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赚不赚钱,还真不是记账财务报表就能看出来的,因为类似于现金流量表等财报也会有人为操纵的可能。
  全世界的会计界一直将“净利润”视为一个宝。但我认为,净利润只是一个“伪”指标。因为净利润是可控的,可以进行盈余管理,也可以进行利润操纵。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可以说要多少利润就有多少利润。比如100个会计师独立编制同一家企业的利润表,可能会得到101个结果,多出来的一个就是审计师调整出来的。这也是目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泛滥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决利润操纵这个问题,如何计算企业的真实赚钱能力?很简单,放弃以“净利润”为基础的、落后的“利润至上”监管理念,改为“净现金溢余”为基础的指标体系。
  净现金溢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财务费用-(应付利息年末余额-应付利息年初余额)]。净现金溢余为正数就说明企业赚到钱了,为负数,就表明亏了钱。建议大家将净现金溢余指标作为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它可以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赚到手的真金白银,而不是经过人为粉饰后的账目虚拟财富。
  利用“净现金溢余”指标作为判断的指标,可以让那些通过财务造假而表面上看起来盈利的“假肉鸡”暴露其本来面目。为什么有的上市公司多年来在账面上一直是盈利,但在分红上是铁公鸡?真正的原因是实在拿不出现钞给大家,原因很简单,利润是做出来的,现钞可不能用假币的。
  大家不要以为改用“净现金溢余”为基础的考核和监管指标,就不存在利润操纵的现象,这是错误的观点,田为以“净现金溢余”为基础后,重心就转移到了“现金流量表”,由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利润是紧密关联的,因此,现金流量表也可以造假,比如有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收入方式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再通过投资的名义将虚增的现金流消化掉,使其账面现金流很好看,显示很强的获取现金能力,但实际上只是数字游戏。
  不过,现金流量表再怎么样造假,也只是在其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作多多少少的数字游戏,但“净现金溢余”这个数字是造不出来的,它是刚性的、固定的,只要亲自去银行,审计人员是可以“数”出来的。当然,审计人员通过询证方式,有可能银行会配合上市公司造假,这种案例目前有不少,特别是远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