观。
  案例五:退休职工杨阿姨 家庭年收入:5万
  焦虑来源:医保卡里的钱总是不够用
  八十余岁的杨阿姨和韩老伯上个月刚过了“钻石婚”婚礼,膝下四个子女早已成家立业,对他们来说,*5的焦虑来自于看病。
  “我和老头子两个人退休工资加起来4000多块钱,平时两个人开销吃饭加上水电煤共1800元左右,算是很便宜了。 ”杨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每次去菜场都挑便宜的蔬菜、水果、肉类购买,“别人买20块钱6只的苹果,我们买15块钱的,别人买3元一斤的青菜,我们买2.5元的,有时候买15元/斤的便宜猪肉,一斤半的分量两个人可以吃两到三天。 ”
  杨阿姨每天早晨五点不到起床,每天去公园打打拳,和小区老人聊聊天,到了七点半左右,路过包子铺时花2.4元买两个包子,带回家和老伴一起就着稀饭当早饭吃。对他们来说,勤俭节约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我和老头子一年也不买一件新衣服,也没有什么饭局应酬,就这么退休在家过过小日子挺好的。 ”
  但杨阿姨坦言,自己目前*5的担忧是看病。 “老头子腿脚溃烂,每个礼拜都得去一次医院,用纱布包脚换药,还要配口服药,每次花费200元。”杨阿姨给记者算了笔账,口服药每周70元、包纱布40元、外敷药80元,加上挂号费一周医药费就得200元,“医保卡里1200块钱,一个半月就看完了。 ”
  杨阿姨自己还有心脏病、高血压,一个月买药也得花费近200元,再加上平时牙周炎等小毛小病,医保卡里的那点钱根本不够花,“虽说按照现在的政策是满1200元,自己再花300元后,只需承担医药费的10%到20%不等,但我们去年看病还是自己掏钱花了两千多块钱呢。 ”
  上个月,杨阿姨小区里有个老人患了肝癌,花了好几万不说,最后还是辞世人间,另有一老人,两条腿膝盖出了问题,花了十万块钱,据说自己也承担了不少自费药的医药费。 “按照我们目前5万的存款,根本看不起大病,尤其是那些贵得要死的自费药,肯定用不起。 ”和其他老人一样,杨阿姨和老伴几乎不懂理财,2007年花了2万买基金到现在亏了1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他俩的积蓄几乎都存了银行,而曾被无良保险业务员忽悠的经历也导致他们目前没有任何重大疾病险及人寿保险可享受。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