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金融体系低效运行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如何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事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能否取得实效和能否确保金融安全的重大课题。然而受到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金融体系低效运行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虽然多次出台政策措施,但是始终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二是金融风险快速集聚,金融体系自身稳定运行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社会信用缺失与政府过度担保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本质上是货币供给总量充足情况下的金融资源结构错配。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信用缺失和政府过度担保等不当干预造成了市场严重扭曲,一边是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抗风险能力较高的“高富帅”群体,一边是以实体经济小微企业为代表的高风险“?潘?#8221;群体。面对这一扭曲的市场结构,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理性选择必然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错位,并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大量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连年亏损却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盲目扩张,到处上项目,亏损动辄数十亿;大量制造业小微企业求贷无门,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求生存,企业不堪重负,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情况比比皆是。
  必须充分认识到,上述局面是市场基础不健全情况下市场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不是银行不想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是过高的风险成本导致银行不得不拒绝小微企业,政府直接干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金融资源配置错位问题,相反只会将企业的风险转嫁到金融机构身上。市场扭曲也是推高无风险利率水平、提高银行资金成本并进而导致实体经济融资贵的根本原因。追求低风险高收益是金融的基本规律,只要扭曲的市场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流向就不会改变,无论扩大货币供给等总量金融政策,还是定向降准、设立民营银行、发展资本市场等结构性金融政策,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金融资源错配现象。这一点也是目前社会上存在较多认识误区的地方。
  信用缺失也是导致金融风险快速集聚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信用缺失使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成为“空中楼阁”,形成巨大风险。钢贸贷款和铜、铝、金等大宗商品融资在国际上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动产质押业务,但是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融资企业往往单独或伙同第三方仓储公司,通过伪造单据或虚开仓单等方式,重复到银行进行融资诈骗。另一方面,信用缺失导致了极为严重的担保圈、担保链风险,在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担保圈非常普遍,有的担保圈涉及企业多达数千家,担保金额超过千亿元。担保圈和担保链风险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隐蔽性和复杂性,其危害和破坏性十分巨大,温州、无锡、宁德、滨州等多个地方担保圈风险大面积爆发,严重摧毁了地方信用环境,沉重打击了实体经济发展。
  可以说,中国金融业是在一片沙滩上野蛮扩张的,基础十分脆弱,大潮退去之后,必然要水落石出、露出真实面目。当前银行不良贷款正在快速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如果经济下行长期持续下去,金融风险暴露必将会进一步加速。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信用缺失问题,我国金融体系就无法走出“经济繁荣期快速扩张—经济下行期不良大幅反弹—不良资产核销—经济繁荣期快速扩张”的“历史周期律”。
  “一体两翼”的对策建议
  要真正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金融风险快速集聚问题,必须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根本原则,正本清源,对症下药,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组合运用,从根源入手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健全信用体系、完善市场机制,为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创造条件,引导企业主动树立诚信经营意识,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补强市场不足之处;从而自发改变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理性选择的行为路径,促使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发展更加需要的地方,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硬性“扭正”金融机构的行为,更不是直接替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
  具体建议按照“一体两翼”的整体思路,从根源上全面、彻底解决这一困扰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体”就是搭建一个统一的综合经济金融信息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信用缺失问题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要充分借鉴“大数据”理念,将分散在不同企业、银行、政府机构的企业日常经营信息、融资信息、纳税、报关信息和企业主信用记录整合到这一统一信息平台,通过法律方式明确这一平台的数据接入、数据查询和运用规则,规范平台运行。
  一方面,通过制度约束强化市场信用基础,引导市场主体自觉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真正夯实市场经济的“基础桩”。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和直接查询,为金融机构准确评价企业风险状况和开展金融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为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创造基础条件。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务院出台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如果银行不能通过信息联网的方式直接核实企业公示数据的真实性,就难以有效杜绝企业弄虚作假行为,这项政策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两翼”是“一增一减”,即增加政府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过度担保,更好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一方面,更加有效地利用政府资源,通过成立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政府和银行共同成立风险基金、推出贷款保险等方式,降低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时面临的风险,解决市场失灵之处,这也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另一方面,通过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改变国有企业过度融资冲动和银行盲目给国有企业放贷行为,能够促进国有企业主动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真正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企业集团。通过这样的政策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平衡银行在客户选择时面临的风险差距,促使金融机构主动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领域,减少由于市场扭曲而导致的国有企业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挤出效应”;也能有效减少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压力,降低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促进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
  在完善市场体系基础上,要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做法和经验,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开展基于产业链整合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和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对土地、房产等有形押品的过度依赖,缩短企业融资链条,真正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正轨金融渠道,增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目前各家银行和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统一的经济金融信息平台建设将能够从根源上解决这一业务模式创新面临的信用缺失的致命缺陷,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