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基石不牢,证券市场就不稳。A股对上市公司的底线是不做假账,可偏偏不少公司连这条底线都守不住。最近一例财务造假是万福生科(300268),肆无忌惮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万福生科董事长龚永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竟然反问:“造那么狠的假干什么?”好像造假都是别人干的,他是受害者,显得很无辜。造假还分狠不狠,似乎万福生科的问题不在于造假,而在于造假太狠。
不狠的造假也是造假,是根本就不允许的,然而就像龚永福所疑惑的,现在大家对造假已见怪不怪,却被造假狠不狠或者是不是恶意造假这类伪命题引入歧途。不狠的造假叫作粉饰报表,或者叫作业绩有水分,算不上是大问题,似乎都可以原谅。这样的低要求,带来的是造假泛滥,以及很多人观念上的混乱,后患无穷。
造假反而能顺利上市
万福生科不是*9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造假上市,尽管龚永福装无辜,但他显然亲自参与了造假上市的勾当。他把东窗事发归咎于公司财务总监覃学军在湖南证监局常规稽查时“有的东西该给的、不该给的都给了”。当时覃学军一下子上交了“9个账套”,引发事态骤变。他承认造假有“高人指点”,存在见不得人的“账套”,但他认为,造成如今的局面,与当初地方政府推动“过猛”不无关系。
2010年1月,桃源县多位领导亲赴万福生科召开现场办公会,强调“全力以赴支持公司上市”。当年7月,县领导再次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支持万福生科上市;2011年2月,县领导要求万福生科锁定“双十”、“双五”目标,也就是实现主营收入突破10亿元,企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亿元,年转化稻谷突破50万吨,上市融资达到5亿元。为了上市,万福生科编造了几年的谎言,结果就像龚永福所说的,“上市蛮顺利”。
造假能顺利上市,这才是最让人担忧的。龚永福称自己“不懂上市,游戏规则也不懂,胆子太大”。他认为,万福生科不虚增收入和利润,也是勉强够格上市的。可事实上万福生科绝大部分营收为虚构,并借此掩盖了亏损。如此疯狂造假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美化”业绩后的万福生科,其发行价格高达每股25元,上市首日股价报收于29.04元,*5的受益者正是龚永福及利益链条上的相关各方。
在万福生科“出事”后,当地政府向证券监管部门表达了两点“希望”:一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二是“不摘牌”。这也佐证了龚永福关于万福生科上市有当地政府推动的说法。可见地方保护主义已经良莠不分,这恐怕才是造假上市屡禁不绝的根源。
坚守不做假账的底线
到目前为止,万福生科造假上市得到的惩罚只是被交易所两次公开谴责,根本就谈不上是惩罚,股票照常交易,董事长还公开“卖萌”,造假上市所得利益悉数保留,二级市场只能无可奈何地照单全收。更糟糕的是,这引出了人们对财务造假的另类反思,认为恶意造假不可接受,而一般的业绩掺水或粉饰报表则有情可原。
造假还分是否恶意,难道还有善意的造假?这种论调与造假狠不狠如出一辙,表明很多人已经对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麻木了、怠倦了,开始退而求其次。但是“狠不狠”的界限就无法再划清了,是否主观恶意也很难辨别。财务造假都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都是恶意的,否则,为什么放着现成的真实数据不用而要费尽心机造假呢?
创业板是A股上市标准最低的,却在IPO财务核查中成了撤单重灾区。由此引出的反思同样让人吃惊,有保荐人认为,创业板审核标准不科学,过分强调成长性,导致一些企业为了上市严重透支未来业绩,因此上市之后出现了业绩大幅变脸的情况。还有保荐人认为,创业板以过去的成长性为标准,客观上造成了造假的动机,审核标准应该改一下。言外之意,似乎是创业板的审核标准在逼良为娼。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做保荐人,这是多么的可怕!正是由于他们的“下有对策”,才使得财务造假越做越“专业”。用降低审核标准来迁就拟上市公司,这是本末倒置,最终仍然会有公司达不到审核标准,也仍有可能造假。一家连不做假账这条底线都守不住的公司,就应该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