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央行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是“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结合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讲话,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下一阶段央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紧的概率较大。
 
  前三季度“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
  央行此次货币政策报告在货币政策的表态方面,仍然是“稳健货币政策”的口径;但从央行报告和近期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看,这一口径虽然没有改变,但和以往多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做调整的做法相比,今年的“稳健货币政策”从原来偏宽松,变为中性偏紧。
  央行报告中首次用“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样的表述来描述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即使6月份市场资金面一度紧张。
  这一表述也见于李克强总理此前在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据《工人日报》周一刊登的讲话全文显示,李克强总理指出,稳增长、保就业的“第二种选择,就是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
  从市场利率来看,今年以来利率中枢明显上升,9月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49%和3.47%。201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01%和2.93%。
  信达澳银基金认为,鉴于年内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紧的概率较大,预计市场流动性将整体维持“紧平衡”格局。
 
  货币政策稳定之下“精准发力”
  稳健口径下的货币政策并非无为而治,在资金市场上今年以来反而显得跌宕起伏。
  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称,货币政策应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要求。“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
  在公开市场操作上,这种特点较为明显。央行在今年6月末一反常态未如市场意料的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注入流动性,随即市场利率飞涨,当时隔夜拆借利率一度超过两位数。交易员当时普遍认为,央行有意引导和警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预期和资产负债管理。
  此次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称,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进入9月份之后,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央行亦在公开市场上采取了连续净回笼资金的措施,明示市场流动性将不会过于宽松。
  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此前认为,央行的操作可能意味着对资本流入的冲销,但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这一举动可以看做是一个对流动性紧缩政策偏差的微调,央行政策轻微滑向货币紧缩,这表现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立场。
  央行表示,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流动性宽松中长期难复现
  “稳健货币政策”可能将不只是今年四季度的主基调,这一货币政策选择可能也将延续到明年。
  李克强总理在早先的讲话中称,“就货币来说,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换句话说,就是 池子 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干扰或者说破坏市场,而且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和压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这一表述明示了政府对货币刺激的谨慎态度。
  除了谨慎的态度外,经济数据也为这种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今年三季度GDP增速回升、CPI指数上升,此外,10月份PMI指数等先行指标也进一步回升,创下2012年4月以来*6数据。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认为,这些数据显示10月份经济活动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四季度GDP增速虽有放缓,但仍会在较高水平上。朱海滨认为,在短期经济活动势头强劲,政策焦点是结构性改革。
  央行也在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货币政策将“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小微企业信贷、三农信贷、消费金融,以及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绿色环保等领域将获得进一步的信贷支持。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将会进一步控制。
  此外,央行认为,近期受经济回升推动,PPI降幅趋于收窄,加之有基数效应的影响,四季度CPI同比涨幅也可能上行,从而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
 
  看点
  房贷持续增长仍难满足需求
  央行称,由于经济回升,银行将贷款投向收益更好的领域
  央行早先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较年初增加1.2万亿元,月度增量持续超过千亿元,但部分房贷需求仍然难以得到满足。央行昨日在货币政策报告中分析,这主要是房贷需求旺盛和银行将贷款投向收益更好的领域造成的。
  央行分析称,房贷持续增长,但部分房贷需求仍难以满足,一方面是部分房地产市场较为火爆,房贷需求超过了银行在合理审慎情况下的贷款投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济回升,部分银行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将更多贷款投向收益更好、也符合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和消费等领域,相应收缩了房贷增速。
 
  贷款价格呈上升趋势
  分析称,9月以来央行抬高利率中枢,下游小企业受到压制
  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称,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总体平稳,但与上半年相比,贷款价格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
  央行数据显示,9月份非金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05%,比8月份下降0.04个百分点,但比6月份上升0.14个百分点。
  其中从利率浮动的情况看,虽然贷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但9月份一般贷款中,执行下浮利率的只占10.7%,较6月份下降了1.85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的占比23.31%,下降了1.21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占65.99%,上升了3.06个百分点。
  央行称,利率出现的变化反映出经济活动升温及对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
  不过在微观层面,有分析师认为这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9创业证券分析师胡泽利认为,9月以来央行抬高利率中枢,成本敏感的下游竞争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压制,不过,大中型企业受到负面影响较小。
 
  央行称同业业务掩藏的问题复杂
  部分机构在开展同业业务中存在操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央行昨日在货币政策报告中称,银行同业近两年快速发展,使得货币创造渠道发生了一定变化,其背后掩藏的问题也比较复杂。
  央行这一表态指的是6月份“钱荒”过程中备受指责的银行同业业务。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央行在6月底一度“袖手旁观”的部分原因。
  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行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等。
  央行称,2013年以来,通过同业渠道创造的M2一度仅低于人民币贷款,高于外汇占款和证券投资。
  央行认为,目前同业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管理资产负债、创新产品和拓展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渠道。但部分机构在开展同业业务中也存在操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期限错配较严重和规避监管等问题,部分商业银行还利用同业业务开展类贷款融资或虚增存款规模,加大了流动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果。
  在6月的“钱荒”过程中,分析师和投资者也普遍认为,同业业务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下滑风险。
  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称,下一步将完善同业业务管理,健全相关考核和监管机制。
 
  相关报道:
  定调货币金融稳字当先 央行首提经济降杠杆
  “以往依靠外需和地方政府主导高投资的增长模式面临转型,但新的强劲增长动力尚待形成,经济运行往往呈现脉冲式的小幅和反复波动特征。”央行称,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
  在历次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这是*9次提出“降杠杆”的判断。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在接受《*9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GDP的比值已经超过2倍了,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一个比较高的范围。另外一个衡量标准上,中国的广义债务与GDP的比值亦处在较高的水平。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讲,其一,企业债务水平与GDP的比重迅速上升,企业的债务率偏高;其二, 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杠杆率较高,从商业的角度看融资平台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这两块是问题的核心,造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高杠杆 率”。
  刘元春还表示,降杠杆主要有两种方式。*9种是降低负债规模,从央行的角度来讲,就是对货币发行、贷款规模进行控制,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要控制。第二种是增加资本金,例如放开企业IPO等。
 
  央行未来重点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指出,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把握好稳增长、调结 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重点是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