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李俊,这篇10月17日的业界评论已给到各位读者们啦,请大家细细品味哦。
  听到免费这两个字,就神不守舍,这是人的本性。吃饭免费、坐车免费、看病免费、住房免费等,谁不喜欢呢?说实话,谁都希望不用工作就有钱花,但是这种情况在真实世界是不存在的。
  吃饭不用花钱,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比如朋友请客,可是这里总是有代价。要想获得朋友请客,首先就要花心思和人家做朋友,其次才有机会获得这个免费吃饭的机会。因此,这个免费午餐并不是零代价。
  如果你对陌生人说,自己没钱吃饭,要是运气好的话,遇到好心人,让你享受免费午餐,那么人家也只是同情你而已。说实话,人都是有尊严的,没有沦落那种地步,都不希望得到别人同情。要是真的为了吃一顿不用花钱的饭而被别人同情,这是很多人都不乐意,毕竟这里是有代价。
  所谓的免费品,是不需要付出货币代价就可以获得,但是并不等于零代价的物品。小时候,我到外婆家里吃饭,可以说是免费的。可是我却发现免费饭菜是有代价的,因为我每次吃饭,外公总是要给我脸色。说心里话,外公并不疼爱我这个外孙,同时,我也从他那里知道,不用花钱的东西,背后必定存在代价。
  如果一种资源没有产权上的限制,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价值的产品,二是产品的价值被竞争者的代价抵消。因此,就会出现所谓的公地悲剧。尽管法律禁止捕获鲨鱼,并且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加以保护,但是鲨鱼却要面临灭绝的危险。人们可以随意杀鸡,但是鸡却越来越多。前者可以禁止捕杀,为何会面临灭绝的危险?后者可以随意杀,为什么却越来越多?要解释这个现象,关键就是要从产权角度看问题。因为人类对鲨鱼没有产权,但是对鸡拥有产权。还是那句话,属于越多人的财产,得到的关注就越少。要是天下一切都为公,鸡恐怕也生存不下去。
  我所佩服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听说他出门即使不带钱,也不用担心。因为他去任何地方,都有人想请他吃饭,甚至要跪求他。张五常教授之所以能够获得免费午餐,那是一种租值的回报。毕竟,张五常教授是著名经济学家,能够和他共餐是一件荣幸的事情。如果张五常是一个普通人,能有这么多人争先恐后请他吃饭吗?这个问题从租值角度来看就很容易解释了。
  重大节假日公路小车通行免费消息宣布之后,很多人的心情显得特别兴奋。高速路免费通行,这看起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很多高速路都成为停车场。比如,广深高速成为世界*5停车场,有司机反映,12个小时才走了100多公里的。表面看起来是享受高速路免费,但是严重拥堵情况,人们不能再享受到了真正的高速路。
  上个世纪5、60年代,中国搞过人民公社,实行了吃饭不要钱,一日吃三餐大米干饭,直到吃饱为止的粮食无限量供给制度。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从此,广大农民再也不用为吃饭担忧,番薯、稀粥已成为生活上的点缀食品。”公社实行吃饭不要钱的消息传开,大家满怀欢欣、兴奋和感激的心情,并且表示热烈欢迎。
  公社实行吃饭不要钱,这是多么让人羡慕。当时,很多人觉得免费吃饭的政策,可以让自己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吃饭不用钱的政策,不仅没有解决大家温饱问题,反而饿死人。现在,虽然吃饭需要花钱,但是却很少见到饿死人的事件。
  很多时候,人们总喜欢幻想,觉得这个世界总有无私的人,牺牲自我,服务大众。实际上,人性都是自私的,都是为了自己,只是偏好不同。富人的钱财过多,所以就希望拿出一些钱财出来换个名声。如果给别人一些钱,可以换来好名声,那么富人就乐意行善。要是这个社会,穷人接受富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不必要感恩,那么就会打击富人行善的积极性。如果一个社会,通过强制方式去要求富人行善,那么富人就越不乐意行善。
  那些人天天想着享受免费东西,但是从来没有思考过,别人是否乐意呢?如果法律规定你到陌生人家里吃饭,人家就心甘情愿给提供免费午餐吗?这种情况下,能够给你吃就算很不错了,别指望那些饭菜有多好吃?
  免费品并不是不需要代价了,而是代价将转换为非货币方式。人们获取物品的代价并没有改变,但是却阻碍生产。如果那些提供早餐的人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就不会积极提供早餐。因此,改变游戏规则,就可能压抑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经济学所说的“凡事都有代价”,这和物理学上说的“能量守恒”是一样的道理。能量不能消灭,只能发生转化或者转移。因此,即使取消了获取物品的货币代价,这些代价也不会消失,而会转移到非货币那里。
  2014年10月16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