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股市近期缘何上涨?
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回暖态势。分析人士认为,近期股市上涨源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得益于经济数据的企稳反弹,直接推动力是近期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和日趋踊跃的入市参与度。
8月上旬以来,上证综指持续突破2200点。多位市场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以来A股市场的上涨,与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乐观预期,宏观经济的向好走势,“新国九条”、沪港通等利好政策的出台实施息息相关。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李迅雷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了人们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比如我们近些年不断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中央最近正在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都将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产生正面作用,进而带动股市的发展。”李迅雷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4%,其中二季度增长7.5%;消费和固定资产保持稳定;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继续稳步增长,表明经济出现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奠定了今年下半年股市上涨的基础。
上海证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助理曾刚说,在两次定向降准、保险业新国十条等相关举措下,今年以来市场面资金总体宽松。
同时,随着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走低,各类无风险利率下降,进一步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流动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末,交易保证金余额8168亿元,创2012年4月以来*6水平。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微博)(微博)认为,近期股指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银行体系的信贷供给在上升。他认为,这将一般性地有助于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市场的恢复,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也会对实体经济的改善形成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股指峰回路转的,还有股市开户数。近两年股市的低迷令投资者渐失信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离开股市,由此形成的销户潮一度令市场人气降到冰点。然而,这一状况正在随着行情的转暖而改变。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7披露的周报数据显示,8月18日至8月22日一周,两市A股新增开户数突破17万户,这已经是新增开户数连续四周环比上升,同时也创出了今年6月份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股市上的休眠账户数不断减少。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截至8月22日,沪深股市休眠账户数已经从年初的4270.49万户减至4239.1万户,共减少31.39万户。
股市账户的“一减一增”,显示出行情回暖下市场人气的积聚,也折射出久处熊市之中的投资者对牛市的期待。在期待中,人们也看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对未来依然是忐忑而踌躇。
不过,无论未来股市行情将如何演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股市重又唤起了人们的关注与热情,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
新华社:如何搅活股市“一潭春水”?
近期股市转暖,交投活跃,让人们生发出对新一轮牛市的美好期待。然而,要使当前的转暖行情得以持续,就需要进一步夯实市场基础,解决诸多制度缺陷和机制短板。不然,一时的美丽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股市能否变得更有活力、更加健康、更加高效,能否改变时不时就会出现的“一潭死水”“一潭浑水”的状态,关键要看能否真正破除那些长期困扰股市健康发展的障碍。
走出“圈钱市”
股市实现资源配置功能,要依托融资机制的有效发挥。然而,近年来,在旺盛的融资需求驱动下,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圈钱市”,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A股市场创立以来融资总计达5.32万亿元,同期A股中小投资者累计获得分红却不足7000亿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研究,2005年至2012年的8年间,只有2009年是A股市场EVA(考虑资本成本的投资效率指标)回报率*10实现正回报的年份。
“这意味着绝大部分时间A股市场都未能为股东创造超过其机会成本的价值。融资和回报失衡,股市生态严重受损。”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说。
经济学家华生(微博)(微博)认为,从股息回报来看,A股显著低于国内定期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而其他主要国家恰好相反,这背后有价格发现机制失灵、股价结构扭曲的原因。
以代表大盘蓝筹股的上证180指数样本公司和代表成长股的创业板公司为例,2013年前者样本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达13.13%,但即使受益于“沪港通”估值获得一定修复,其截至8月16日的市盈率也仅为7.7倍。创业板2013年净利润增幅仅为10.92%,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甚至未能超越A股整体水平。尽管如此,其截至8月16日的市盈率仍高达62.82倍。
虽然创业板企业高估值有其行业特点,但与蓝筹股差距却如此之大,暴露出一定的问题。“证券市场*5的问题是结构扭曲。”华生说,A股另一个不正常,就是“一些垃圾股往往比绩优股更受追逐吹捧”。
一些受访专家认为,经过多轮改革,股市的体制机制已经有所改善,但市场生态依然没有完全修复,应该正本清源,推动股市实现均衡投融资和均衡价格,为股市营造出一个良性生态。
