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阿里投资者大部分都拥有雄厚的政治背景。
  处于“静默期”的阿里巴巴近期连续打破沉默。
  先是声明被机构要求30万美元“买断”报告;
  然后又遭到海外媒体质疑拥有“雄厚政治背景”;
  7月21日,这家即将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巨头声明称,公司*10的背景只有市场;
  阿里这一不寻常的举动,源于《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这则名为《阿里巴巴上市背后的“红二代”赢家》的报道,描述了阿里巴巴部分股东拥有的政治人脉。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对阿里巴巴个别股东进行了错误的描述及个人倾向明显的推断。”阿里巴巴在声明中称。
  有知情人士称,阿里原计划8月进行的IPO,已经推迟到9月。
 
  静默期打破沉默
  日前,《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题目为《阿里巴巴上市背后的“红二代”赢家》的报道,引起了处于静默期的阿里的不满。
  这则报道称,博裕资本、中信资本与国开金融三家中国投资公司帮助阿里筹集了76亿美元的交易资金,以回购一半雅虎所持的阿里巴巴股份,它们均雇有“红二代”。
  文章称,阿里巴巴没有披露这些政治人脉深厚的公司持有多少股权。
  针对上述揣测,阿里巴巴表示,这三家中国投资公司于2012年收购了阿里巴巴的股份,截至6月底,博裕资本、中信资本及国开金融分别持有0.55%,1.1%和0.47%的阿里普通股。
  2012年9月,为增资回购雅虎所持股票,阿里巴巴完成了债务、股权及可转换优先股融资计划。76亿美元的融资,堪称当时中国规模*5的私人企业融资。
  “此信息两年前从雅虎回购股份时已披露,部分外界人士对‘特定意味’存过度联想。”阿里巴巴称。
  此外,阿里强调,上述公司与中投、淡马锡等公司,以同等价位和条款参与了同一轮股权融资,参与者在阿里的管理层、董事会、或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中不充任任何角色。
  在阿里发布声明后,《纽约时报》再度撰写文章,称“(阿里的)声明证实了报道的三家公司确实持有阿里巴巴的部分股权,其份额虽小但却相当重要。”
 
  IPO或推迟至9月
  阿里原计划在8月8日上市,但近期关于其难以按计划时间上市的消息频频传出。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阿里IPO的时间已推迟到9月。
  近年阿里遭遇多种质疑,其推迟IPO具体原因尚不得而知。内部人士的解释是,由于阿里的业务太多,招股书复杂,导致阿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沟通时间太长,并需要做更详尽的披露。
  处在敏感时期,麻烦不断,加上此次针对海外媒体的质疑,处于缄默期的阿里最近已两次发布声明回应。上周,阿里声明称有机构以发布不利报告为由,要求阿里30万美元买断报告。此外,阿里还表示有媒体和自媒体人称要对其进行负面报道。
  不过,阿里内部人士称,推迟IPO并非受外界舆论影响。
  据估算,阿里此次IPO将融资约150亿美元,是史上规模*5的IPO之一,融资规模仅略低于Facebook。
 
  曾与监管层发生“冲突”
  2014年是阿里上市的关键一年。
  实际上,被描述为“有着雄厚政治背景”的阿里巴巴,今年曾数度与监管层发生“冲突”。
  3月中旬,阿里和腾讯争夺谁先发出首张网络信用卡时,产品尚未推出,即被央行暂时叫停。同时被责令“刹车”的还有二维码支付等。
  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O2O商业模式的重要一环,作为这一生态系统上的大公司,阿里颇感紧张。
  3月初,央行向支付机构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要求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随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均下调了快捷支付转账额度限制,对支付宝的影响首当其冲。不仅余额宝购买额度被限制,通过支付宝快捷支付进行网购、还款等服务也受到波及。
  阿里在招股书当中列举的风险就包括,支付宝处理公司商品交易总额的78.6%,而支付宝面临监管风险。 新京报记者刘夏
 
  ■ 延展
  阿里赴美IPO屡遭质疑
  这已经不是阿里巴巴在IPO之路上遭受境外媒体的*9次“发难”。
  被指信息披露不充分
  今年5月阿里向SEC递交招股书后,《华尔街日报》发布题目为《沉默不是金,阿里还需披露更多信息》的文章,指责其公布的信息有限,不够透明。
  报道中称,阿里20多位合伙人通过特殊权力控制着公司,可任命董事会多数成员。投资者至少应知道这些合伙人的身份。而且,这些合伙人与阿里业务关系的本质也应该告知外界。阿里在招股书中省略了这些信息,是一个重大疏忽。
  报道还称,阿里并未分开披露两大零售网站天猫商城和淘宝网的运营数据。
  在阿里6月16日晚更新的招股书中,上述两大问题均得到了回答。而在本次受到《纽约时报》“逼问”股东背景时,阿里也随之披露了招股书上未涵盖的三家投资公司的股份占比。
 
  “VIE事件”阴影不散
  2011年发生的“VIE事件”,让阿里在美国投资者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阿里至今仍为此备受指责。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VIE架构在中国法律体系中一直属于灰色地带。报道称,由于多家中国企业相继曝出财务丑闻,中概股在美国遇冷,最轰动的丑闻之一恰恰涉及阿里,该公司被指于2011年滥用VIE架构将资产从公司剥离出去。
  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工作人员在6月18日发布研究成果,认为使用VIE结构的企业存在风险,因为这种结构创造的控股公司使用一套复杂的法律合同,将外国投资者与中国公司联系在一起,而中国法院“很可能”不认可这种合同。
 
  马云“个人投资”被指利益模糊
  在IPO之外,阿里近期的战略投资也引发了质疑。
  《华尔街日报》7月份曾发表分析文章讨论阿里创始人马云近期实施的一系列收购交易。“这种投资模式引起了企业治理专家和投资者的担忧,因为它模糊了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一些交易存在利益冲突,导致小股东更易受蒙骗。而且,多数阿里巴巴股东难以对这种投资模式进行控制或监督。”
  文章提到了由马云和史玉柱实际控制的云溪投资在今年4月份对华数传媒[0.11% 资金 研报]投资人民币65.4亿元,以及马云和谢世煌旗下浙江融信斥资人民币33亿元收购了恒生电子[-1.12% 资金 研报]逾20%的股份。这两笔交易中,并未通过阿里进行,而是以马云个人实际控制的公司完成。此外,在华数传媒的65.4亿元投资资金,大部分来自天猫的借款。
  《华尔街日报》还撰文称,希望了解今年入股优酷土豆、新加坡邮政等收购的交易动机,“这些投资如何整合在一起仍然是一个谜”。
  来源:新京报 作者:刘夏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