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高顿网校小编每天更新业界评论的文章,比如这篇12月16日星期二的新闻——信力建畅谈怎么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报载,近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在广州会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一行。胡春华书记说,广东将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推动落实好省部合作协议和联席会议成果,切实解决好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重点问题,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袁贵仁部长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教育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创强争先建高地”,注重顶层推动、顶层设计,注重公平发展、特色发展,注重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注重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广东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要着力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着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增强服务创新驱动的能力;着力完善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教育结构;着力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进一步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朱小丹省长指出,当前,广东正处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更加迫切需要发挥教育的支撑[*{c}*]作用。广东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省部合作,继续推进教育先行先试与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着力建设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笔者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唯有以解放思想、改革放权为开路先锋,才能认清不足开拓视野,才能打破禁锢放开手脚,才有教育的大解放大发展,才能推动广东教育的综合改革。事实上,广东教育领域首要问题是认清教育现状与时代发展严重滞后的现实,将固步自封情绪、自满自足情绪彻底抛弃,代之以清醒头脑和进取精神,还原教育的本质。
当前,广东省正处在空前机遇与巨大挑战并存的时期,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就业压力诸多忧患早已浮出水面,而经济发展后继乏力,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目标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凡此种种,需要更高素质的国民才能承担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应当根据这一省情来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即迈向现代法治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大国新国民的塑造。
但是,新国民素质的高低,决不是仅从考试得分的高低就可以判断,而要以全新的视角全面考量,如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他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习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概括起来亦即是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具备现代国家国民的基本品格;终身不懈学习的兴趣和追求;与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显然,我省当前教育的实际与形势要求相距尚远。教育领域的改革历来严重滞后于其他领域,而教育的落后必定拖后地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现实是,各级公办教育机构和部门享受国家资源和垄断利益,始终处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地位,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很容易养成一种惰性,习惯于统一在行政号令之下,习惯于坐等国家解决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僵化的思想和落后的、封闭的管理模式使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阻滞着改革的进程,垄断使其处于既得利益地位而难有进取。
正如私有化的推广而经济迅速地被放活一样,民办教育的进入给这一领域的改革引进了推动力量,带来了生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教育资源不足的燃眉之急,它独立于计划思维之外,没有国有资产为依傍,没有指标为支撑,完全依靠市场发育,成为教育领域革故鼎新的生力军。但民办教育从出生之日起一直受到该领域既得利益团体的抵制、压抑和集体围剿。这支教育领域改革的生力军能否发展成长,关系到教育领域能否激活和重整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全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打破旧体制的封闭性、实现教育现代化并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对教育给付多样化的不同需求。
遗憾的是,某些地方政府、教育局的牟利行为层出不穷,把教育当成买卖来做,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也破坏了教育的公益性和持续性。广东要成为南方教育高地,首先必须解决对民办教育的态度和政策问题,真正履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府职责,切切实实地解决制约压抑民办教育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解除加之于民办教育身上的诸多桎梏,推动教育大发展。
其次,对于本省贫困地区青少年、儿童和处于城市边缘的外来工子弟来说,重要的首先是有学可上,保障接受教育的权利。几间教室,几个合格师资也能因陋就简筹办学校,能解燃眉之急,能给亟待就学的困难群体提供将来发展的机会。对饥饿的人给一碗米汤,远过于给予“满汉全席”的空头许诺。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保持社会稳定,让学校持续安稳地办学,让户籍学生和非户籍学生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待遇,是地方政府、教育局的责任所在。
因此,应当鼓励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兴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乃至大专、大学,只要具备必要的师资和基本的办学条件,而不必在学校硬件上过分地苛求。这是一个大政策。第二,解开重重枷锁,以服务取代管制。教育虽不同于经济,但“管得过多,管得过死”无疑是造成教育领域沉闷局面的基本原因。对于民办教育,我省有些地方干脆紧闭大门,声称对民办教育的审批要“特别慎重”“防止恶性竞争”云云,实际上以此作为闭门不纳的借口,这是极为不可取的。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改革应突出一个“放”字,专心做好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其他服务性工作,放手让一切教育资源和发展教育的积极性源泉充分涌流,以千百万积极性取代一个“统一”的积极性,做到对公办学校的教学少管,对民办学校的内部事务一律“不管”,或者建立这种充分放权的“教育特区”,积极研究并实践教育改革具体举措以求突破性进展。为了实现教育给付的多样化和民办学校的多样化,广东应当在全国率先引进国外名校来我省自主办学,引进外资省内办学,以利打破一统,引进新鲜血液,促进省内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综上所述,南方教育高地的打造应以新的“三个有利于”为前提,即有利于国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和公正;有利于激发和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利于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教育给付多方面的不同需求,并保障教育投资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只要符合这三个有利于,行政主管部门应大开绿灯提供服务,为改革创造条件、保驾护航。如此一来,广东的教育综合改革必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