“走出 圈钱市 、恢复股市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建立投资回报文化、改善投资者结构、加强市场执法等多个方面多维推进。”仇彦英说。
寻找健康发展之钥
在一些业界专家看来,改变股市失衡、失灵等痼疾的突破口之一,在于引入长期资金,改变现有投资者结构,并进而营造出更加合理灵敏的价值体系。
中国股市历来以散户为主,目前在市场投资者结构中,80%以上是个体散户。这无疑是导致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的一个重要因素,使价值投资理念难成主流。虽然从1998年我国就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但从现实情况看,国内专业投资机构资金总体仍呈观望或流出状态。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大规模入市,不仅能为股市提供增量资金,其低风险偏好的特性和对收益稳定性的较高要求,有助于降低股市波动、培育价值投资理念。但这些长期资金入市的前提,是要建立稳定的分红回报机制。
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助理曾刚说,现阶段可尝试建立为投资者提供回报的刚性制度安排,尤其是在蓝筹股市场,可考虑规定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必须用于现金分红。
在股市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回报机制后,可逐步加大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放开养老金、公积金入市,以多元途径为股市引入长期资金。未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再逐步取消强制分红的制度规定。
“长期资金若能占到市场资金的30%至40%,将会促进A股市场形成健康的价值投资理念,为企业创新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进而化解困扰股市多年的投融资失衡、投资回报率低等难题。”上交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说。
让监管之手归位
除此,为股市正本清源,还需全方位锐意改革,尤其需要让监管归位。
“人们对于解决资本市场的问题,往往过于急功近利,希望通过一些政策的出台达成多重目标。但市场就是市场,太行政化的东西,总是会牺牲效率,因为投资者是用脚投票的。”李迅雷说。
二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行政之手仍然在资本市场中伸得过长。
监管层对此认识深刻。“我们的市场主要还是靠行政主导,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更为重要的是,围绕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也没有市场化,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更没有市场化。”证监会主席肖钢说。
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毋庸置疑,但是改革过程却异常艰难曲折。针对当前新股发行中的问题,李迅雷认为,应遵循市场规律,从定价和节奏上放开控制,让市场参与各方自己来平等博弈,监管层不应错位。
然而,今年1月曾大步迈进的市场化,却出现了“高价发行”“老股套现”等问题,备受诟病,市场化因此收回。由此看来,监管的手到底应该伸到哪里?界限有待清晰。
“监管层应该把精力放在对违法违规者加大执法力度上。”汇添富基金研究总监韩贤旺说,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太低,这样会让劣币驱逐良币。
实际上,肖钢在就任证监会主席不久就提出了监管转型的理念,一边是简政放权,前端控制放松;一边是加强监管,事中事后监管跟进。这不仅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方向相符合,也契合资本市场自身的要求。
监管转型正在推进,让监管不缺位、不越位,才能促进股市真正健康发展。
新华社述评: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搞好搞活股市
当前,我国股市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宏观层面讲,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已成共识;从市场层面讲,改善股市生态,构建一个更加充满活力、高效和有序的市场,为各方所期待;从微观层面讲,让广大投资者从股票投资中分享到国家改革发展成果,为众之所盼。聚众之力、汇民之智,目前应抓住股市转暖的契机,坚决推进市场化改革,使股市切实回归其本真,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我国股市运行20多年来,从上交所的“老八股”和深交所的“老五股”,发展到现在有着2500多家上市公司的庞大市场体系,发展可谓神速。无疑,股市已经在经济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5银行、*5油田、最长铁路都已扎根于此,全球股市的神经会因“中国式震荡”而产生波动,这也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发展得快”并不等于“发展得好、发展得活”。毋庸讳言,证券市场这个天然具有高度市场化特质的场所,仍然没有形成灵敏高效公平的市场化机制,难以真正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股市定价功能不完善,价格发现功能缺失,价格的生成往往伴随行政干预或过度炒作。而在成熟的市场化机制下,参与各方能形成较好的力量博弈,最终形成均衡价格。
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股市活力难以释放。近年来,面对各种新增风险,监管规则越来越细、越来越多,但在约束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证券市场的创新活力严重不足,市场的发展受到束缚。
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股市生态较为脆弱。在受到外部风险影响时,证券市场面对困难环境的自我进化能力明显不足。历史上,股市的低迷多次导致新股发行的暂停,严重影响股市功能的发挥。
凡此种种,都需认真及时加以破解。
随着股市市值逐渐变大、并购重组关联方增多、稽查执法打击力度加大,股票市场上通过非法手段牟利的行为,无论从资金还是犯罪成本上来说,均大大提高,难度成倍加大,这些都为股市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市场的问题终究要靠市场的力量解决。当前,我国股市正在迎来沿着市场化路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无论是新股发行、并购重组、再融资、退市或新三板挂牌,各方最强劲的呼声无一不是“将市场化进行到底”。
推进股市的市场化改革,必须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功能化监管,推动市场参与各方归位尽责。只有坚定沿着市场化的方向推进改革,才能让股市真正走向健康、迈向成熟。
