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在到处找业界评论每日*7的新闻的吗?这里有影射梁振英破坏赋予港人的两制 董建华复出了!
董建华再次出山,反映梁振英是多么孤立。但北京依靠董建华提振外界对中央和特区政府的信心,却委实令人觉得讽刺。董建华曾要求中央推翻香港法院就居港权做出的裁决,从而削弱了香港司法独立。他还曾向媒体施压,消除反对声音。在曾荫权时代,民怨有所减轻,但梁振英上台后形势急转直下,民愤达到空前的程度,从反对国教的抗议活动就可见一斑。而梁振英的回应是收紧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如拒绝向受欢迎的电视台发放免费电视牌照。香港社会存在的沮丧和不满情绪,已远不止于针对梁振英那些不受欢迎的政策和行动。正如董建华在任后期的情况,一波又一波的不满情绪现指向梁振英本人。他注定要以失败告终。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1973年创办《信报》的林行止,多年来获各界评价甚高,被誉为“香江*9健笔”。
他的专栏文章读者众多,尤其金融方面的文章。他日前撰文,评说香港三任特首的功过。
他认为,董建华*5的失误在于引进“政治问责制”和试图推动基本法第23条立法,以禁止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和颠覆国家等行为。曾荫权主要的错失在于靠拢商界······
而现任特首梁振英罪在破坏赋予港人的“两制”。
林行止的评点很有意思。虽然我和曾荫权的政见几乎是南辕北辙,但我依然认为,三位特首中以曾荫权的表现a1。曾荫权信奉自由市场经济,而我一直主张由政府干预财富再分配。
曾荫权和我相交多年,我从未隐瞒过我俩的交情。因此,有些泛民人士曾经嘲笑我是“煲呔针”(即曾荫权的线人)。大家或许会觉得我有偏颇,但这是我的真实看法。我写这篇文章也并未咨询曾荫权的意见。
林行止形容三位特首都是“爱国爱港人士”,委婉地暗示三人都是亲中的机会主义者。但曾荫权与另外两人不同;香港回归前,中共进行了旷日持久的统战工作,但曾荫权并未被拉拢。即便他被选中代替董建华出任特首后,也仍被铁杆亲中人士轻蔑地称为“港英余孽”。
正是因为曾荫权曾任职于港英政府,所以他坚持维护一些基本的西方价值观,如公民自由和法治程序。他与英国的联系为香港营造了1997年回归以来最包容的社会和政治氛围。在他执政的七年间,每年七一游行上街人数都相对较少。而且,他也从未试图打压新闻自由和集会自由。
任期即将结束时,曾荫权被“揭发”辜负了民众对公务人员的期望。正如林行止所言,他是被政敌暗算了。
梁振英竞选时,曾夸下海口要走入群众,自诩有三大武器: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和一张折叠椅。这些都已被证明只是空话。他鲜有走入社区,宣传港府的政改立场。
相比之下,曾荫权2010年推出的“起锚行动”,则直接向社区民众传达信息。他甚至还与当时的公民党党魁兼大律师余若薇在电视上公开辩论。相形之下,梁振英似乎既无意愿、也无能力面对民众。
曾荫权本可发挥作用,化解香港现今的紧张局势。但中央却让自2005年蒙羞下台后一直低调行事的董建华重新披甲上阵,协助稳定摇摇欲坠的梁振英政府。
已经77岁的董建华本周率领一个代表团在北京与习近平主席会面。代表团成员包括香港身价*6的富豪,而富豪们自然只会唯唯诺诺。
在这场公开展示忠诚的表演秀中,现任特首梁振英完全靠边站,可以说是体面扫地。
董建华再次出山,反映梁振英是多么孤立。但北京依靠董建华提振外界对中央和特区政府的信心,却委实令人觉得讽刺。董建华曾要求中央推翻香港法院就居港权做出的裁决,从而削弱了香港司法独立。他还曾向媒体施压,消除反对声音。
在曾荫权时代,民怨有所减轻,但梁振英上台后形势急转直下,民愤达到空前的程度,从反对国教的抗议活动就可见一斑。
而梁振英的回应是收紧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如拒绝向受欢迎的电视台发放免费电视牌照。
香港社会存在的沮丧和不满情绪,已远不止于针对梁振英那些不受欢迎的政策和行动。正如董建华在任后期的情况,一波又一波的不满情绪现指向梁振英本人。他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在民愤难平之时,中央若要挑选值得信任的人,*4三思而后行。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