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宽货币”到“宽信贷”还有多远? 10月金融数据冷落,这篇财经行业新闻是11月17日新鲜出炉的哦。
  央行日前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627亿元,比上月少4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18亿元。10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3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人民币存款减少1866亿元,同比少减2161亿元。10月末,M2余额11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个和1.7个百分点;10月份净回笼现金1153亿元。
  市场认为,10月信贷数据总体仍然偏弱,派生存款不足导致企业存款连续下滑,进而对M2增速形成拖累。多名经济学家向《*9财经日报》称,目前各项经济金融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进一步的宽松政策有望出台。
  社融与M2增速“双降”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向《*9财经日报》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大幅低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币贷款增幅不理想,仅为5483亿元,与9月新增贷款8572亿元相比,环比下降36%。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483亿元,总量投放上仍高于季节性规律。但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认为,表内贷款投放依然稳健,表外渠道则受银监会加强监管及商行风险偏好继续低迷的影响继续萎缩。10月新增委托贷款1377亿元,减少215亿元。值得关注的是,10月未贴现承兑汇票继续大幅减少2413亿元。
  钟正生据此推测,企业存款连续回落与表外融资渠道萎缩导致存款派生减少有关,尤其是未贴现承兑汇票的大幅下降直接降低了保证金存款的数量。结合表内外融资来看,10月M2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信贷扩张不济。
  10月份M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也连续数月低于年初的调控目标13%。杨驰称,这与10月人民币存款减少了1866亿元密切相关。受存款偏离度新政出台和金融脱媒影响,10月份存款增量环比下降过万亿,严重影响了贷款投放,也成为制约货币增长的主要因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阶段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显紧迫。总体看,当前各项宏观政策效果已有逐步显现。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货币政策和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市场利率回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一定程度缓解。
  全面降准的可能性
  市场普遍认为,目前各项经济金融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进一步的宽松政策有望出台。而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也使得有观点认为央行需要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维持M2增速。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央行可能需要在明年两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稳定增长。
  但更多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认为央行会坚持定向调控的总基调。
  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里称,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规模为7695亿元。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市场认为MLF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
  钟正生据10月信贷数据分析认为,央行的流动性释放并未有效传导到商行的贷款投放上。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MLF期限较短,商行不愿匹配长期资产(所以新增票据融资仍然维持高位);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MLF利率仍然偏高,对压低商行的负债成本效果不彰。
  钟正生向本报称,预计在定向宽松的背景下,未来央行一方面需要拉长投放流动性的期限(如更长期MLF或PSL),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降低定向流动性管理工具利率水平,以提高与信贷投放挂钩的基础货币释放对于商业银行的吸引力,促进“宽货币”更好地向“宽信贷”传导。
  杨驰亦向本报预测,央行将继续通过MLF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定向注入流动性和降低特定领域融资成本的双重目标。杨驰认为,从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相关表述可以看出,由于M2增速仍明显高于GDP增速,且处于13%的调控目标区间附近,预计下一阶段央行出台全面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依然较小,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不在于扩大总量而在于调整结构和降低融资成本。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年内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会改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将保持基本稳定,预计央行将继续采取定向操作,加大结构性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央行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来源:*9财经日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