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近几周流动性紧张局面持续。其中7天回购利率处位于4.0%以上,高于6月份3.2%和第二季度3.35%的水平。7天回购利率走高出乎市场的预料:一方面因为历史规律显示,市场的流动性一般在第二季度末之后会变得较为宽松,另一方面从5月以来,中国央行已连续11周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原因何在?首先,IPO融资活动增多是目前流动性趋紧的一个原因。其次,年初以来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6月份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外汇占款出现了11个月以来的首次下降。这是资本流入放缓的信号,也是境内流动性紧张另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10多年中,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以来受到资本流入的较大影响。具体而言,中国央行从商业银行手中买入外汇并同时投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些人民币成为了“储备货币”,由于乘数效应,它们形成了数倍的广义货币供应量。随着资本流入减少,储备货币的供应也相应放缓,从而使得市场的流动性趋紧的状况。
  笔者认为,流动性紧张将增加中国通缩的风险,也不利于政府实现今年7.5%增长目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近期指出,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仍较高。要解决流动性紧张问题,央行需要更加主动积极地注入流动性,来缓和市场的波动性并降低整体的融资成本。而随着资本流入放缓,资本更多的双向流动将增加汇率的弹性,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央行因此将获得更多的政策空间来积极调整货币政策。
  首先,央行可以重启“逆回购”来稳定短期的市场利率。对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的预测显示,8月份到期的资金仅为690亿元,而9月份无资金到期。然而,从需求端来看,上半年,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发行量达到了2.9万亿元,相当于平均每月的资金需求为3000亿元。历史而言,当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出现显著下降的时候,央行一般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例如,2012年的5月到10月期间,由于资本流入减缓,央行实行了3.6万亿的逆回购来改善市场的流动性。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近期推出了一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抵押再贷款”(PSL),用以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并引导商业银行向特定领域提供较长期的贷款,央行未来也将用它来设定市场中长期(1-3年期)的基准利率。笔者认为,央行今后将更积极地使用“抵押再贷款”来市场注入流动性。
  早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从央行获得了3年期总额为1万亿人民币的抵押再贷款用于棚户改造项目。由于货币乘数效应,这将为整个银行系统增加约4万亿人民币的存款(中国的货币乘数为4.0-4.2)。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给国开行提供的3年再贷款的利率约为4.0%,低于基准存款利率的4.25%。而国开行为棚户改造项目提供的3年期贷款利率据报道为5.895%,也低于目前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15%。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希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意愿,也预示着市场的流动性在未来仍将基本保持宽松。
  在外汇占款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抵押再贷款是一项可以创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创新,它也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融资的成本。尽管目前对抵押再贷款的作用进行评估还太早,但有一些问题值得开始思考:*9,如果对特定领域的贷款的出现违约,应该由谁来担负损失并承担偿还责任?第二,尽管央行希望用这一工具要引导市场利率走低,但对市场利率的“窗口指导”是否会破坏目前利率市场化已取得的进展?
  如果未来一月资本流入继续放缓,中国央行在第三季度仍有可能对整个银行系统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可能继续实施定向降准来对特定领域进行支持。事实上,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和贷款额度等限制,是推高中国整体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中国的监管机构应该采纳更现代的监管方法,例如制定资本充足率和流动资产比率的要求,并逐步放弃传统的定量工具,以此来使得金融机构能更有效地配置资源。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