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银行股反抽纠偏 沪指避免十连跌
周一,沪深两市走出探底回升格局,沪深股指红盘报收,避免了10连跌的尴尬行情。但两市成交维持地量,题材股表现整体低迷,创业板指盘中跌破半年线,市场做多人气不旺。分析人士认为,经历前期一轮大幅杀跌,以及央行连续多日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短期市场有望出现修复行情,然而年底资金面紧张仍难有效缓解,大盘或持续承压并步入筑底阶段。
银行股纠偏 医药股唱戏
早盘,沪深股指略微高开后小幅高走,随后两波快速跳水,沪指盘中刺穿11月中旬低点2078.99点,并创下8月底以来的最低水平。其后金融股崛起,拉动股指强势翻红,但市场依然缺乏全面做多热情,股指逐级震荡回落。午后大盘延续震荡行情,尾盘有所回抽,量能始终没有有效跟进。
期指同样探底回升,主力合约涨5.0点,涨幅0.22%。从期现价差看,IF1401合约升水约21点,尾盘的小幅拉升令期指升水水平大幅扩大,表明市场对于期指到达阶段性底部的信心有所提升。从持仓看,IF1401合约前20名多头席位增持419手至6.64万手,前20名空头席位减持539手至7.89万手。机构主力“增多减空”显示做空动能有所减弱。
截至收盘,沪指报2089.71点,涨4.92点,涨幅0.24%;深证成指报收7989.51点,涨22.79点,涨幅0.29%;两市合计成交金额逾1300亿元,维持地量水平。
盘面上,各大行业板块涨少跌多,题材股整体表现欠佳。银行股搭台,医药股唱戏是盘面*5的亮点。上周五QFII调仓导致多只权重股尾盘异动,多家银行股直奔跌停。被错杀个股昨日纷纷走出纠偏行情,中信银行、建设银行涨逾5%。禽流感病例增加,医药板块闻风而动,贵州百灵、天坛生物等多股涨停。而前期热门题材如博彩概念、上海自贸、传媒娱乐等纷纷杀跌。
止跌企稳还是下跌中继
周一的缩量十字星收阳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下跌途上的“中场休息”,还是释放止跌企稳信号?主流机构的观点并不乐观。
国信证券表示,不管是6月份的钱荒还是近期市场的下跌,本质上更多是受到不确定性提升带来的风险担忧影响。因此未来股市是否会继续受到负面冲击取决于投资者感受到的这种不确定性能否逐渐消除,央行的态度至关重要。而上周央行发行了3000亿元SLO来缓解紧张局面,同时也暗示在资金出现紧张局面时会继续通过短期工具来维持市场资金价格的稳定性。基于以上判断,预计年底之前资金面仍将维持偏紧的局面,但极端事件不会出现,央行SLO工具的运用和表态有助于稳定市场恐慌情绪,短期市场有望出现修复。但在资金困局未解,流动性环境仍然易紧难松的情况下,趋势性行情难期。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筱旋指出,经济增长中枢下行、资金成本中枢上行与市场高预期之间的矛盾引发年末市场风险集中释放。量能极度萎缩反映市场谨慎观望氛围浓厚,对利好视而不见,对利空过度表现,反映市场风险偏好显着回落。短期关注2078-2050 点一带的支撑,技术上有望超跌反弹,但力度有限;若1849 点以来上升通道下轨被有效跌破可能会继续向下调整。
证券时报:A股金针探底孕育转机 三维度选股度年末
周一,银行、保险股启动,把大盘带出泥潭。此前,上证指数已经连续走出了12个交易日的阴线或假阳线。A股经过连续调整,无论空间点位,还是时间窗口,都走到关键位置。从形态上分析,周一的缩量十字星意义重大,21个点的长下影线形成金针探底,孕育转机的概率大。探底能否成功,取决于银行股的表现和量能的放大。
银行股成后市风向标
上周五,银行股尾盘遭遇大单砸盘。上交所周末在官方微博上披露了部分原因:因境外指数机构以沪深市场为取样范围所编制的指数成分股和权重分布调整,12月20日个别QFII跟踪指数进行调仓,导致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股尾盘大幅跳水。这表明股市的连续下跌已引起管理层的关注,政策在当前位置的护盘意图较明显。
受此影响,周一银行股企稳回升,板块指数全天红盘运行。上周五尾盘跳水的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出现报复性反弹。截至收盘,中信银行涨5.59%、建设银行涨5.30%、交通银行涨2.07%。其余银行股绝大多数红盘报收,仅民生银行小幅翻绿。
数据显示,三季度末,重仓持有交行、建行和中信银行的基金数量分别为73只、16只和3只,其中大多为指数基金产品,实际受到影响的主动偏股基金数量不超过20只。周一这三只银行股报复性反弹,不排除是持仓基金借机回补。
银行股后市走向将成为市场的风向标。最近以来,虽然银行受到利率市场化、地方债和房地产价格高企等问题困扰,但多数机构认为,银行股近期走势已经充分反映了利空预期。华泰证券12月15日发布的研报认为,随着银行业转型分化和差异化经营,行业周期性有望减弱,转型深入的银行将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
年末行情三维度选股
A股市场结构性缺陷,制约了年末行情的展开。从估值角度看,创业板无优势可言,而且创业板公司不能借壳重组,新股发行重启也将使小盘股的稀缺性发生根本性改变。在增量资金入市意愿不强的情况下,后市随着新股发行渐行渐近,以创业板为主的小盘股将遭受压力。换言之,越接近新股发行,这种压力将越来越大,个股分化也会加剧。从短中期趋势看,投资者应注意防范小盘股的高估值风险。
相比高估值的创业板,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一直在11倍左右波动,沪深300指数平均市盈率也仅在12倍左右。最近两年来,上证指数基本上在2000点—2200区间波动,蓝筹股群体的估值优势显露无遗。但是,估值优势要转化为推动蓝筹股上涨的动力,还需要有外力推动。例如,宏观经济复苏、流动性改善以及长期资金入市。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周末例会上表示,未来将加快养老保险入市规则的制定,将进一步加快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对此,业内人士和投资者都寄予厚望。从证券时报与大智慧*7联合调查的结果看,投资者对蓝筹股未来的行情判断较为一致,只有不足两成的投资者认为蓝筹股会进一步下跌,相比之下超过五成的投资者认为蓝筹股未来三个月将震荡走高,显示投资者后市较为看好蓝筹股的机会。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养老保险入市远水救不了近火。
