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重启之后,由于规则出现变化,市场生态也可能生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有可能出现老股转让超过募集新股数,这让大股东套现变得多元化;PE退出渠道增多,但投资可能会更加谨慎;投行盈利模式将多样化,甚至会带动经纪业务的发展;较为激进的资金积极打新短期内可能会对市场老题材形成挤出效应。这四大变局未来可能导致更多新盈利模式出现。
老股可在“起点”套现
“一直等到1月7日凌晨,看完深交所网站上贴出来的两只新股的发行公告,我才关机睡觉,不出所料,热门股的老股转让将来势汹汹。预计接下来几只生物医药类新股会更加明显。”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从最近公布的新宝股份、我武生物的发行公告看,机构询价一冷一热:新宝股份计划发行7600万股,网下参与报价机构共有506家,而我武生物计划发行2525万股,网下参与报价的机构达到987家。我武生物由于报价踊跃,出现了超募,按发行价格20.05元/股计算,将发行新股1100万股,同时转让老股1425万股,老股转让甚至超过募集新股数,这就令一些基金公司担忧“老股凶猛”。
“只要超募就可以触发老股转让,但新股停发将近两年,也就是说在停发前一年多进去的,基本上就可以套现了。”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更让他担心的是,尽管IPO新规对大股东持股锁定设置了更为苛刻的条件,但如果资金汹涌入场参与网下申购,超募引发大规模的老股转让,不仅方便PE离场,同样也提前给了大股东套现的“良机”。“首募大比例套现后,剩下的股票锁定多久已经无所谓,对于公司治理能否上心,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这也是不少同行担忧的问题。
以我武生物为例,公布方案后,大股东我武咨询减持数为1117万股,占全部老股转让总数的78.3%,若首募成功,大股东可一次性减持18%的股份。另有保荐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本轮新股发行中,PE、大股东、小非对于老股减持均相当积极。
“不少人视此为政策性红利,也是合理套现的手段,认为关在里面这么久,不卖白不卖。”一位保荐人预计,接下来一些热门公司,老股转让的比例应该不低,而目前都是按发行前持有股数等比例转让,也就是说,大股东套现的比例是*6的。
有眼尖的机构投资者发现,一些PE入场较晚的新股,有可能出现大股东“[*{7}*]套现”的可能。如生产肿瘤药的新股奥赛康,根据招股意向书,第二至第五大股东苏洋投资、中亿伟业、伟瑞发展、海济投资均在2011年5月18日进入。也就是说,本次发行,若机构申购踊跃触发老股转让条款,此四家均因持股不足三年,无法参与,有条件减持的仅有大股东南京奥赛康一家。有机构投资者告诉记者,上周券商、财经公关公司等有意无意向机构客户透露,奥赛康本次询价有望达到60元的高价。而根据招股说明书,老股转让的*5额度5000万股计算,大股东可望套现30亿元。“若结果真如业内猜想,这将是相当惊人的数字!”有机构保荐人称。
但也有机构投资者认为,1月7日同期询价的有8家公司,与6日仅有两家不同,机构打新资金难免分散,若机构报价低,则老股转让的凶猛程度会下降。从首次询价的两家公司看,公募基金的报价相对偏低,如新宝股份公告,剔除*6报价部分后,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中位数为8.67元,加权平均数为8.72元,公募基金报价的中位数为8.10元,公募基金报价的加权平均数为8.05元。
“在过往的研究中,产业资本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公司前景的看法。如果大股东冲在减持的*9线,我们会心存疑虑,公司未来还有多少增长空间?”深圳一位研究总监说。他认为,对此类公司的报价不能定得太高。
跨市场套利恐生变数
投中集团旗下的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纳入统计的15家待上市公司中,有12家公司均有PE/VC机构参与。不过,从上述公司的情况来看,已现身招股书中的创投机构入股时间多集中在2008、2009、2010三个年份,因此从硬性持股时间规定来看,多数机构满足“上市即能转让”的要求。这些机构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大多都投满了三年,投资标的又经监管部门多层审核,质地不会差,但以后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从目前的市场盈利模式来看,有一些资金通常会以PE的形式,从一线市场介入个股,并且在二级市场配合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最终达到获利出局的目的。然而,从新的规则来看,这种跨市场套利的模式可能发生变化。由于老股可以在发行时转让套现,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存在前置的需要,PE投资和资本运作将会更提前。
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指出,除了个别项目外,以往投资案例从进入到最终退出,整个周期都在三到五年左右。规则变化可能会要求更短的退出期限,这就意味着PE必须拥有更多的产业资源和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否则,很难在与大股东的合作竞争中胜出。对于国内良莠不齐的PE机构来说,这是*5的挑战。
