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明报报道,随着中港两地挂牌的上市公司愈来愈多,通过两地市场差价进行套利的现象亦在增多。民生银行(1988)创办人之一的内地富豪刘永好 ,就在7月和9月分别于H股和A股市场一买一卖民行股份,利用A、H股价差成功套利逾8000万元(港元,下同)。
  根据港交所的披露,刘永好由7月18日至7月26日的个多星期内,分七次以每股介乎7.75元至8.17元,购入1698.6万股民行H股,即期间每个交易日都入市扫货。每次购入股数最多不超过530万股,最多约占当日成交额的5%左右,最终刘氏增持民行H股的投资总额达1.34亿元。
  但到9月,刘永好却在A股大手减持,由9月2日至9月10日,每个交易日都出货,期内8次交易,总共减持了8270万股的民行A股股份,以每股平均价10.08元计,套现大约8.4亿元人民币。
 
  仍持19亿股A股
  若单算刘永好今年7月增持部分,以每股介乎7.75元至8.17元增持,却在A股以10.08元人民币,即约12.7港元减持,一来一回,即赚约8200万元,若换算成投资回报率则达61%。由于刘永好在民行A股仍持有19亿股的股份,因此持股比例仅由6月底的8.8%微降至8.41%,H股持股比例则维持在0.29%,他在短期内依靠两地市场差价成功套利,基本上达到以较少资金控制较多股份数目。
  AMTD证券业务部总经理邓声兴指出,若有大股东持货较多,并且意图维持手上的股份数目或股权比例,则有诱因在A股较H股出现高溢价时,购入H股及沽出相应数目的A股。当然,今次刘永好沽售A股增持H股的做法,比较罕有。
 
  对冲基金﹕恐损企业声誉
  不过,作为内地的民营企业富豪,刘永好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又是民行的创办人之一,通过两地市场的差价套利,该做法也遭到市场的一些批评。有本港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就指出,刘永好的行为不能称为资本运作,而是纯粹地为自己赚钱,作为企业大股东,这种做法并不光彩,且会损害企业声誉。
  耀才证券市务总监郭思治则指出,除非投资者持有大量的股份,否则在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及中、港两地股市欠缺套戥机制下,根本难以单靠沽售A股购买H股图利。只有持货较多的投资者,又不想将所有投资太集中,才能够进行有关类似套戥的做法。
 
  须持两地股票户口 散户难参与
  内地82只同时以A股、H股上市的股份中,A股比H股有溢价的股份数目占58只。理论上,有价差,投资者即有在不同市场套戥同一只股票的机会。实际操作上,须找到溢价高、流通量大的股份,才有利可图。若非同时持有两地户口的大户,执行这类套戥非常困难。
  在撇除由中央汇金控制的内地金融股后,流通量足够而溢价又高的股份不多,主要集中在汽车、煤炭、矿业类股份。因此,刘永好能够首次申报购买民生银行(1988)H股继而沽A股者,可谓绝无仅有。同时,以港元计价,A股较H股溢价超过1倍者,数目更为有限。市场内较多交投、同时A股相对H股有溢价的股份,则主要集中在出现溢价25%以上者。
 
  中港股份无法直接交收
  投资者若要同时沽A股、买H股以套戥,由于两地市场欠缺股份直接交收的机制,须在中、港两地分割买、卖处理。这类操作,一般散户亦难以参与,只有持有中、港两地股票户口的大户,包括A、H股的主要股东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才合乎资格。
  观乎刘永好的案例,他在7月份购入民行共1698.6万股H股时,平均每股作价约7.89元。比较昨日民行H股收市价9.69元,他账面可以赚取3059万元。技术上,这为他在今年9月份减持民行A股,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即如民行H股能够持续上升的话,他理论上便可以沽出更多A股,平衡在手上的H股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