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朋友不无揶揄地对我说:你一直反对取消限购,现在不仅限购大部分取消了,不少地方还要救市。奈何?好吧,鼓吹取消限购的人们赢了。
  我曾怀抱期望,房地产市场经过2014-2015年的温和调整,为2016-2017年房地产税初具雏形而平滑过渡。这也是个别经济学家所称的楼市软着陆。但哪怕是今年上半年成交量虽然下滑但仍然是史上次高峰的轻微调整,地产商和地方政府都承受不了,非要合力举起救市的大纛不可。“分类调控”的经,被念成了这个声调。
  有些业内人士分析说,取消限购的效果十分有限,楼市还将下行。但需要提醒的是,任何政策都会有一定的消化期。诸君记得否,2008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但进入2009年3月,楼市还未走出低迷。
  我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正是那年3月上旬,我一位亲戚在北京买房,就是当年该楼盘的最低价买入。但一周多时间后,开发商就宣布涨价。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售楼盘几乎每周都要涨一次价,但仍然是日光。
  市场用了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来消化那份房地产救市文件。当年流行的一个句子是,信心比黄金还贵重(重要)。那时,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急剧扩散,国内经济形势也不稳定,地产救星的伟大文件下达了,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买房。
  我从业这么多年来,唱衰中国房地产、中国经济,声称即将崩盘的声音,就没有停过。据说,这种极端悲观的论调现在又已浮现。但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觉得现在的经济形势有夸张的那么困难,也没有觉得房地产有多么的糟糕。
  厚着脸皮重复我在2011年初的观点:如果要深化改革,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就要有经济转为中低速增长的心理准备。我个人觉得,改革时期,GDP降为7%甚至低于7%的增速,是非常正常的。一辆体积庞大的列车,正在转弯,你还希望它跑得又快又好,这样的要求是不是太高?
  媒体应当向主管部门进言,制造相应的舆论范围,让民众都能生长一些经济下滑阵痛的心理承受能力。相信它们是能够做到的。什么叫同舟共济,这就是。
  相关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譬如,希腊深陷债务危机的时候,政府想削减福利,就遭到民众普遍抗议。
  当各地救市措施还在消化期时,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把目光投向了央行。7月份新增贷款仅为3852亿元,比6月减少694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比6月大减1.69万亿元。据相关人士透露,8月份这些数据还在继续下滑。
  金融数据的严峻局面,被认为是实体经济的折射。于是,崩溃的老调又回来了。我把这些观点称为危言耸听,可能也释缓不了决策层的巨大压力。正如2008年我听到4万亿救市消息的当晚几近失眠,但在30年一以贯之的体制环境下,你只能表示理解。
  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换成俗话就说,用惯的技艺最顺手。谁能保证下半年央行一定不会开闸放水?而过往多年的货币超发史告诉我们,只要货币水龙头大开,不论是以何种方式,必然有相当数量曲折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而我2010年就提出,2003年以来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货币超发。历史会再出现惊人的重复么?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人们总是一再犯下愚蠢的错误。(文章来源:乐居)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