就投资策略而言,综合分析师观点,年末行情需要有三维度选股的新思路,即逢低吸纳“低估值、高增长性、高确定性”优质标的,以摆脱A股由于二维度选股所带来的“赌大小”、“玩跷跷板”的困局。
金融时报:资金面持续紧张 A股年底“去哪儿”
在美国强劲GDP吹走“QE退出霾”,美股再创纪录新高的同时,大洋彼岸的A股却遭遇九连跌,而最近一次“九连跌”已是遥远的1994年12月份的事情了。
在这“九连跌”中,上周五银行股遭遇暴跌,引起了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当日有消息称,某机构下错单,跟之前光大“乌龙指”事件有点神似。对此,上交所官方微博12月22日表示,此系QFII调仓所致。
“因境外指数机构以沪深市场为取样范围所编制的指数成份股和权重分布调整,12月20日,个别QFII跟踪指数进行调仓,导致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和伊利股份等相关股票尾盘异动。”上交所称。
作为A股市场风向标的QFII,在股指连续大跌后,依然选择大举调仓权重股,这在业内看来,是QFII释放了大盘后市难有大行情的关键信号。
事实上,国内基金也在降低仓位。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整体仓位82.3%,下降4.7个百分点,主动减仓4.4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整体仓位73.1%,下降6.3个百分点,主动减仓5.9个百分点。被市场誉为先行指标的基金,在本轮杀跌中罕见的一致减仓,再加上QFII的大幅调整,再次曝光了A股后市方向仍不乐观的信号。
对于A股近期的持续下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首先,自11月中旬以来,市场资金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七天回购利率长期保持在4.5%以上。12月16日,沪深两市的国债逆回购年化利率出现大幅飙升,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称,将在明年1月份逐步退出QE政策,在热钱流出的预期下,加速了市场资金紧张气氛的恶化。
其次,短期经济指标出现下滑。1至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9.9%,增速比1至10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这也是10年以来的最低点。当前稳定投资的两大部门,房地产与基建增速都不容乐观。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10%,比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上周一,汇丰12月中国PMI预览值降至50.5,创3个月新低,又引发市场对明年经济增长的担忧。
“这也很可能意味着今年三季度以来的经济复苏态势结束,四季度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已现,明年经济增长也将面临一定的压力。”民族证券分析称。
最后,诸多机构正为明年1月重启IPO预留“打新”现金。“新股IPO重启之后的市场前景不明,部分投资者也需要减仓应对潜在风险。停摆超过一年多的新股IPO即将重启,虽然管理层推出了新股市值配售、优先股试点等多项措施,但是新股重启到底对市场影响几何还有待确定。”长城证券在其*7研报中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情绪来看,很多投资者已经开始积极备战新股,重要的举措就是减仓进而预留现金“打新”。
而展望后市,业内普遍认为,资金面紧张是近期制约A股表现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处于元旦、春节两大季节性资金紧张窗口期,资金格局也就难免打破平衡向偏紧方向倾斜。”有分析人士表示,短期来看,在春节之前,季节性因素都会继续发挥作用,资金利率保持高位甚至进一步走高是大概率事件;更前瞻地看,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网上理财产品等导致的金融脱媒将继续演绎,银行揽储成本中期提高趋势确定,资金利率在中期保持高位也几乎没有悬念。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层面也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业内普遍预计,明年经济增长可能在7%至7.5%之间,这种经济增长或难以给市场带来更振奋的预期,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很难出现系统性的提升。经济运行趋势逐渐明朗后,虽然不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下跌压力,但其低速增长中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却直指当前权重周期股,压制市场向上空间的拓展。
长城证券认为,从新年前后市场运行趋势看,维持短期不悲观、中期不乐观的看法。资金面最紧张的时刻即将过去,大盘暴跌后随时可能迎来技术反弹,2000点或将是本轮下跌的低点;不过投资者对反弹也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创业板指数近期表现相对抗跌,但是如果新股IPO重启后有较多的创业板个股集中上市,也会对原有品种造成冲击,对此,投资者不得不防。
