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创新总是好的,但也不尽然。金融业的创新就应该秉持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
  在8月23日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首届上海峰会”上,经济学家夏斌提醒人们“金融创新不能过度”;无独有偶,在8月21至22日举行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现场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也要求“减少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创新”。
  万变不离其宗,金融领域绝大多数的创新都是围绕突破两大管制进行:*9,利率管制;第二,分业经营。
  1993年以来,我国对银行、证券、保险严格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2012年以后,三大监管部门纷纷放松监管,特别是在资产管理和理财业务方面的监管。对于受托理财、资产管理这个业务,金融业各个领域都可以干,形成混业经营。这是2005年曾经叫停过的,现在又可以开展了。
  为什么中国金融业以前实行分业经营?
  分业经营的*5优点是业务范围清晰,条条管理,对金融风险有很强的隔离作用。但分业经营也具有业务单一、管理死板、资金配置效率不高等缺点。
  为什么现在金融混业经营十分盛行?
  混业经营能够*5限度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并且通过多元化经营,某种程度上分散风险。但混业经营的*5问题,是拆除了金融产品之间的“防火墙”,一家机构或一款产品出事,很可能造成“火烧连营”。同时,混业经营会大大增加监管的难度。
  欧美国家的金融业大多从分业经营发展到混业经营。对利润的贪婪促使金融机构设计出大量花样翻新,甚至连设计者本身也常常被弄糊涂的新鲜金融产品。一旦这些产品的有毒资产败露,在混业经营的情况下,风险将迅速蔓延,直至不可收拾。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造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散,中国又在重复西方混业经营的老路。我们在享受混业经营所带来的资金配置高效率和便利化的同时,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防范其巨大的破坏风险,需要管理层有清醒的认识。
  还有资产证券化问题。现在只要改革中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无一例外都想到资产证券化,似乎资产证券化成了解决资金短缺的“终极武器”。
  夏斌抱怨,为什么我们老嫌资产证券化发展不够?资产证券化无非就是把银行资产或者其他机构资产打包向市场推销。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都搞不清楚发行的理财产品有多少坏账,甚至包装作假,再打包卖给老百姓,不是给社会稳定形成冲击吗?这个背景之下,资产证券化绝对不能推。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