证监会:下半年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针对近期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宏观经济向好、流动性充裕和改革效果等因素叠加,市场信心提振,为改革奠定了好的基础。证监会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切实推进监管转型。
股市运行向好为改革奠定好的基础
近期,沪深股市持续上涨,交投活跃,市场情绪回暖。市场由此展开了“牛市来了吗”的大讨论。
对此,邓舸说,当前,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措施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同时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融资成本有望下降,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信心有所增强,股市运行也反映了这种变化。
“这为下一阶段全面深入改革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邓舸说。
证监会主席肖钢多次强调,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关键是脚踏实地,抓好贯彻落实,着重在长期性、系统性、制度性和基础性上下功夫,注意防止和纠正功利主义的态度和脱离实际的做法,从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出发,积极稳妥、扎扎实实地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坚决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坚决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邓舸说。
下半年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关于下半年的工作部署,邓舸说,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将切实推进简政放权,把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监管转型,切实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
他说,下半年时间紧,任务重,证监会将把推进监管转型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和财富管理,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紧密联系起来,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邓舸说,证监会将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备案登记等事项,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确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理顺监管与执法的关系,提高稽查执法效能,促进证券期货服务业提升竞争力,建设法律实施规范体系。
对欺诈上市保持高压态势
针对监管工作的重点,邓舸说,强化证券期货执法是监管转型的重要内容。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测和线索发现。
他说,证监会将按照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原则,坚决打击欺诈上市、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新华社述评:搞活股市对推进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近来沪深股市股指持续上涨,市场情绪上扬。未来股市是“牛”是“熊”,其意义不止于市场的兴衰沉浮本身,更关系到能否按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让市场真正发挥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无疑处于核心地位,处于资源配置的前沿。一个被“边缘化”、缺少活力的股市,根本不可能发挥出有效和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只有打造出公平公正公开、信号反应准确灵敏、人气旺盛信心充盈的股市,才能使其在资源配置的舞台上担当起主角。
搞活股市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需要。长期以来,企业融资倚重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比重一直偏低。搞活股市,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把社会资本吸引到股市中来,一方面可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真正形成一个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搞活股市可起到缓解其融资难的效果,进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搞活股市是深化改革的需要。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正在突破,许多改革难题需要创新市场手段来加以破解,这当中股市的作用不可或缺。如正在推进的国资国企改革、军工企业改革等,股票市场均大有可为。由于定价相对透明公开,股票市场可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在即将进行的央企薪酬制度改革中,股票市场可以提供股权激励工具,让企业负责人利益与股东利益更加一致,增添国企活力。
搞活股市是结构调整的需要。一个好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灵敏高效的市场,对过剩饱和产业的抛弃、对紧缺和有前景产业的追逐,会通过资本的集散和股价涨跌及时作出反应,而不是一种投机和市场游戏。同时,股市的并购重组在未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还要进一步凸显,以此推进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科学深度调整。
搞活股市是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不确定性大、风险高,需要发挥市场分散决策、不断试错的优势,而股票市场正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a1场所,它将引导各方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推动资源更多流向创新型经济。事实上,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已经刺激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的高速发展。
在我国经济新征程中,资本市场需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价格机制失灵、投融资不平衡、长期资金入市难、投资回报率低……这些短板无不制约着股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当前,股市需要进一步锐意改革、强身健体,使自身充满活力,真正成为经济迈向新阶段的强大助推器。
