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联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逐渐退出,关于美联储何时升息的猜测正甚嚣尘上。各方热衷于猜测具体的加息时间,但投资者应该知道利率是经济状况的结果,而非是分析经济的前提要素,预测利率走向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发达国家股市再度创出新高,全球经济已经恢复增长四年多后,央行还维持着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到底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
  上一轮的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需求不足的全球经济环境,也就是中国投资者熟悉的“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是每次经济危机爆发时共有的现象,往往在经济开始恢复后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但这次的情况却有些不同。
  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发达国家的私人需求在政府的转移支付(美国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65年的4.7%上升到了2012年的15%)和资产升值(特别是房地产价值上升)的伪装下显得过分强大,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政府的债台高筑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另外,科技进步对于劳动力的挤出效应正变得越来越明显,这让财富变得更为集中而影响消费的增长(越富有的人消费率越低)。本轮美国的就业增长有如此众多的岗位是低收入的兼职工作以至于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洛克哈特表示可能需要改进统计方法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真实情况。在过去几年,受到竞争和技术压制的产业工人工资率的年增速不到2%,实际工资增速更小。
  系统性的需求不足造成了一系列的结果:央行可以大规模宽松而不必担忧通胀的问题;经济恢复过程中大型企业专注于现有产能改造而不是进行更为大胆的产能扩大投资;劳动力市场恢复举步维艰(美联储跟踪的19个劳动力市场指标显示劳动力市场恢复并没有如失业率数字显示的那么乐观)。虽然全球的经济秩序在过去几年有了很大的好转,但需求不足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全球经济的瓶颈在于需求端而非供应端足以让众多利率预测模型失去魔力,这些模型往往通过关注产能缺口来判断利率的走向。现有的央行政策对抚平需求缺口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在稳定了市场后,定量宽松和零利率的好处正在快速萎缩,这也是美联储考虑调整政策最为重要的原因。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做戏无法,请个菩萨”。意思是当一场戏编不下去的时候,万试万灵的方法就是请来个菩萨。在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各大央行挺身而出时他们看起来真的像是个菩萨,但现在看起来他们更像是拿着急救包的大夫。镇痛解除后需要的是时间去疗伤。
  对大多数人而言,破解困局不是我们的责任,需要的是知道如何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获利。
  由于需求缺口的存在,主要央行即使收紧货币政策(对于欧洲、中国和日本的央行,可能是先加大宽松再收紧),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利率将回不到过去的常态水平,而低利率的目的是支撑需求而非稳定投资。
  同样由于需求缺口的存在,通胀的压力不会很快出现,除非央行们在货币政策上出现重大失误,比如天真地希望将经济增速拉回到一个不合实际的水平(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下跌),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较低的常态利率水平让发达国家资产价格(特别是债券)过去几年的升值显得不那么突兀。这种升值更像是一次针对长期低利率水平的资产价格重估。这种重估已经接近完成,未来资产名义回报率将会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资产吸引力会下降,因为投资者会习惯于较低的回报率。
  从行业来看,那些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产业将会获利,而那些很大程度依赖于经济快速增长的行业会表现不佳,后者的代表就是大宗商品行业。现在看起来大宗商品的定价还是基于低利率和过去常态的经济增长速度上。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