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只有两个人能随时吸引到人们关注,其中一位是时任印度总理——比如以前的曼莫汉?辛格和现在的纳伦德拉·莫迪,另一位则是*7的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拥有235亿美元资产的穆克什掌管着印度*5的私营企业——信实工业集团。在这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时代,穆克什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很多印度总理更能影响这个大国的运作。
  尽管在国际化程度和声望上不如塔塔集团,但与前者相比,同时涉足能源、化工、零售、电信和媒体等多个领域的信实工业集团拥有更健康的财务表现,进而也对印度经济有更深远的影响——印度出口总额的15%、股市总市值的4%和财政收入的3%都出自信实工业集团。在当选印度总理之后,莫迪已经表现出重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降低老人政治影响的决心,但对于穆克什,合作仍然是莫迪的[*{6}*],因为今天的印度经济根本无法绕过信实这个庞然大物。
  莫迪需要穆克什
  印度在很多方面都与19世纪末的美国非常类似——都是多样化的唯物主义世俗大国,都对自己的制度引以为傲,宪法都对中央政府与地方邦的权力实行有效的制衡。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大型公司的兴起,印度社会也在经历剧烈的变化,拥有巨额财富但品味相当低下的大亨们不愿成为合法的政治捐赠人,也不愿成为慈善家和教育推动者。
  但在很多更重要的方面,印度又与那时的美国存在明显的不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都不鼓励外来投资,社会氛围从尊重穷人变成了尊重贫穷,对制度的自信变成了对自力更生的迷信,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又导致政策效率极度低下,层出不穷的补贴又扰乱了价格体系,从而使所有部门深受其害,开国[*{b}*]们的经济梦想因此遭遇完败:印度的服务业雇佣了成百上千万技术人员,却没有成为中国那样的庞大制造业基地;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多数年份,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也只有3%,国际社会将其称为“印度速度”以区别于“中国速度”。
  在依靠一系列改革度过了一段黄金时间后,印度经济在2010年再度跌到谷底,国大党也因此丢掉了执政权。作为继任者的莫迪被印度社会给予厚望,人们希望这位印度少见的重视经济发展的总理能够帮助印度走出经济泥沼,就像他过去十年在古吉拉特邦所做的那样。
  莫迪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基础设施,他希望通过修建道路、工厂和100座新城市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岗位。莫迪不但需要一个更健康的财政体系,还需要寻找到大量私人资金。由于大量印度企业都在像塔塔一样谋求国际化国际化进程,私人投资在印度GDP中的占比已经从2007年的17%降到了去年的9%。为此,莫迪不但引入了沃尔玛等国际企业,甚至还把印度航空放上了资本市场,他希望借此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开放的印度欢迎全世界的投资。
  莫迪还需要一个榜样来激活国内投资,信实无疑是*4的候选。在印度所有私人企业的国内投资中,信实就占到了6%,穆克什也坚持看多印度经济,他将绝大多数资本都投放在了本土,“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不会束缚信实。”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穆克什再一次向股东解释了自己的策略:“我们会继续支持那些印度急需但其他国家的公司不愿参与的大型项目。”
  熟悉历史的人会知道,穆克什对印度经济的信心至少部分来自信实多舛的全球化征程。
  受阻的全球化进程
  2009年,穆克什曾计划收购全球第三大独立化学品公司——荷兰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后者当时已经陷入破产边缘。穆克什对这次收购寄予了很多期望:他不但想从收购中赚笔钱,还计划通过这次收购让信实工业集团成为像塔塔那样真正的世界级公司,进而从巴斯夫和壳牌的潜在竞争对手变成可以与它们分庭抗礼的国际巨头,这也是很多信实股东多年的理想。
  但最终,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叫停了交易,该公司一位管理人员在参加了多轮谈判后认为顽固的穆克什不适合执掌一家真正的国际化集团:“他的管理风格决定了他永远无法建立一个像利安德巴塞尔或者埃克森美孚这样全球化公司的董事会。”这件事教育了穆克什,后者痛定思痛后将公司重心调整回了印度国内——这对缺乏资本的印度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
  现在,穆克什正在推动一个300亿美元的巨型投资计划。其中,大概四分之三将投向包括建设新炼油厂在内的化工领域,通过更复杂的设备和对副产品的更好利用,穆克什希望新炼油厂能获得高过平均水平的利润率;还有部分资金会被投向零售,信实目前拥有印度*5的连锁商店,其1691家商店遍布印度各地;穆克什还购买了Network 18,这将帮助信实从容进入客厅产品的竞争并有更大可能赢得这场关乎未来的竞争;作为*5手笔,穆克什还在策划建设一个规模惊人的经济特区,他希望能为印度提供一个像深圳一样崭新的城市范本。