新华社:股市存“五大争议” 难题亟待破解
编者按:继昨天播发“特别关注·聚焦股市”《牛熊争辩下的中国股市》等文章后,我社今明两天继续推出“聚焦股市”栏目,今天计划播发《股市存“五大争议” 难题亟待破解》等文章。
在人们对牛市的憧憬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假如牛市真的到来,现在的股市能够承载吗?一个有质量牛市的形成,不仅需要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更需要市场自身的健康。
新华社记者在调研中感到,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我国股市亟待加快发展步伐,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但透过重重迷雾,人们不难发现,当前股市存在“五大争议”,实质上也是五大影响股市健康运行和发展的难题,需要认真及时加以破解。
难题之一:举步维艰的新股发行
在证券市场的制度体系建设中,新股发行制度一直是管理层着墨最多、各方争议也最多的环节。
去年年末展开的新一轮股票发行体制改革,旨在建立市场化的发行体制和市场化的新股定价机制。从市场约束强化大股东的诚信义务,到改革配售方式降低新股扩容对二级市场的压力,从发审会前抽查中介、发行监管与稽查执法联动,到“史上最严限炒令”遏制疯狂炒新……一系列配套措施,意在为改革“保驾”。
然而,IPO重启后的种种怪相,显示管理层的改革初衷与实际效果有所背离。特别是引发轩然大波的“奥赛康叫停事件”,将“高市盈率、高价、高套现”的IPO“新三高”暴露在公众面前。
此后,管理层开始以“打补丁”的方式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纠偏。设置行业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的“高压线”,对老股转让数量进行限制,建立常态化的抽查机制,调整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面对此起彼伏的质疑声,管理层甚至破天荒地明确表示“年内发行100家”,以安抚对于扩容怀有恐惧的投资者。
“补丁落补丁”式的制度修正,不仅没能缓解市场的忧虑,事实上反而对“炒新”形成了助推。IPO二次重启以来上市的20多只新股,无一例外地遭遇首日“秒停”,且绝大多数都以次新股身份连续无量涨停。
有业内人士感叹,过去上市公司高价发行,超募资金至少流向了实体经济。现在,低市盈率发行后股价疯狂飙升,“养肥”的是打新者和炒新者。也有业内专家担忧,“新股不败”神话若继续,未来或进一步加剧IPO中的“赌徒心态”。
经过几轮改革之后,新股发行仍然问题不断,改革举步维艰。
难题之二:进退两难的注册制
与新股发行密切相关的注册制改革,正成为摆在监管层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近年来,市场一直呼吁,通过注册制改变新股发行审批制,“把权利还给市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今年年初,证监会将注册制改革作为重点突破方向,正式列入2014年工作重点。
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各方对注册制应该是什么样、注册制实行是否成熟等等,依然存在较大争议。
“注册制要求减少行政审批,不管节奏和价格,而当前的新股发行现状与此相悖,无法实现向注册制的过渡。”经济学家华生(微博)说。
针对什么是注册制,有人认为,注册制就等同于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制度,一旦到监管部门注册就可以发行股票。
也有观点认为,我国有新股发行需求的企业数量巨大,涉及巨额融资量,如果仅是注册登记就发行,容易引发市场波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企业上市注册需要经历多项财务指标审核,并非注册即发行。
“注册制真正的含义是把原来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以信息披露为主的、通过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机制。”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说。
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大趋势下,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乃大势所趋。不过,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究竟是怎样的?注册制改革又该如何推进?这些问题仍然缺少明确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难点之三:“欲说还羞”的强制分红
尽管分红比例低、投资者回报率低,一直是A股备受诟病的顽疾,但对于是否强制分红,市场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一方认为,中国“半强制性分红”政策效果不明显,在上市公司分红不自觉、股东结构不完善、中小投资者不能得到较好保护的情况下,建立强制分红制度既是对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也是对长期投资理念的培育。
另一方则认为,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有差异,导致造成分红的机会成本不尽相同,是否分红应由公司自主决定,分红宜鼓励不宜强制。
据统计,2001至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为25.3%,而境外成熟市场通常在40%左右。2006年以来,上市公司平均年化股息率只有1%左右。由于缺乏长期稳定回报,投资者往往选择投机来博得收益。
针对分红问题,证监会在2012年前后曾以“窗口指导”的形式推行强制分红。不过,此举很快在市场上引发质疑。之后,监管层绝少再提。
“解决上市公司分红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国外经验看,税收、竞争以及经济环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助理曾刚说。
他建议,证券监管部门应通过规范资本市场税收、培育价值投资理念等基础制度入手,减少对股利政策的直接干预,切实提升投资者的回报水平,让股民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和改革成果。
难题之四:迟迟不来的“养老金入市”
一边是巨额养老金、公积金亟须保值增值,一边是股市呼唤长期资金以改善投资者结构,可这样“各取所需”“两情相悦”的事情迟迟未能实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1万亿元,企业年金累计结存6035亿元。这些资金主要以银行存款为主,缺少投资渠道。
私募基金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说,在成熟资本市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是市场的常态,也是市场资金重要的“源泉”。然而,为何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在我国不能大举入市呢?
