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盛世危局:中小房地产信托或成违约重灾区
  如果不是上海女富豪邹蕴玉因地产项目8.5亿元信托产品到期无法兑付,其跑路躲债传闻不会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如果不是中诚信托宣告1月31日30亿元矿产项目无法按期兑付收益,也不会让这桩始于2010年的涉及融资方、信托公司、银行三方之间的信托纠葛在新年伊始再度引发地震。
  一桩是涉及上海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兑付危机,一桩是涉及矿产股权的家族信托资金链断裂,看似并不关联的两个领域,却揭开了整个信托业今年面临的高达5.3万亿元的刚性兑付危局。
  “整个信托业会不会出现违约风险?事实上每年都有这样的风险,不是说今年才有,今年这个风险略高一些,因为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会控制得更严;但我并不相信多少万亿到期后,一下子就无以为继。”面对已经出现的信托违约事件,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1月13日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尽管汪涛称自己并不掌握2014年信托产品到期的具体数据,但本报记者获得的海通证券[0.39% 资金 研报]*7信托业报告显示,今年到期信托总量对应2012年二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的发行量是5.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整整高出1.8万亿元,5月份是到期*6峰,高达1.7万亿元。
  这份报告直指,中小房地产信托或将成为违约重灾区。
 
  女富豪传闻揭冰山一角
  上海女富豪邹蕴玉是何许人也?
  据本报记者了解,邹蕴玉作为上海高远置业实际控制人,曾以15亿元身价位列胡润富豪榜第44位,但高远置业却只是上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房地产公司。
  “这位女老板现在并没如外界所传已经跑路,近期我们还约见了她,如果快的话最迟下周投资人可以拿到钱。虽然信托兑付日期被推迟,但信托公司仍将按之前的承诺连本带息将资金向投资人实现信托的兑付。”1月13日,涉事一方的信托公司相关人士在电话中向本报记者表示。
  在得知上述结果后,投资人陈先生告诉记者:“手里上千万元资产都在这个项目上,这几天为了这件事等得极度焦虑,甚至想到了血本无归的最坏结果,这下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查阅上述信托公司2010年关于上海录润置业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的产品说明书不难发现,该信托计划分两期募集总计约8.5亿元,于2011年1月10日成立,期限3年;然而到今年1月10日到期兑现的信托,却意外地被推后了。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邹蕴玉跑路传闻发生后,高远置业还被曝出此前向包括五矿信托、中泰信托、国联信托在内的数家信托公司进行融资,涉及资金约10亿元,这几家信托公司因此也受到牵连。五矿信托的负责人1月13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五矿信托正在密切关注该案件的进展情况。
  1月14日,上海房地产市场知情人士梁冰(化名)向本报记者透露,上海高远在2012年下半年就陷入危机,邹蕴玉在外面帮其它公司进行担保而使其受到牵连,加之房产调控致使高远置业资金链紧张,邹本人四处筹钱,借了不少高利贷,由此陷入了资金困局。
  记者调查获悉,高远置业拥有多家经营房地产业务的子公司,其项目包括上海南汇区周浦镇的“小上海旅游文化城”、沈阳的“沈阳*9城”、舟山的“和鑫花园”、无锡的“湖滨花苑”,以及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23-5地块商办项目等。但是高远置业的资产却早已经被普陀法院、浦东法院等6家法院进行了6次轮流查封,信托公司能否拿到高远置业的拍卖款,仍是未知数。
  五矿信托相关人士则告诉本报记者,高远置业已经将合计2800万股东方证券股权质押给公司,并在上海市工商局办理了相关股权质押登记手续,质权无瑕疵。公司对该标的物价值已进行了独立合理的调查评估,在慎重评估该款产品兑付风险后,出于对投资者利益*5化的考虑,提前终止该款产品,并向全部投资人兑付了信托利益,并未影响投资者的权益。
 