  毋庸置疑,这些投资会大幅提升信实工业集团的负债水平,从而为公司带来相加以往更大的风险。电信领域的情况尤其明显,印度现在已经拥有超过10家电信运营商,其中不乏资本雄厚的老牌公司。在一个本就有些竞争过度的市场,信实的加入只会使竞争更加激烈。
  但只要胜利,信实就会收获极为可观的回报,对用户资源的抢占还可以为电子商务革命奠定基础,这些轻资产产业将有效提升信实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这个庞大的工业集团实现转型。长期关注印度市场的分析师预计信实一定会赢得这场竞争,其2017财年的盈利也将在现在38亿美元的基础上大幅上升60%,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在印度市场的地位。
  股东们也相信,只要是国内对手,穆克什就一定会赢得竞争,信实和掌控信实的安巴尼家族有这样的传统,这种传统早在穆克什的父亲——德鲁拜·安巴尼时代就已经形成。
  操纵政治的高手
  富有远见的德鲁拜是操纵时局的高手。他左手紧握权贵阶层,与后者组成公开同盟;右手安抚平民,通过渲染自己的传奇经历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他对竞争对手从不留情的声名在外。依靠这种左右逢源又纵横捭阖的能力,德鲁拜早在上世纪末就刷新了塔塔家族延续一个半世纪的传奇。
  德鲁拜总能取得政治投资的成功。上世纪70年代后期是英吉拉?甘地政治生涯前半段最风雨飘摇的时期,高企的通胀、普遍的腐败和悲惨的贫民使她的声誉降至冰点。1977年大选惨败后,英吉拉失去了很多商界朋友,但德鲁拜选择坚定地“投资”英吉拉的未来。结果,英吉拉在三年后重出江湖并再度赢得选举成为印度总理,不离不弃的德鲁拜因此得到了新一届政府的高度信任。复位不久,英吉拉就宣布由一批“值得政府信任的”企业家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至关重要,德鲁拜和他的信实帝国就这样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
  与政治人物捆绑在一起对于德鲁拜来说可谓屡试不爽。作为当时印度惟一的尼龙出口商,他先说服英吉拉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允许那些有能力出口尼龙织物的公司进口稀有的聚酯纤维, 接着又促使政府取消聚酯纤维高达125%的进口税以降低生产成本,随后又游说政府出台产业政策允许信实在纺织业进行扩张并同时拒绝了其他五家纺织企业的扩张请求。
  在技术能力达到一定阶段后,德鲁拜又游说政府发放了聚酯纤维的生产许可证,结果400家印度企业中只有两家获得了这个执照,信实马上就获得了一万吨的生产许可,另一家得到6000吨生产许可的奥凯丝织品公司却不得不在一年后放弃了生产——它必须进口最重要的原材料聚酯切片,因为印度国内只有信实可以生产这种产品,但在政府先后两次抬高进口税之后,继续组织生产已经毫无意义,更何况印度政府最后还干脆禁止了这种原料的进口。
  多年后,即便最微不足道的印度人也知道,德鲁拜最重要的资源不是其经营哲学,而是强大的关系网络,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强势干预可以让信实获得不对称的竞争机会并有可能在局势于己不利时逆转获胜。一位反腐人士就曾这样描述信实式战术:“通过无视和破坏现有政策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再通过左右政府部门重写政策使新政策*5限度地对自己有利。”
  穆克什继承了父亲的特质。现在,很多反贪人士和主要对手都在指责信实过多干预了政府的决策——比如4G频谱资源的分配,一位曾经的内阁成员就抨击穆克什说:“穆克什非常能影响政局,他可以把民主放在任何他需要的地方,从而使那些与他过从较密的人获聘成为部长。”这种指责随着莫迪当选总理变得更严重了,因为信实和莫迪的合作一直十分密切。
  “必须让信实获得更多尊敬”
  1957年,信实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纺织品公司。随后,在穆克什的父亲德鲁拜?安巴尼努力下,这家公司迅速按照全产业链的构想渗透到产业链的上下游——首先是化纤生产,之后是化工领域,再之后是炼油,并最终在世纪之交时进入到油气的勘探和开采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信实不断进行令人震惊的大规模投资,并通过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商业行为给死气沉沉的印度经济注入了活力。在2002年去世之前,德鲁拜已经是印度商业界神一样的人物,他的肖像被印在信实专用喷气式飞机的机身上,信实的股东也会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挥舞着德鲁拜的画像提醒穆克什“你应该按照你父亲的遗嘱给我们更多的分红”。
  2006年,信实在德鲁拜去世两年后走向了内部分裂,穆克什的弟弟安尼尔?安巴尼得到了父亲留下的2G业务和大量通信设施设施,这部分后来被命名为信实集团;穆克什则得到了代表家族历史的化工等其他业务,这些业务被穆克什组建成为新的信实工业集团。
  安尼尔很快在一连串商业丑闻和大量负债面前慌了手脚,其对家族业务的继承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安尼尔随后在一段励志片一样的磨砺后崛起为印度科技和娱乐产业的代表,但那段失败的岁月还是让他在家族政治中三振出局,穆克什因此成为安巴尼家族新的代言人。
