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外投资者普遍关注A股IPO启动之后发行、投资、交易策略等相关问题,我们针对最热门的九个话题作了初步的研究与思考。
 
  1. 对A股市场走势、风格有何影响?
  证监会宣布重启IPO之后的一周,中小股票剧烈调整,但从12月6日以来,市场情绪逐渐稳定,创业板指[1.03%]跑赢上证50[0.00%]指数。
  1月份小股票有望再度活跃。尽管有高发行价、炒新股的诸多限制,但是我们认为首批小股票的上市有利于再度激发市场的活力。一是首轮上市股票质地较优良、财务数据多次审核;二是本轮IPO暂停一年多,投资者对新股投资热情很高;三是度过年关资金紧张,“春季躁动”行情或启动;
  警惕春夏之交市场生变。我们判断,市场的回调风险可能在二季度初期。一是炒新热情逐渐退却,新股供给量逐渐放大;二是利率市场化推进,无风险利率面临上升风险;三是防控债务风险,局部领域的信用风险事件可能展露苗头。
 
  2. 货币资金面波动会更加剧烈吗?
  我们认为,2014年上半年资金面将十分脆弱,利率的波动性加大,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将抬升至4.5%。基于如下考虑:
  (1)、利率市场化推进,会抬高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加剧利率的波动。从他国/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均出现剧烈波动,且中枢水平抬升。更多的资金从银行活期存款中流出,进入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型理财基金与网络货币型产品(活期宝、余额宝等),资金的周转速度提升,容易快进快出;
  (2)、新股发行申购加剧资金面的波动。普遍预计2014年将有300+只新股发行上市,打新资金从短期货币理财产品中出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然后解冻,再流回短期货币理财产品,这无疑会加剧资金面的波动。从2009年创业板开闸之后市场的表现来看,资金价格的波动率从4%的低位飙升至20-60%。
 
  3. “三高”的核心是发行价高,这次会有不同吗?
  我们认为,本轮IPO重启后,“三高”问题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因为:
  (1)、网下报价至少剔除10%的报价量,可以消除“感情报价”问题。《意见》要求网下申购中,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该预先剔除申购总量中报价*6的部分,不低于10%。言外之意,剔除量可以更多,规避了过去“价高者得”的普遍现象;
  (2)、提高了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倾向公募资金和社保基金。《意见》提高了网下配售的最低比例为(60%,70%);明确提出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与社保基金至少配售40%;限定了网下有效报价的投资者数量(发行4亿股以下的,有效报价投资者10-20家,发行4亿股以上的,有效报价投资者20-40家)。主承销商在自主配售时,出于长期业务合作关系考虑,应会选择规模较大、投研能力较强的机构,利于合理定价;
  (3)、强化发行过程中的监管。《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详尽列举了发行定价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这些事先的规定对发行人、主承销商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依据。同时,《办法》特别要求发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路演现场录音)保存至少三年备查;
  (4)、超募资金需要减持老股。《意见》引入“新股发行超募资金,要相应减持老股”的规定,这会限制发行人一味定高发行价的动机,引导新股发行价格趋于合理水平。
  但是,我们担忧,在IPO启动初期,首批50家公司高发行价的现象可能存在。一方面,初期上市新股发行量大多在4亿股之内,承销商很容易寻找10-20家投资者来报价;另一方面,《意见》取消了25%的市盈率定价红线,首发市盈率过高时,发行人/主承销商只是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事实上的约束可能不大。
 
  4. 发行时间选择市场化,未来的发行进度如何?
  证监会*7数据显示,目前排队申请发行的公司累计已有760多家,《意见》发布后,证监会将按申请公司的排队顺序依次开展审核工作,预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取得批文以后,新股发行节奏将更加市场化,发行多少、快慢节奏主要由市场决定,需求好就多发,需求一般就少发甚至暂停。从批文审核的进度来算,我们预计,新股的供给压力在今年2-3季度。
  批文有效期延长至12个月,发行人自主选择发行时点,我们认为博弈的结果是“拿到批文即刻发行”。一是IPO暂停时间太久,发行人与投行有尽早发行的动机,二是后面排队的企业更多、供给量更大;
  预计一季度发行量主要在1月份,2-3月份相对较少。根据证监会11月30日新闻发布会,“预计在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能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1月31日之后的没有取得发行批文的公司,需要补充2013年的财务资料,新股供给暂时回落。在已经过会的83家公司中,由于个别主承销商投行业务暂时冻结,它们主承的公司预计在2月份开始陆续补充财务数据,取得批文;
  预计2-3季度新股供给量加大。《意见》规定,证监会资受理证券发行申请档之日起三个月内,将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作出最终的决定。这意味着760多家公司(据wind数据,目前已预披露有39家,落实反馈意见中有333家)将面临同样的审核周期,在审的公司会加快进度准备财务资料,与新申请的企业抢跑发行时点。
 
  5. 《意见》限制炒新,理论回报率是多少?
  2012年上半年沪深交易所先后发布新股上市初期的异常交易监管指引,对“新股热”有一定的降温。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首日平均涨幅有明显的下降(图1)。去年12月,两个交易所再度强化新股上市初期异常交易的监控,也进一步明确了盘中临时停牌制度。我们认为新股上市前三个交易日的平均涨幅会较上一轮IPO期间明显下降,不过这一次,优质新股很可能出现多个交易日连续无量涨停的现象。
  我们初步测算显示,单一账户网上参与打新股1个月年化收益率约20%,全年打新年化收益率约为13%;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配售新股单次收益率区间为2.5-4.5%,较2012年下半年的单次1.5%的收益率明显提高。
 