  地产信托承重压
  邹蕴玉涉险暂时尚未到最后“清盘”时,但如果今年信托业真的出现刚性兑付危机时,中小房地产公司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重灾区。
  用益信托发布的一份全行业去年信托融资总量统计,2013年一季度之前发布的产品中,流入房地产的规模高达6480亿元,流入基础产业的规模9316亿元,流入实业的规模8052亿元,流入证券市场的有4434亿元(包括阳光私募);而这些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般都是8%-11%左右,如果在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信托全部兑付,规模就要超过7000亿元。国内众多的房地产企业能不能有这么庞大的资金兑付,已经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信托公司对产品有刚性兑付潜规则,但是近几年信托大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信托,管理的资产规模早已经超出信托能够刚性兑付的能力,全行业2356亿元的权益却要承载6400亿元的到期融资类信托,兜底显然会力不从心。”1月15日,一位信托业资深人士对记者直言。
  更要命的是,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从去年开始房地产面临整顿和转型的外界压力,“发新品兑旧账”的路径已经被卡,一些实力不济的中小房地产以及信托公司兑付很难坚守。
  在东方汇理银行1月14日举行的环球经济展望论坛上,该行亚洲高级经济师高大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中国信托业面临的兑付风险,他坦言,这一情况不可避免。
  “中国信托贷款规模庞大,里面涉及的问题也很复杂,有地方政府债务,也有企业债务,我认为地方政府不会违约,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构成了中国的财政体系,如果地方政府出现资金问题,中央会出手来帮他们解决;但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不会受到这种担保和保护,就有可能出现违约。”高大力表示:“随着利率的上升,我们预计今年有可能会出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企业债违约的情况。如房地产企业,在不创造额外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前提下,政府可能会逐渐允许违约的发生。”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则从另一个角度发出了警告:信托行业的创新已经开始走入灰色地带,作为向私人客户募集的资产管理门类,此前信托产品一直有着较高的认购门槛,单一认购少则100万元,多则300万元以上,但是近年来信托产品的投资门槛呈急剧下降之势,20万-50万元屡见不鲜,最低起始金额竟只需要5万元,门槛降低固然可以加速信托项目的融资进程,但也把信托产品的风险向更广泛的人群转移。
 
  还有多少风险待引爆
  现在可以确信的是,信托业兑付警报已经在频响了。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去年以来,信托业违约事件就不断出现,至少有16个信托项目处于压力之中,涉事企业以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为主;从行业分布看,16个案例中有10个项目与房地产有关,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其中上海3例、江浙3例、京津各1例,山东2例。如:华奥信托与实德集团20亿元信托款诉诸法院、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项目遭工行拒绝兑付、吉林信托承接金融掮客项目被骗1.5亿元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诚信托,1月31日,这家位于北京的信托公司30亿元矿产信托的兑付大限将至,但是融资方山西振富能源实际控制人王平彦已经身陷囹圄,名下矿厂停产、核心资产短期难于变现,这让信托项目的顺利退出蒙上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阴影。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项目最终到期前的最后一个分配日2013年12月20日,中诚信托已向投资者宣告无法按照预期值兑付当期收益,不可能如约还款已成定局。
  如果到1月31日中诚信托不连本带利支付,那么就将打破整个信托行业刚性兑付不破的“金身”,这一行为无疑将给信托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是已经暴露出来的信托风险敞口,而5.3万亿的信托背后,还有多少无处不在的风险有待引爆?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内艺术品信托和酒业信托违约风险也不小。
  1月15日,一位国内艺术品市场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国内艺术品信托业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的4年,那些在前两年市场高潮时期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信托资金,面临着一场兑付危机,目前艺术品信托的资产规模约为30亿元。
  “艺术品市场经历过山车式的行情,最惨淡的是2013年,新发行的艺术品信托不到10款,参与的机构也从高峰时的18家锐减至4家;但至少有29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在2014年面临兑付,涉及金额30多亿元,仅中融信托一家就有12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到期。”信托从业者赵克明介绍称,大多数艺术品信托发行规模都不大,一般都在几千万元,比房地产信托小得多,前两年发行的艺术品信托或通过其他渠道解决,或信托公司自己先垫付,总之无论用什么办法,到期兑付是必须的。
  此外,受制于国家对于“三公消费”的控制,国内高端白酒市场价格不断下滑,而从2011年开始发行的21款酒类信托产品,规模也超过了20亿元,虽然投资者并不一定面临像房地产信托那样连本金都拿不回来的惨状,但是亏损已成定局,如果要退出,或许“只能拿回实物白酒”了。
  “酒类信托面临多重风险,首先是价格下调,白酒信托盛行的背景是2011年—2012年,白酒不断涨价,而其交易结构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购买各类高端白酒,价格上涨后出售获得信托收益;二是由信托计划购买相应的白酒资产收益权,在信托产品到期时,投资者既可以选择现金,也可以选择提取白酒实物,这样的设计结构虽然可以避免刚性兑付风险,但是短期白酒价格上涨无望,无论何种兑现方式对投资者都是损失。”上海一位白酒收藏者李伟对记者称。
  山雨欲来风满楼。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热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