中国证券报:成长股弱市唱响“牛市欢歌”
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尽管市场尚未看到趋势性牛市的“影子”,但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主导的结构性牛途却如火如荼地演绎着:IPO暂停导致成长群体稀缺,叠加结构转型带来成长股大受追捧,而经济下行且复苏乏力令蓝筹股阵营乏人问津。一言以蔽之,2013年充斥着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2013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难如人意,两市主板大盘可以用节节溃败来形容。不过,在整体市场低迷的时候,结构性牛市却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在今年实现大幅上涨,笑傲全球股市,充分演绎了“转型无牛市,转型有牛股”的精彩。不过,伴随着支撑力量的弱化,小盘成长股也开始面临诸多挑战,2013年“奔牛”的后遗症或许需要在2014年“埋单”。
创业板领衔结构牛市
如果从传统意义的市场表征指数看,A股在2013年并未摆脱熊市阴影。截至12月23日,沪综指今年以来累计下跌了7.91%,深成指更是下跌了12.36%。显然,如果追踪主板指数,那么A股熊市压力仍然沉重。不过,在整体市场疲弱的背后,2013年却是近十年A股市场赚钱效应较高的年份,主要原因在于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在今年发动了一轮轰轰烈烈的结构性牛市行情。
相对于主板指数的跌跌不休,创业板指数今年却大幅走强。截至12月23日,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高达74.10%,盘中创出1423.97点的历史新高。从全球股市主要指数看,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仅次于委内瑞拉IBC指数(478.19%)和阿联酋DFM综指(98.76%),可谓笑傲全球资本市场。
实际上,创业板指数大幅上涨只是今年成长股行情的一个缩影。如果以30%以上的涨幅定义为牛市行情的话,则今年从行业角度看,几乎所有的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成长性行业均已经进入牛市格局。据WIND数据,在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有7只行业指数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超过了30%,除家电和国防军工外,其余5个行业均为典型的新兴成长行业。其中,传媒、计算机和通信指数今年以来涨幅*5,分别达到了93.44%、65.14%和41.54%。
个股表现方面,结构性牛市体现的更为明显。统计显示,在全部A股中,今年以来有493只个股的涨幅超过50%,体现了鲜明的赚钱效应。其中,有152只个股股价实现翻倍。从今年的翻倍牛股看,体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创业板和中小板等小盘股占据了较大比例;二是TMT、环保、医药等新兴产业内股票大量走牛。
三因素造就成长股“奔牛”
从产生动力来看,2013年成长股的“奔牛”行情,并不能单纯归因为资金炒作。实际上,在创业板等成长股几乎一整年的上涨背后,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推动力量:
首先,宏观经济转型提供做多基础。进入2013年,经济“保增长”的要求明显降低,取而代之的则是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过剩产能、金融领域去杠杆等一系列经济转型命题。在经济转型已经趋势性展开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势必会在资源再配置中处于优势地位,中期愿景带来的短期良好预期是小盘成长股今年以来持续走牛的基础。
其次,新股发行暂停提升稀缺性溢价。对于小盘成长股的持续走强,市场供求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主板市场持续低迷,过去的一年,A股新股发行处于暂停状态,这直接导致以往新股上市节奏较快的创业板、中小板突然失去了供给压力,这使得此类股票的“壳资源”价值得到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由于新股发行暂停,新兴产业板块阵营也暂时停止了扩军,相应造成了已经实现上市的新兴成长股的稀缺性溢价逐渐走高。
最后,资金推动自我强化。在上面两大因素的支撑下,今年2月份开始,创业板等小盘成长股开始出现超额收益,从股市运行规律看,若支撑因素没有明显弱化,则上涨行情逐渐会进入一个自我强化阶段。可以说,不同类型资金对成长股的接力式参与,也是今年结构性牛市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过,目前来看,支撑今年以来小盘成长股上涨的力量已经出现了明显弱化:一方面,新股IPO明年重启已经确定,这使得成长股的稀缺性溢价逐渐回落;另一方面,经过转型初期的强烈憧憬后,投资者当前情绪已经逐渐恢复理性,对于转型阵痛等负面因素的思考开始增多。此外,四季度以来部分成长股的大幅跳水,也显示在高估值压力下,资金推动式上涨愈发力不从心。
整体来看,2013年是属于小盘成长股的一年,由于经济转型的方向不会变化,新兴成长股未来仍将是市场超额收益最主要的贡献者。只不过,在经过一整年的“奔牛”式上涨后,成长股中泡沫膨胀、良莠不齐的风险也大幅凸显,并可能令不少2013年的结构性机会在2014年转变为结构性风险。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热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