此外,对大多数PE来说,高溢价难以持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大挑战。IPO门槛降低,会使得收益率曲线逐渐平缓下来。陈延立表示,新股发行改革一方面会大大加快退出周期,能退总好过退不出,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整个新股估值拉低,获得高溢价账面回报的可能性下降。另一位从事市值管理的投资人士告诉记者,未来的PE市场可能不仅仅是直投这块业务,发行环节的价格管控可能更需要关注。此外,如何保证大股东在发行环节“跑路”之后还能全力打理公司,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投行主导能力将强化
“投行可能是这一轮新股发行中*5的赢家。”某基金业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某上市公司总共募集资金才3-4亿元,投行收取的保荐费就接近募资总额的10%。如此高的收费甚至可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
随着新制度推出,投行的主导能力或变得更强。据某市场人士透露,网下打新这一块,筹码给谁不给谁,投行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决定权。比如,有些投行可能会要求基金给予他们所在券商更多分仓,有的可能会要求打新机构让出更多的利益。这样下来,投行反而可能带动经纪业务增长。
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市值管理前置,投行也需要参与进来,这样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会更深,而且对后面发行市值和老股东套现额度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敢死队”酝酿狙击新股
“最近都不敢打涨停板了,已经被狙击好几回了。只要你敢打板,就会有人敢抛,这是前几个月少见的现象。”某“敢死队”成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老题材风险加大,我们这个圈子的几个核心成员最近好像瞄上了新股。从规则来看,新股可能会比较好玩。”
从交易所公布的规则来看,新股首日涨跌幅都有一定限制。“以深交所为例,只要将股票打高20%,别人就基本上买不到货了。接下来几天可以随便打板,反正*9批股票网上申购的筹码普遍不多,股票的质地却比较好。”上述人士说,“新股上市之后,连续打板,人气肯定都会被吸引过来,就像2013年的自贸区行情一样。”
不过,他同时告诉记者,新股玩起来后意味着老题材、老概念将沉寂一段时间。因为,新股带走了人气,也带走了资金。等80多家新股都发完,大家玩累了,新股行情可能才会暂告一段落。此时,老题材若调整到位,市场又可能接着炒。
四年来 IPO超募资金逾3200亿
据Wind统计数据,2010年以来A股首发超募资金达3219.7亿元,占首发募集资金的比重为37.32%。
分年度看,2010年首发超募资金为1926.7亿元,占首发募集资金的比重为39.23%;2011年为1068.9亿元,占比39.3%;2012年为224.1亿元,占比22.52%;2013年IPO融资为零。
从超募资金的用途看,包括加码主业、投向新兴产业、并购、偿还银行贷款、购买理财产品、购置房产等。其中,在IPO停摆时期,上市公司手中的超募资金被一些PE相中。PE促成手中的项目被上市公司并购,从而实现退出。
买房置地曾是超募资金的一大投向。业内人士认为,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这样做有利于资产保值增值,但助长了房地产泡沫,也偏离了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的本意,目前存量发行的制度安排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的乱象。
蓝筹公司市值管理预期增强
业内人士认为,新股密集发行可能对大盘带来短期调整压力,出于稳定市场和股价的目的,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呼声渐起,特别是市场对大盘蓝筹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寄予希望,但目前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待上市公司发布招股书。首批新股8日开始申购,投资者打新热情高涨。券商人士认为,新股密集发行或对部分同类型股票的估值产生影响。业内人士预计,IPO重启可能让A股短期承压。如果大盘股股价出现持续下跌,市场信心可能受挫。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可能走向前台。有媒体报道,多家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上周参加了监管部门召开的加强市值管理的专题会议。据了解,市值管理此前很少被监管机构提起。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加强市值管理简单来讲就是稳定股价、遏制跌势。
券商人士认为,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与提振市场有一定内在联系。监管机构希望上市公司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市值管理稳定市场。在部分大盘股破净的情况下,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方式或许较为可行。为了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证监会出台了优先股等政策,明确优先股募集资金可用于二级市场回购。