“资金是逐利的。没有效益,它肯定不进来。比如保险资金,现在政策允许它按一定比例进股市,它们为什么不积极?”王庆认为,中国股市缺乏持续的回报,这是长期资金不敢入市的主要原因。
当前,投资中国股市的回报方式,主要仍是二级市场股价上涨带来的价差。然而,仅仅靠价差博得收益对这些长期资金而言,与普通散户并无二致,像养老金这样肩负着重要社会保障责任的资金池,难言对股市的兴趣。
“没有持续的回报机制,就没有价值投资的理念。加上各种考核压力,在中国股市中,机构都成了大散户。”公募基金汇添富基金研究总监、基金经理韩贤旺说。
难题之五:难以把握的投资者保护之度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是每个股民耳熟能详的“警句”。而中国股市*5的“市情”是:在市场投资者结构中,80%以上都是个体散户。
“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中国资本市场。”这是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履职伊始就提出的观点。保护中小投资者,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并非易事。作为央企退市*9单,长油股票的退市之旅一直伴随着投资者保护的难题。一边是严格按市场规定而作出的退市决定,一边是数十万投资者的抗议和损失。这样的问题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
“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要充分区分市场功能和政府职能的界限,市场自身就有风险,不能以为入市就能赚钱,对赔钱的风险,投资者自己要心里有数。”韩贤旺说。
他认为,政府要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严格监管上市公司和机构的市场行为、督促市场各方规范公开透明规范运行,这就是对中小投资者的*5保护。
但有业内专家指出,对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是全方位的工作,当前在事后监督、投资者纠纷等方面还有很多机制性、法规性的空白,包括相关监管机构在功能、职责等方面都没有到位,这使得投资者合理诉求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导致市场怨气很大”。
新华社:A股走到重要关口 牛市真的来了吗?
在连续上涨并创下沪指2248.94点的年内新高之后,中国股市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口:是继续上行演绎为牛市,还是股指回落延续之前的“熊”态?
峰回路转——沪指两月涨幅逾8%!
8月29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收报2217.20点和7841.70点。至此,2014年A股市场完成了三分之二时段的交易。
过去8个月中,A股走势可谓“峰回路转”。上半年,沪深股指低位震荡双双告负。向来被视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大幅落后于GDP增速。
不过,这一切在下半年伊始骤然改变。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的拉动,沪深股指在7月下旬分别走出罕见“八连阳”,上证综指于8月20日盘中攀上2248.94点的年内高点。
按照收盘点位计算,今年前8个月沪深股指累计涨幅分别为4.78%和3.45%。其中,七、八月沪深两市的涨幅分别达到8.24%和6.79%。
不期而至的反弹,令不少人萌发“牛市来了”的憧憬。
A股出现了哪些结构性变化?
但另一方面,与乏善可陈的总体表现相比,A股市场悄然出现的结构性变化似乎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的统计显示,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划分,今年以来综合类、休闲服务、汽车、计算机、电子、有色金属、通信、电气设备、轻工制造、国防军工分列行业涨幅榜前十位。
进入2014年以来,大数据、文化传媒、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新能源、高铁建设、3D打印、上海自贸区、国企改革、“沪港通”等概念股相继成为市场热点。
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分析认为,上述热点行业和概念,或涉及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或与重大改革举措同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要功能的股市,不仅反映着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进程,更对其产生显著的“助推”作用。
中小板、创业板的强势上涨,也佐证了这一判断。“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走势,要好于上证指数。这是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新兴的经济体,说明我们经济转型的努力正在见效。”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庆说。
尽管这其中有中国股民喜爱“炒小”的投机因素,但是背后的基本面支撑更为重要。“股市‘晴雨表’反映的不是经济总量,而是中国经济的变化与质量。”海通证券(600837)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
有钱赚了,股票开户数稳步增长!
