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近日,欧元兑美元跌至一年来新低,原因是欧洲央行可能推出量化宽松。2012年德拉吉在伦敦做出要对成员国进行无限购债的承诺,这一承诺遏制了南欧国家国债收益率飙升的态势,稳定了欧元最脆弱的环节。虽然欧洲央行并没有实施这一计划,但德拉吉却成为挽救欧元的*5功臣。
  现在欧元区又陷入了双重的危机:全面通缩即将来临,经济增长徘徊不前,复苏疲软。德拉吉还能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吗?
  上月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跌至0.3%,创五年来新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则是13个月来新低。更坏的消息是,欧元区三大国的GDP增长都出现了问题。德国是欧元区的稳定之锚,8月份环比下跌0.2%,法国继续停滞,意大利
  则陷入第三次衰退。这一经济态势足以让欧元区官员感到忧虑,9月1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和德拉吉会面,两人认定当前欧元区的主要问题是通缩预期和增长疲软。怎么解决呢?一般认为,欧洲央行增加流动性,市场预期向好,通货膨胀预期提高,经济就慢慢复苏了。这也是量化宽松的理由和依据所在。
  通胀是个货币现象,这是已经基本被承认的说法,反过来说,通缩也是个货币现象吗?如果是,那各国央行开闸放水,通缩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但这一轮经济危机的教训说明,仅仅量宽并不能解决通缩问题,尤其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央行并不能主导货币的流向,将货币导入实体经济可能已经超过央行的能力了。日本安倍上台之后,推出了大规模的量宽,但是日本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通
  胀目标。而现在欧元区经济数据却显示,“日本病”袭来。
  通缩更多的是微观经济活力低下的结果,所以各国都声称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货币政策就成了最便捷的救命稻草。
  欧洲央行在6月份其实已经推出了欧洲版量化宽松,除了将主要利率调至零左右,还退出了长期再融资操作,但欧元区的经济表现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效力已经达到极限。
  通货紧缩意味着微观经济主体对未来赢利的前景并不看好,投资的意愿比较低;而对消费者来说,买涨不买跌也是理性的选择,如果物价会继续下跌,那就推迟购买行为。如此,悲观与观望的情绪会进一步打压经济复苏的势头。因此,全面通缩是个顽疾,比治理通胀还要难,因为,它不仅仅是个货币问题。
  德拉吉能够帮助南欧国家阻击投机资本,但未必能够扭转欧元区的通缩预期。货币政策毕竟还是总量控制,而且货币政策有自己的边界。
  现代经济的一个悖论是,大多数经济要素已经货币化了,但是又不是货币当局能够控制的,比如劳工政策、福利制度等。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更多的要靠财税系统,欧元区的高福利加上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抑制了市场的活力,不利于企业创新,导致通缩与疲软的恶性循环难以打破。
  德拉吉不是欧洲的救世主。即便德拉吉要学习美联储,欧洲也缺少一个统一的财政系统与之相匹配。量宽不是万能膏药,痛苦而漫长的经济结构调整才是欧洲需要面对和应对的。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