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多数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一样,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已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开始向境外市场渗透,但同时也在一些市场遭遇挫折。目前看来,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军境外市场,存在着监管沟通困难、成本较高等难题,必然是一场持久战。
 
  台湾大门紧锁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6的支付宝近期高调进军境外市场,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两地推出支付宝“当面付”条码付款,支持的商户包括香港OK便利店、卓悦以及佐丹奴、统一阪急百货台北店等内地游客经常消费的品牌及商铺,并称近期可能将服务推广至韩国。
  不过,在中国境内发展“顺风顺水”的支付宝却在境外遭遇挫折。近日有消息称,支付宝与统一阪急百货台北店的合作有触犯台湾当地金融监管条例之嫌,当地合作商家已经暂停该业务。
  “当面付”功能,是指用户在店内结账时,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钱包“当面付”条码付款功能,收银员用扫码枪扫描手机上的条码完成支付,结算金额将以当天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直接从支付宝账户中扣除。
  有台湾当地业内人士称,使用支付宝手机钱包在实体商店付款,相当于在台湾使用内地支付工具,需经台湾金融监管机关审核,而在台湾网站使用支付宝交易则较少受到监管。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虽然支付宝在台湾遭遇了一些挫折,但其境外扩张策略仍将大力推进。实际上,支付宝对境外业务拓展一直热情高涨,但奈何台湾市场大门紧锁。在去年10月的支付宝分享日上,支付宝高管樊治铭曾对在场的台湾媒体表示,支付宝曾与台湾监管方多次沟通,希望以后支付宝的“当面付”等新技术可以在台湾运用,并认为当局已经逐渐接受支付宝。
  另外,在支付宝开展业务较早的香港地区,该公司也开始受到当地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虽然香港金管局日前表示,支付宝不属于本地认可金融机构,没有受到监管,但已注意到其支付产品受到香港市民欢迎,因此准备修改管理条例以将该类支付机构纳入监管,推出发牌制度。这也意味着,支付宝未来需要向香港当局申领牌照。
  对此,香港银行学会高级顾问陈凤翔对记者表示,支付宝的技术创新值得鼓励,亦让香港的银行机构开了眼界,但也存在一定监管问题:因为支付宝有余额账户体系,涉及公众资金安全,如果在香港从事业务就必须和本地金融机构平等接受当地法规监管。
 
  境外市场挑战不小
  凭借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庞大用户量以及线下移动支付的拓展,支付宝已成为全球*5的移动支付公司,其进军海外的野心进一步凸显。该公司日前宣布,2013年超过1亿的支付宝钱包用户完成了超过27.8亿笔手机移动支付,总金额约150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网络支付公司Square和Paypal的移动支付处理量总和。
  腾讯公司微信支付业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待微信支付的客户量达到一定规模,也必然会走国际化道路。资料显示,微信海外用户早已突破1亿,而近期更与谷歌公司达成合作。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主流第三方支付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国内第三方支付拓展境外市场并不容易:一方面,海外的金融监管环境更加复杂,法规更严格,稍一触犯便有很重处罚;另一方面,支付公司在当地需要拓展资金渠道,要么找当地银行做直连,要么租用当地卡组织(如Visa和万事达卡)的通道,要么找当地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但是其成本都不菲。
  不过,移动支付专家、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维东表示,尽管业务拓展困难,但国外市场的支付手续费率较高,这是吸引支付宝等国内支付企业“出海”的重要原因,另外,支付宝等机构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用户量,国内消费者出境、出国游增加,必然会产生可观市场。他认为,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出海”,一方面必须加快拓展当地商户和资金渠道,另一方面要做好海外市场的用户宣传。
  但是,一位境外卡组织高管对记者说,如同国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国内遭受到市场环境不同、本地企业排挤等问题,国内支付机构在境外市场也面临同样困境。他举例称,台湾市场主要流行的是近场支付(NFC)技术,而非国内的远程移动支付技术,因此银行和卡组织的市场份额较大;而香港的移动支付则由本土企业八达通垄断,因此,国内支付机构进军境外市场必然是一场“持久战”。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