密切跟踪股市动向的人们不会忘记,一年前的几乎同一时间,一波“销户潮”让人感叹市场人气降至“冰点”。这一状况在进入2014年以后逐步获得改观。
在IPO重启、扩容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今年以来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至8月末全市场各类账户累计数量已超过2.26亿户,较上年底增长逾3%。
在本土投资者投资意愿回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开始瞩目A股。过去几个月中,QFII和RQFII纷纷增仓蓝筹股,海外资金持续流入香港市场,积极备战开闸在即的“沪港通”。
瑞银证券中国研究副主管陈李表示,预计明年年底境外投资者持股市值可达8500亿元至9000亿元水平,占A股全部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接近10%。
是什么,撑起了股市“上行线”?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近期股市上涨是人们对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信心的反映,特别是中央关于经济领域一系列举措和深入反腐的决心,传递出巨大的正能量。
“各项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上持续的高压反腐态势,增强了人们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李迅雷说。
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制定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民营银行开闸、央企改革试点启动、公车改革……这些改革举措让人们看到一个更有活力、奋发向上的中国;
“新国九条”、沪港通、新三板扩容加速、私募基金规范管理、大力打击欺诈上市和“老鼠仓”……这些利好政策让人们敢于期待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
“这些改革政策,效应叠加,带动股市发展。”李迅雷说。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是A股走势上涨的基本支撑。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4%,其中二季度增长7.5%。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助理曾刚认为,系列数据表明经济出现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奠定了股市上涨的基础。
市场较为充裕的流动性,为A股上涨提供了动力。“在定向降准、保险业新‘国十条’等相关举措带动下,今年以来市场面资金总体宽松。”曾刚说。
境外资金正在用流入港股和A股的方式表达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市场预期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截至8月20日的一周中,约22亿美元资金流入香港/内地股市,为连续第十一周资金流入,创2008年以来单周资金流入新高。
判定A股“牛市已经到来”,为时尚早?
“牛市是否已经到来?”
面对近期股指的持续上扬,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未来股市的方向。尽管关于牛市的讨论不绝于耳,但更多市场人士认为,判定A股“牛市已经到来”为时尚早。他们在对A股近期走势保持乐观的同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股市真正进入牛市还需要做大量的系统性工作。
近期股市的上涨,得益于信心的提振和流动性改善。但从中长期看,股市真正进入牛市,还有赖于实体经济的显著改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政策的具体落实。
“现代火箭发射人造卫星基本上是三级推进,一级一级形成接力。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存在的很多问题,就像强大的地心引力,禁锢了A股的上涨,指数要摆脱束缚,从现在的位置向上爬升,出现像样的牛市,也需要来一次‘三级推进’。”高善文(微博)说。
他认为,目前也许已经处于*9级火箭助推的过程中。它的主要表现是银行主动信贷创造带来的信贷市场放量和利率下降。但单独依靠*9级火箭,是不太可能将股市推入牛市轨道的。可能用不了太长的时间,*9级火箭的燃料就会耗竭。第二级火箭成功点火的标志,是经济或经济预期的明显改善。
“第二级火箭应该还没有点燃,成功点燃的可能性偏大一些,但这还需要等待数据的验证。”
“第二级火箭的推动力仍然是有限的,市场出现一定量级的牛市,还需要第三级火箭的推动。第三级火箭成功点火的标志,是私人部门投资的恢复,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承诺的重点领域改革落到实处。”高善文说。
对股市也有悲观声音
在各种乐观预期和牛市期待中,也存在着悲观声音。尤其是最近,在股指持续上行一段时间之后,一些机构的判断开始变得谨慎。中信证券(600030)甚至发布报告称:经济复苏趋弱,市场反弹结束。看空的一个重要依据是:8月21日,汇丰公布中国8月制造业PMI初值50.3,创近三个月最低,这也是该指数结束了4个月来的反弹出现拐点向下。中信证券由此认为:“市场预期的方向已发生改变。”
股市走势仍存变数。不过,受访人士的一个共识是:与中国经济一样,中国股市最坏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新阶段的预期,势必给股市带来最为珍贵的信心和有力的支撑。
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带领下,一个负载着宏大蓝图的巨大车轮正滚动前行,改革的范围和深度将是空前的,这些都将在股市中有所表现。
股市将呈现怎样的“新常态”?
