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会计制度修订期。目前,财政部正在修订《高校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而近几年,财政部已经先后出台多个关于预算单位的会计制度。但是会计人才短缺的问题不容忽视。
 
  基层现人才瓶颈
  “木桶理论”告诉大家,做好一件事情,关键要清楚短板在哪里。
  政府会计改革主要需要两个层次的人才,一个是政策制定者,一个是政策执行者。“就人才而言,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造成阻碍的不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部门,而在实务部门,尤其是基层实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制约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路军伟说。
  了解到,省级预算单位的会计人才素质还好,因为这些单位比较有吸引力,有很多优秀人才来报考。相比之下,县级预算单位的会计人素质堪忧,学历不高,知识老化严重。这其实跟很多事业单位会计部门被后勤服务化有关系。会计部门属于机关服务中心,地位不高,在现有编制下,很多人更愿意去业务部门,因为业务部门更容易争取到满意的晋升机会。
  另外,县级及县级以下的预算单位人员编制少,极端的情况是,一个行政单位总共只有3个人,有时候压根就没有会计。但是,又不能增加人员编制,那么,只能靠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这显得比较吃力。
  其实,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出台最终稿时,较之在征求意见稿稍显保守,也主要是对来自实务部门的约束性考虑:基层会计人员是否真的能够理解并且不折不扣地贯彻和执行呢?
 
  知识结构亟需整合
  “要跟上政府会计改革的步伐,我认为,一方面要进行跨专业整合;另一方面,要进行实务与理论的整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张琦抛出这个观点。
  从政府会计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这个角度来审视,目前正出现这种现象:做财政研究的学者不懂会计,做会计研究的学者不懂财政。
  张琦发现,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会计和财政两个学科分别进行人才培养。一方面,会计专业的人更熟悉会计技术,包括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会计核算程序。相比之下,对会计反映的对象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交易与事项了解尚浅,而这些交易与事项大多涉及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此外,研究政府会计的学者多是从企业会计研究“转行”而来,他们习惯于更多地关注会计系统技术层面的设计。
  另一方面,研究财政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政府部门预算管理体制、经济交易与事项较为了解,但对会计技术层面的理解又相对欠缺。
  这使得两类学者分别研究政府会计,有些力不从心。
  为此,受访者建议,高校在考虑课程设置时,应该有所兼顾和交叉,即在财政专业里面设政府会计方向,或者建议会计专业的学生选修财政专业的相关课程。
  另外,张琦认为,应该鼓励现职会计人员通过“回炉”等方式加强理论修养,同时,相关部门给理论界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能够深入实务界看看,这样有利于相互促进,推动改革进程。
 
  储备政府会计专业人才
  目前,在预算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多数没有学习过政府会计,这将抑制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认为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就是合理的,这或将阻碍政府会计改革的推动。
  但是,很多人认为政府会计简单,学过会计的人都能够胜任。路军伟表示,这实际上走入了误区。“政府会计改革之后会很复杂。政府与企业相比存在很多特殊性,如果收入也采用权责发生制,这真需要政府会计专业人才才能弄明白。”路军伟发现,在给一些地方进行政府会计培训时,学员们对美国现行的政府会计表示难以理解,更不要说去实际操作。
  回到现实,虽然有的高校会计专业开设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这门课程,但其多作为选修课。而且,很多学生的目标是到企业从事会计工作,选修这门课的人其实很少。
  路军伟认为,现在的职称考试中有预算会计内容,但其比例较少。或许可以将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的职称进行分开考试。
  据了解,美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就把政府会计纳入其中。因为美国发行政府公债,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
  这启发了路军伟。他认为,我国在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时,还要储备一批懂政府会计的审计人才。因为,随着公共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审计署其实没有办法完成全部审计,因而就会委托聘请民间审计机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政府会计相应的知识。
  而且,通过审计,可以倒逼政府会计改革加快步伐,改善会计人才的短缺现象。

  文章来源:会计师世界:http://www.ac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