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反垄断阴霾笼罩,另一边是今年的销售目标压力,下半年日系车在华市场面临着双重考验。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6日称,发改委已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这一重磅消息一抛出,再度在汽车行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引发日系车企继欧美车企之后也步入降价潮的行列之中。
  8月8日,日系车企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同一天站出来表态,将分别从9月1日和8月18日起下调部分零部件价格,这使目前在华自动降价的外资品牌车企达到7家。有消息称,广汽本田涉及调价的零部件品种近3万种,占总体零部件的70%,平均降幅达到20%。不过,广汽本田内部人士在近日接受《*9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消息不予置评,称该企业正在放高温假,具体调价范围与降幅尚未最终确定。而广汽丰田也未公布具体调价范围与降幅。
  东风日产亦表示,2014年4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发改委高度关注东风日产整车及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东风日产将高度重视发改委提出的重要指导意见,结合《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积极研讨、制定相关领域改善方案。
  涉嫌操控零部件价格
  奥迪已向发改委承认存在垄断。汽车专家张志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奥迪等豪华车主要是踩到“纵向垄断”红线,限定整车价格以及限定4S店的零配件价格和保养价格,估计非豪华车的日系车企业情况不尽相同,应该是横向垄断,这与日系车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体系有关,因此,日系车企除了下调零部件价格之外,还应该将零部件供应链对其他车企打开。
  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包括实施固定价格、限制产量、划分市场、限制购买或开发、联合抵制其他竞争对手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日系零部件企业操纵价格早有先例,在美国、欧洲都曾遭到过反垄断调查。例如,2013年11月,日本轮胎巨头东洋橡胶工业公司承认参与价格垄断,已同意支付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2亿元)罚金。据美国司法部称,1996年至2012年期间,东洋橡胶在美国向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销售防震橡胶产品时,在相关竞标中多次与他方联手操纵价格;2013年9月,美国司法部彻查9家总部设在日本的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并处以7.45亿美元的罚款。价格操纵涉及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座椅安全带、散热器、风挡雨刷、空调系统、电动窗电机和动力转向组件。
  张志勇分析指出,日系A级车国内外差价不大,但由于零部件供应链相对封闭,竞争不够充分,一般国内本土零部件企业难以进入日系车的采购体系,因此日系车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操控了后市场价格,造成日系车零整比普遍偏高,例如丰田旗下的雅力士的零整比高达720.28%。
  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牢牢把控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市场,在汽车行业“后装市场”,如车载电子系统、显示屏等市场也是一枝独大。中国对日系汽车零配件依存度较高,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从日本进口额为95.8亿美元,占该产品进口总额27%。
  泰博英思信息咨询公司汽车分析师孙木子在接受《*9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奥迪德系三大豪华车企在豪华车市场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因此掌握了一定的市场定价权以及话语权,在整车上存在操控价格的机会,而日系车情况则不尽相同,B级以及B级以下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难以垄断整车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但日系车企零部件在国内外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而日系整车厂对零部件厂以及4S店管控相对较严,或以体系去操控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年终达标难度加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对本报记者谈到,该协会协助国家相关部门对汽车企业进行调查,预计发改委在近期将公布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的具体情况以及处罚结果,他暂时不便透露任何信息。
  尽管最终情况尚未公布,但根据目前部分日系车企在零部件上价格开始松动的情况,一些业内人士预判,日系车企在零部件方面价格呈现下行走势以及对售后管理放松。张志勇认为,随着零部件价格下降,这对日系车下半年营业收入以及利润都将带来一定影响,售后服务收入在日系车企占比相对较高。
  目前,多家日系车企在市场表现不容乐观。与去年下半年强势复苏情况有所不同,丰田、日产和本田日系三巨头在今年下半年首月的7月出现销量同比下跌,跌幅*5的为本田,同比下降22.7%;日产同比下跌12.3%,也达到两位数降幅;丰田同比下降1.1%。1至7月份目标完成率方面,日产为49.99%,丰田为49%,本田为43.7%。在所剩下不到5个月时间里,如果要实现全年销量目标,本田和丰田存在明显难度,而日产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在反垄断风暴席卷下,市场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不过,丰田方面以及本田旗下合资企业广汽本田皆表示对完成全年目标有信心,暂时没有调整预期目标的计划。
  孙木子称,反垄断对日系车来说可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零部件价格下行,或将刺激国内消费和需求;他反而更担心自主品牌,随着合资车或零部件价格进一步下探,自主品牌压力将可能加大。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