对于经济的发展,一种“新常态”的提法最近开始出现。实际上,与牛市判断相比,人们更应关心的是:经济新常态下股市将呈现怎样的新常态?
——改革将继续成为股市运行的主动力
由改革带来的结构性行情特征将较为显著。国企改革将激活国资蓝筹股,创新驱动战略将使创业板保持较快增长;但对一些过剩行业的调整,如钢铁、有色、煤炭等,也可能会拖累市场走势。业内预计,结构性行情可能会是股市“新常态”的特征之一。
——简政放权将带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近年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业绩增长大多靠规模扩张的问题,向为人们所诟病。
“转变发展方式,释放改革红利,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上。全面深化改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创造公平市场环境,从而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是检验我国改革实际成效的‘试金石’,也是可以拭目以待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说。
——股市暴涨暴跌的几率将逐渐降低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一组数据表明,与股指期货上市前相比,沪深300指数近四年波动率下降了40%,涨跌超过2%的天数分别下降了59%和60%,股市波动极值范围大幅缩小,系统风险明显下降,单边市特征显著改善。中金所董事长张慎峰说,未来,随着金融期货产品的不断完善,A股市场暴涨暴跌的概率将会进一步降低。
——开放将为股市打开更大的机遇之门
从早期的QFII试点,到后来的RQFII试点,再到即将开启的沪港通,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大。 “开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引进资金,更多是促使A股市场。
述评:中国需要“有质量的牛市”
过去的8个月里,中国股市迎来一轮上涨态势。在经历长达7年的漫长熊市之后,投资者对股市的热情正在缓慢复苏,人们希望这是一个牛市的开始。
尽管对于牛市是否即将开启仍存争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市场的信心正在积聚,持续上涨的行情让各方对于牛市的企盼趋于强烈。
在中国改革纵深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之际,人们有理由期待股市转牛。但无论是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还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相较于指数持续上涨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坚实基础的“有质量的牛市”。
股市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一个国家前景的先行指数。这轮股市的上涨,折射出了人们对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和预期,一些改革初见成效,也在客观上助推了人们的热情。
可以想见,如果有牛市的出现,那么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和中国经济需要“有质量的增长”一样,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更需要股市有质量的上涨。这既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将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呈现。
什么是“有质量的牛市”,不外乎有三点:其一,市场上涨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其二,股市的上涨具备较长时间的可持续性;第三,股市的投资氛围活跃,但不狂热。
回顾上一轮牛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市迎来了难得的牛市行情。然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种狂热的情绪在股民间蔓延,直到2007年11月,一场跳水式的“崩盘”再所难免地发生了。这一切说明:如果没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基本面支撑,仅靠投资者狂热吹出的泡泡终归要破灭。
时至今日,如果预期中的牛市仍然仅呈现资金推动型的特征,仅靠题材炒作、击鼓传花、透支未来支撑,那么,这样的牛市是缺乏质量的。这样的牛市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融资便利,能够给部分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但是最终对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对投资者整体以及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无益的。
从当前形势看,随着宏观经济求实际、求质量的“新常态”逐步成型,随着改革红利实实在在的释放,给“有质量的牛市”的出现提供了保障。可喜的是,今年以来的股市行情已经显示出一定的“质量”特征,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更加匹配,与改革政策的助推关系更加密切。
拨开当前牛熊之辩的云雾,需要清醒的是,尽管我们有了比较好的现实基础,但要实现“有质量的牛市”,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举动。
如果上市公司能够持续稳定回报投资者,如果养老金、保险资金、公积金等长期资金能持续稳定有节奏地入市,如果大股东、经营者和投资者有更加一致的利益基础,如果市场功能能进一步完善、市场工具更加丰富、市场活力进一步焕发,如果投资者保护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
在这些“如果”中,可以看到,股票市场自身离“有质量的牛市”尚有差距。必须通过不懈努力,把这些“如果”变为现实,让股市的运行步伐更为坚实,让股市成为中国经济乃至整个改革的真实呈现和强大助力。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