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消息尘埃落定以来,高顿财经研究院作为全球财经证书培训领导品牌高顿财经旗下,专注于财经金融界发展趋势及相关学术探索的研究机构,对此次自贸区的建立和未来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研究员针对当下自贸区相关建设内容和规划开展了深度研究。
  继《上海自贸区的成因与展望》之后,高顿研究员结合当下上海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就自贸区建设对就业市场的拉动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人才结构性过剩前提下的合理就业进行指导。
 
  上海自贸区建设 金融业遇热
  9月27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9月29日上午10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随之上海自贸区的实施细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暂行办法》也通过审批,这标志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根据总体方案,自贸区将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对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
  上海自贸区挂牌当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银行等8家中资银行已获银监会批准在自贸区设立分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也拟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点。随着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陆续进入,自贸区内将涌现出巨大的金融人才需求。
  上海自贸区作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担负着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任,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此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政府统一规划,功能为港口、仓储、物流、金融等。而时下正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快速推进时期,二者建设步伐的共同启动,必将为金融业带来百年一遇的良机,各层次金融人才需求的井喷,将在所难免。
 
  自贸区内金融业崛起 拉动金融就业
  从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规模*5的人力资源年度盛会——2013中国人力资本论坛上透露的信息显示: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自贸区的建设将拉动就业,使与往年同期相比岗位需求下降50%左右的上海人才就业市场回暖,相关的贸易、进出口、物流、金融、IT等岗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整体薪酬也预计将上升10%左右。
  2012年,美国自贸区的建设共提供了32万个就业岗位。毫无例外,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金融岗位所占比例将占据半壁江山。伴随以金融业为核心板块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自贸区两项重大举措大刀阔斧的推进,金融人才的奇缺将在建设步伐逐渐开展的过程中凸显出来,成为日后就业大潮中的“香饽饽”。
 
  金融人才急缺  就业者遇良机
  面对时下自贸区的建设为跌入低谷的就业市场带来的回暖机会,在校大学生应综合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把握好当下难得一遇的时代机会,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金融人才方面表现出的巨大缺口,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利用金融知识充分武装自己,将自己培养成金融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在参与到上海自贸区和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同时,为自己寻求一份众人期待的工作。
  但在成为金融人才并参与到上海国际化建设的过程前,在校大学生首先必须清楚:具有较高含金量的国际金融资质,将是成功进军金融行业的敲门砖。一直以来,不论是国内外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在人才选择时都非常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较高含金量的金融类证书。所以,在校大学生在汲取金融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金融资质的获取,借此打开金融行业宽阔的就业大门,杜绝因为手中无“敲门砖”而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的情况发生。
  此次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作为中国开展全国性自贸区建设的初次试水,一旦成功,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辐射全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和推广,从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又一次的弯道超越,如此一来,全国自贸区的建设将愈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金融行业的就业形势将一片大好。
  全球财经证书培训领导品牌——高顿财经,结合自身多年来在金融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对金融行业的就业分析,提醒有志于投身金融行业的在校大学生,一定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加强金融知识储备的同时,一定要在就业前考取一定的金融资质,特别是具有较高含金量的国际金融资质,这样更容易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并敲钟中意企业的大门。
       文章来源:www.ac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