  穆克什没有让股东们失望。2010年印度在经济泡沫破碎后哀鸿遍野,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都遭遇重创,信实的很多对手都负债累累得几近破产,信实的状况却好像没有受到影响——2013年,信实创造了80亿美元现金。合理的负债水平和强大的盈利能力,使欧美评级机构一度将信实作为印度主权信用评级的替代指标,这在信用评级的历史上都非常少见。
  但在另一些方面,穆克什背离了父亲的做法。2010年,穆克什和母亲、妻子、三个孩子以及600名专职仆人搬进了新家——孟买市中心一座173米高的27层超级豪宅,这座名为“安蒂拉”的豪宅耗费了穆克什10亿美元。只要登上这座豪宅,人们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城中村”达拉维。对于拥挤在不足两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人而言,这种强烈的讽刺令人难以接受。更何况,穆克什在那之前还以“风水不好”为由将这座豪宅空置了整整一年。
  这使信实和穆克什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人们指责其财富是建立在大量人民永远贫困的基础上的。2013年的一个夜晚,穆克什在参加一个题为“重新设想印度”的讨论时,再次抱怨了印度社会对自己的不公,他认为印度完全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对这个国家的贡献,这个国家那七亿生活在简陋公寓中的贫民只是因为那座豪宅就不间断地对自己进行着抨击。
  “年轻一代不会像上一代那样生活。”在将信实变成印度*2影响力的公司后,穆克什也对潜在威胁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必须从一个遭嫉妒的对象变成父亲那样受尊重的榜样:“为了国家的未来并守卫自己的财富,我们必须让信实获得更多尊敬。”
  但这一切谈何容易。
  穆克什的挑战
  莫迪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信实就在古吉拉特邦卡提阿瓦半岛西部的海港城市贾姆讷格尔建成了全球*5的炼油厂之一,这个设计年产量3100万吨的炼油厂仅用三年便顺利建成,其建设成本比壳牌在马来西亚一个规模相当的工厂低了40%;在印度东海岸,信实的大规模油气勘探和开采业务也从未停止,这里发现的油气资源已经成为莫迪政府吸引海外投资的王牌之一;为帮助印度在互联网领域追赶发达国家及其在亚洲的最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穆克什还在努力安排信实的电信业务部门加速部署通信基础设施,他希望信实能在此基础上推动印度商业进行一次电子商务革命——就像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在中国所做的那样。
  这些业务还不能带来完全的满足感,穆克什希望能在价值观上提升信实的社会影响。尽管对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收购以失败告终,但拥有西方教育背景的穆克什仍非常渴望外界的承认,他因此从未关上与世界级公司合作的大门。现在,信实的连锁商店与布鲁克斯兄弟是稳定的合作伙伴,穆克什还允许英国石油公司与其合作开发一块海上油田。对穆克什而言,信实不需要西方的资本,但它必须学习到西方的管理和承认,这也是其赢得尊重的一部分。
  在赢得认可的过程中,信实和很多印度企业一样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管理的落后。信实八位独立董事平均已经为公司工作了14年,他们中的三个都已经超过了80岁;最近,信实终于接纳了一位新董事——穆克什妻子的加入反而引发了更广泛的质疑,大家都在担心这家公众公司正在变成穆克什家族的玩具;此外,很多人相信信实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莫迪,但这个人既不是董事会成员,在管理层中也没有任何职位,更和印度现任总理莫迪没有任何关系,他受到重用只有一个原因——他是穆克什大学时代最要好的朋友。
  信实的股权结构也相当混乱。由于穆克什及其盟友掌控着公司45%的股权,很多人担心过多的利益输送会损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师估计,信实每年通过各种方式输送给穆克什家族及其盟友的利益高达12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信实税前总利润的26%。
  人们担心如此巨大的利益输送会被用来影响政府的决策,这种苗头已经展现出来。印度的媒体都在热议,尽管印度股市近年来已经升值五分之一,但印度经济的潜在威胁并没有消除——如果今年的疲软的季风不能增强,农业减产将会让数百万印度农民家庭陷入困境,为了在不影响财政健康的前提下向这些农民提供补贴,惟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让石油及其周边产品涨价——毫无疑问,这一政策的*5受益者就是穆克什和他领导下的信实工业集团。
  问题这时又被抛给了莫迪:对于这位以廉洁精干形象示人的新任总理如何对待信实,已经变成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社会问题。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