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日前表示,中国投资合作的方针是长期不变的。过去30多年,外资企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中国发展了,资金充裕了,但绝不会因此忽视外资的作用,更不会排斥外资企业。专家认为,吸引外资一直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项基本国策,未来中国将通过简政放权、放宽准入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外资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投资环境。
  1 利用外资基本国策没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引进来”和“走出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引资力度加大,都在深刻影响国际资本流向。尽管如此,中国利用外资加快发展的基本国策却并未改变。
  数据显示,中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5万亿美元,连续22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投资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动中表现不俗,全年吸引外资达123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居全球第二位。
  中国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外资企业也通过中国市场收益不菲。在对欧盟中国商会等外企商会调研发现,在中国投资的85%的外企是盈利的,90%以上的外商愿意继续在中国扩大投资。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抽样调研显示,在2013-2015年期间,中国仍被看作世界上*2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2 吸引外资并非只向“钱”看
  “中国吸引外资投资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微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在中国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体现在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方面。中国现在成为*9大贸易国、*9制造业大国、*9出口大国,包括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方面,其实都与以往重视外商投资有关;其二,中国能成为全球性大国,也是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比如贸易规则,以及市场标准、贸易标准等跟国际接轨,在这个过程中,外资起到了标杆性的积极作用。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在我国吸引外资过程中,真正能提升中国技术和研发水平的部分,其实还远远不够。汪洋强调,中国引进外资,不再是简单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经济体制和机制,这对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至关重要。
  张茉楠分析,之前我国吸引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制造业方面,很大一部分贸易增加值其实是被跨国公司占有。现在我国调整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目录,包括市场准入门槛、负面清单制度以及外商备案审查制度等,这与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很大关系。我们不是排斥外资,我们更希望这些外资在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过程中、中国经济转型和全面升级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创造公平环境最重要
  随着国际资本流向已发生改变,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吸引外资的作用愈发凸显。 汪洋强调:“中国投资合作的环境是不断优化的。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高质量的外资更加看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而不是一时的优惠政策。”
  在张茉楠看来,汪洋副总理的讲话有两层含义,其一,中国希望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欢迎外国的投资者,将原来的生产中心变为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将总部搬到中国来,更靠近中国的市场;其二,在吸引外资过程中要退出超国民待遇,市场化国家不能有双重标准,真正的市场化应该靠资源来决定市场配置,实际上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外企,都应该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我国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外商备案审查制度,以及反垄断等等,不是排斥外资,而是要把外资放在和内资公平竞争的平台上,对待内资、外资一视同仁。
  同时,优化投资软环境正在加强。中国将一边抓简政放权,规范政府行为,坚决看住向企业、向市场乱伸的“手”;一边抓法治建设,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坚决管住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我国现在已经采取了一些管制和规制的手段,但更多的应该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等,这才是更长效,也是可持续的制度创新。”张茉楠说。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