上海鸿帆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余荩认为,市值管理并非等同于稳定股价,市值管理是在金融资本市场上,通过主动管理,在市值高出价值时卖出一定股份,在市值低估的时候买入相同股份,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取利润。但目前上市公司罕有市值考核制度,高管的绩效与公司股价变化没有必然联系。从动机上看,高管推行市值管理的动力不强。
市场人士认为,目前还有相当多的蓝筹股股价仍存在下跌空间,现阶段马上进行回购增持并不一定能达到稳定股价和市场的目的。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市值管理的意识,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进行市值管理。
打新攻略:兼顾市值 优选新兴产业
“我空仓准备打新了。”近期,有投资者在为申购新股做准备时出现了“空仓”的失误。由于在新规之下,投资者网上申购需要持有规定的股票市值,否则将失去打新的资格。在全新的打新“赛季”投资者在制定攻略时,更需考虑市值配售机制对资金运用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打新与抽奖不同,个人投资者应当制定严谨的投资策略,对新股标的进行优选,时刻警惕“破发”风险。目前,多数机构投资者较为看好首批上市的新股,特别是具备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品种。
腾挪资金兼顾市值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何有效运用打新资金是“中奖”的前提。在市值配售的“打新”规则下,投资者的资金利用效率有所降低,因此投资者在备战打新时,不仅要合理地腾挪资金,还需要配上适量的老股市值方能参与打新。
按照上交所规定,投资者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1000股)。深交所则规定,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的投资者,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500股)。持有市值是指T-2日(T日为申购日)收盘时持有的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以及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证券账户的市值和证券公司转融通担保证券明细账户的市值,而且持有沪深两市股票的市值只能分别申购各自交易所的新股。
假设某公司将于T日在深交所进行网上申购,投资者需在T-2日至少持有万元市值的股票,才能获得最起码的新股申购权利。假设某投资者持有深市股票10万元,就能够获得20个申购单位,对应可申购新股10000股,但投资者需注意单只新股的申购上限是多少,超出申购上限的部分为无效申购,不利于盘活资金。此外,由于持股市值只在T-2日进行计算,业内人士表示,不愿长期持股承受波动风险的投资者亦可将买“老股”的时间定在T-2日,但持股市值*4多出一些,避免股价意外波动造成持有市值满足不了预期申购单位数的要求。
除了合理腾挪资金,个人投资者在打新时也有一些技巧可提高中签率。业内人士表示,从打新时间上看,通常选择每周、每天的中间时段进行进行申购,避开下单的高峰期,中签概率可能会好一些;从标的的选择看,在同时有多只新股可申购时,避开最热门的品种,集中资金申购优质的“冷门股”往往会有意外收获。但影响打新收益至关重要的因素,还在于中签新股的质地,技巧只是辅助,优选新股才是重中之重。
新兴行业最受青睐
不少机构投资者看好首批新股的投资机会,特别是一些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新股。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证监会对800多家拟上市公司进行了大规模财务审查,已经通过审查的83家公司被认为拥有较高财务质量;本次IPO暂停时间较长,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较为强烈;加上新规对发行价的规范较为到位,市场对新股高质量预期+强烈需求+发行价降低三因素叠加容易导致新股在二级市场受到追捧。
长城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在打新个股选择上,热点行业中建议关注TMT,医药和电子,相关标的包括:东方通(软件服务,信息消费概念)、赢时胜(金融业系统,信息安全概念)、东方网力(视频监控,安防概念)、我武生物(过敏诊断及治疗产品)等。传统行业中建议关注具有品牌效应的消费类个股,如海天股份(酱油)、贵人鸟(服装)等。另外,受政策利好的行业也值得关注,如天和防务(首批*10的军工企业)等。
2014年投资者应当时刻警惕“打新”风险,这种风险一方面来自于新股可能出现“破发”,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市值配售“老股”的波动风险。国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投资者在新股询价过程中应关注所在板块市盈率和行业市盈率溢价,申购新股报价不宜超出行业平均市盈率的30%,以防二级市场表现不佳或破发。建议投资者可以按照3:7的比例在沪深两市构建一个股票篮子,并通过股指期货对冲持仓,从而既满足打新对于持仓市值的条件,又不会承受过多的风险。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热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