  6. a1交易策略是什么?
  我们建议,(1)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IPO初期的新股申购及上市后的投资交易。因为:
  新兴行业中的上市标的质地优良。首批上市的企业经历过多次财务审核,短期内业绩变脸的概率应该较低;其次,它们的财务数据也不错,市场应会比较认可;第三,经济波幅不大,配置新兴成长股,讲“新故事”仍然会是2014年A股市场的运行逻辑;
  打新收益率较高。一是《意见》提高了网下投资者的配售比例(60%,70%),尤其倾向公募基金与社保基金,我们预计网下配售比例有望提升至50%;二是《意见》限定了网下有效报价投资者的数量,网下中签率有望提升至12-15%;三是高发行价应会受到一定的抑制,更多的利益向二级市场投资者转移,我们预计新股上市以后仍存盈利空间;
  对上市公司提出定价约束,新股破发概率下降。《意见》引入锁定期自动延长机制(上市日起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的,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的,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股东减持约束机制(锁定期满两年后减持的,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股价维护方案,强化对保荐人的追责等,我们认为这将使新股上市后6个月内破发概率大大下降;
  沪深交易所盘中临时停牌制度对首日跌幅也有一定的限制。具体规定是,首日成交价不得低于发行价的64%。
  此外,我们还建议投资者:(2)不必选择“首日卖出”的传统交易策略。因为在IPO开闸初期,“三高”问题会受到一定的抑制,新股上市以后潜在的上涨空间可能更大。加上沪深交易所进一步完善了新股上市初期盘中临时停牌制度、强化了对异常交易账户的监管,我们预计很多优质新股在上市初期将出现连续“涨停”现象(*9个交易日涨44%,之后涨10%)。那么,中签的投资者需要持有更长的时间才能兑现收益率。这与过往IPO期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图2)。
  (3)进一步提升打新收益率的方式还有融券,或者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冲初始流通市值的下跌风险,锁定新股收益。一是融券满足市值配售的最低条件,这样可以充分提高自有现金的使用率;二是条件许可情形下,做空股指期货来锁定初始流通市值,规避市场下跌带来机会成本的上升;
  (4)替代方案有增加协议存款或者逆回购交易比例。如果新股收益率出现下滑,货币市场资金面波动率上升,利率中枢水平抬高,投资者可以提高同业存款/逆回购的交易比例。
 
  7. 首批过会IPO公司什么情况?
  我们选择已经过会的83家公司(预计募集资金558亿元)作为研究样本,主要有以下几点结论:
  主板10家,中小板30家,创业板43家,依然以小股票为主。我们预计,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发行2800万股,平均募集资金3亿元,首发股价均值为10.8元/股;主板股票平均发行6.7亿股,平均募集资金34.6亿元,首发股价均值为10元/股;
  行业分布集中在机械设备(17家)、信息服务(14家)和医药生物(9家)。从Wind行业分类来看,首批上市公司中数量前三的行业是:资本货物24家,软件与服务15家,材料行业10家。从募集资金来看,排在前三的行业是:能源173亿元,技术硬件与设备110亿元,资本货物107亿元;
  拟上市的中小板、创业板财务数据优于对应的板块。一是成长性方面,已过会中小板企业可比期间营收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2%,净利润CAGR为51%,高于中小板整体的22.5%和20.3%;已过会创业板企业营收可比期间CAGR为36%,净利润可比期间CAGR为40%,高于创业板整体的33%和39.5%(图21)。
  二是盈利能力方面,已过会中小板企业2009-11年销售毛利率均值为27.5%,略低于中小板整体的29.8%;已过会中小板企业2009-11年ROE均值为24.3%(未考虑发行后的股本摊薄效应),远高于中小板整体的16.5%。已过会的创业板公司2009-11年销售毛利率均值为47.9%,高于创业板整体的42.8%;2009-11年ROE均值为28.9%(未考虑发行后的股本摊薄效应),高于创业板整体的24.1%。
 
  8. 投资者“炒新”的关注点会在哪里?
  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我们发现投资者普遍关注新兴行业。结合目前已过会的83家企业,我们列出下列公司(图3),它们的共性有:
  (1)、所处行业/所销售产品的新颖性,在已经上市的公司中难以找到可比标的,或者可比标的太少;
  (2)、所在细分行业的龙头。
 
  9. IPO融资规模有多大?承销收入几何?
  从总的发行规模来看,我们测算2014年一级市场融资规模或将突破5000亿元。据证监会11月30日新闻发布会,“预计到2014年1月,约有50多家企业能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目前排队申请发行的企业累计已达到760多家,预计完成760多家企业的审核工作,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对于2014年,根据披露计划融资金额,我们假设*9批已过会83家企业融资额为500亿;假设2014年排队企业及新增排队企业将达到900家左右,其中有350-400家公司2014年完成上市,假设平均融资额4亿,则2014年IPO规模将达到2000亿左右。再考虑到增发与配股融资,2014年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很可能超过5000亿元,与2009年的融资规模相当。
  我们根据Wind数据的募集资金和发行费用估算不同类别承销费率。根据历史数据,我们假设承销保荐费率为原始费用率的93%(其中7%是扣除了其他中介费用),因此我们按照2011-2012年数据估算首发承销费率为5-6%(目前发行新股主要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与2011-2012年更相似)、增发承销费率约1%、配股承销费率约1%。
  考虑到:(1)新股体制改革出台后超募资金会大幅减少,因此IPO承销费率由于没有超募带来的高费率会出现较大下降。但如果存在向老股东配售可以收取较高费率,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上述费率下降;(2)新股体制改革对保荐责任和惩罚力度显着加大,因此主承销商一定程度上也会上调IPO费率。
  因此,我们假设IPO承销费率下滑至3-5%水平。假设3.5%承销费率,我们估算2014年IPO贡献收入约70亿元。
  (本文作者均为瑞银证券分析师。文中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热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