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进式发展,正在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差异化经营之路提供新契机,跨境人民币业务正成为中国银行业竞相开辟的新蓝海。
  此前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财报来看,恒生中国有着不错的表现, 税前净利润和总营收均较去年同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跨境业务增长相当快,是收入增长的一个主要推手。”恒生银行(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林伟中日前在上海接受《*9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
  “不管是内地客户还是香港客户,对跨境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林伟中称,对私这块,两地客户对便于两地直通的理财业务较感兴趣;对公方面,随着跨境贸易的频繁,通过内保外贷、内保直贷等一些新的融资措施安排也会越来越多。
  “点心债的特点是‘真金白银’从境外流进来,下一步将更希望发行点心债可纳入存贷比计算,作为银行存款的补充。这对银行整体的佣金管理、经营效益会有更大的帮助,也会鼓励更多银行发债。”林伟中表示,现在发债所筹集回来的资金主要用作一些投资,不能用作贷款。其实在比较成熟的市场里面,外资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不是零售客户,更多的是发一些长期的CD,给银行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在上半年打破,林伟中称个人投资者和贸易客户的经营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人民币的双向波动,他们对期权产品更加热衷。
  “最近政府放开了一些内保外贷的政策,内保外贷业务会继续活跃和增长。”林伟中告诉本报记者,随着人民币更加双向波动,境内外差价还会客观存在,客户在计算营业成本的时候会有更合理的选择,若觉得风险不可控,还可通过一些金融手段如掉期来锁定汇率。
  而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器,或于10月初落地的沪港通将为外资行带来新业务契机。“沪港通可以让更多的海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了解A股市场,也将让更多的A股公司在世界的阳光下运作。”林伟中表示。
  同时,作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11家外资银行落地自贸区尝鲜新业务,率先为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等创新业务,并冀望深耕。
  对于最被外界期待的FT账户,林伟中认为由于境外资金的成本优势,FT账号开立之后会让自贸区更接近离岸市场,区内企业可充分利用境外的资金盘活国内的资金需求,更灵活地安排资金。林伟中预期*9批外资银行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要等到明年,因为中间涉及很多技术问题包括系统的对接升级等,而中资行略微早些。
  中外资银行优势互补
  在中国内地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面对银行存款竞争加剧、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外资行亦做出了一些业务策略调整。
  包括恒生、东亚、渣打在内的多家外资行上半年在净利息收入方面均取得了不俗成绩。“整体来说外资行在信贷方面比较慎重,不良率也在可控范围内,整体水平维持在0.59%左右水平,低于中资行。”林伟中称。
  而对于高风险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则更需要做好风险控制。“如需要提供一定的还款保证,贷款价格比例不超过50%,对开发商资历的充分评估,包括对新房销售后资金回笼的掌控等。”林伟中强调,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有些做法仍需改善,如对完工风险的监管需更加严格。
  在林伟中看来,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在面临短期经营成本压力的同时,也会给中外资银行带来更多业务上的互补。
  根据银监会提供的一份数据,今年上半年外资银行在表内资产的占比接近2%,表外则超过12%,表内表外加起来统计接近5%。据林伟中介绍,外资行表外的业务比较多的是担保、贸易信用证贷款、环球市场业务。“这就说明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往往是在跨境贸易、融资和环球市场,这些正是外资行在中国可做的一些互补业务,且也应是更着重发力的方向。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