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深圳福田保税区2号门,进出的港牌货车一辆紧接着一辆。《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却发现,看似进出口贸易繁华的场景下,却潜在着诸多虚假贸易。
记者在保税区内看到,代理进出口通关运输的物流公司纷纷打出“一日游”广告,这其中就包括协助企业通过办理出口退税,并再通过捆绑进关的方式,代企业将虚假出口的货物从香港拉回来的业务,一辆货车在香港每多兜一圈,盗取的利润少则五万元、十万元,多则千万元。
事实上,企业为骗取退税而虚增贸易额的现象,在深圳进出口贸易圈内早已成公开的秘密;此外,虚假的离境转口贸易也正成为内地资本疯狂套利的a1途径。
数据上已有印照,种种虚假贸易手段,直接导致中国内地对香港出口贸易额激增,今年一季度出口额甚至创下18年来新高。
保税区里的猫腻
位于深圳坪山新区的深圳出口加工区(俗称坪山保税区)门口,司机们把车停靠在各个物流公司园区内,排队等候审查或开闸出关。在进出口关卡旁的中国海关大楼里同样人潮涌动,报关员们拿着手册和材料,在窗口前候着,而海关工作人员在浏览完资料是否齐全后,迅速盖下公章。
现场一家报关行的报关员告诉本报记者,海关每天要看的通关材料都是上千份,只要材料齐全,一扫熟悉的报关员面孔,审查就比较便利。
而这种顺畅报关背后的货物运输,大多属于“一日游”业务,即货物进入保税区内转一圈,便可享受进出口的全部优惠政策。对于上游企业,货物进保税区后就视同出口,可以立即退税。而下游企业只需从保税区物流园进口货物,向海关以“加工贸易手册”方式申报进口,就能享受进口料件免缴关税、增值税的待遇。
在坪山保税区内办公的一家注册资本达500万元的物流公司业务主管经理林辉(化名),在进出口贸易行业已摸爬打滚了8年,对业务的操作规则和手法了如指掌。近期他每天要做两三百个“一日游”单子,根据客户需求安排在不同的保税区,其中不乏夸大的虚假贸易单。
据悉,“一日游”业务,源自中国鼓励企业出口政策,按照规定,所有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完成进出口报关手续,海关向具备条件的出口加工企业发放一本加工贸易手册,如富士康、TCL、三星等都有资格获取,有手册就意味着原材料和成品必须来自境外,可以免税。
2010年在坪山保税区正式运营前,货物进出口“一日游”需进入香港才能完成,而如今在深圳保税区转圈即可完成,但在靠近香港的福田保税区,只有港车才能进出,港车成本更高,因此企业“一日游”大多转移到了距离工业区更近的坪山保税区内操作,通关最快15分钟即可完成。
记者从多名物流公司报关员口中得知,在“一日游”中,为了骗取国家退税而虚报的进出口贸易很是普遍。
就在4月24日,来自辽宁的一家企业老总带着秘书匆忙奔赴深圳,要求赶在5月前做完4000万元进出口贸易数据,以获得政府贴息。25日傍晚记者随同前往位于罗湖区委旁某大楼17层的一家小型进出口公司办公室,直到晚上8点,双方尚未吃晚饭,还在紧急洽谈代理价格。
这家进出口公司老板詹先生来自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据他所言,该镇上的人几乎全在深圳代理做进出口数据生意,他的客户不少来自四川和江苏省。
“灰色清关”利益链
虚假贸易的链条背后,隐藏着各方的利益诉求。企业作为利益*5化得主,可以骗取出口退税,在内地出口较为落后的省份,出口甚至可以领取政府贴息。
记者以进出口贸易商身份从深圳几家物流公司得到的答复均是:可以代办虚报贸易额获得出口退税后,将货物运输回国,帮客户成功规避进口货物的增值税和高关税。
“出口拿到退税后,你不用管怎么运回来,如何去避税也是我们的事,你只需按一车货多少钱一公斤算给我们运输代理费就可以。”深圳福田保税区内的一家物流企业人员胸有成竹地说,如果没有把握通关他肯定不会接单,因为合同上会注明,一旦出问题,代办机构将赔偿客户5倍运输费。
但为了规避以后监管机构核查风险,物流公司不会拖着出口货物只在保税区内简单地兜圈,而需运往香港,在不同物流公司仓库间进行转换,以切断货物查询链条。在货物运回时,也不会做单独报关,物流公司会采取统一集中报关的方式,与其它合规货物混合在一起,业内俗称“灰色清关”。如红酒小拉菲,正常征税一瓶需200元,但如果捆绑过关,只需60元成本。
由于欧美经济低迷,部分企业纷纷想办法做高出口数据。据多个物流公司业务人员介绍,有的公司并不玩空手道,通常有出口贸易,只是数额上会存在虚增,这样也可防范海关和税务局查处。
据了解,若想在进出口贸易中套利,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有产品,租来的货物也可;其次要有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如一批价值1000万元的货物在香港来回兜三次,需要有3000万的发票才能去税务局退税;第三是出口退税大于进口成本,确实有差价可赚。
在品种方面,企业通常会选择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的电子产品,如显示器、内存条、存储卡等电子产品。若按照正常途径,一批货想要空转回国,出口退税与进口成本差价可能为负数,而找物流公司代办,成本可能不到退税的一半,稳赚不赔。
在香港葵涌设有大型仓库的一家物流公司业务经理朱小姐算了一笔账:1亿元的显示器货值,*6退税1700万元,一辆车载重2万公斤,减去增值税发票成本约3%-4%、代理运输成本每公斤160元,以及海关和税务局的关系费后,能赚上千万元。
在这条虚增贸易骗取巨额退税的利益链条上,某些监管部门员工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企业的“帮手”,前提则是奉上“红包”。记者在坪山保税区海关大厅里看到,公告栏上张贴着四张收受红包的黑名单,包括数十家公司送礼的数额和对象名字,一单礼金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除此之外,大量的虚假贸易也为热钱开了一个地下通道。广州长期关注热钱的专家黎友焕曾多次指出,囤积在香港的国际热钱,在人民币升值通道上,随时都可能通过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渠道, 跟随货物的多次空转,借机流入中国内地境内。
贸易水分有多少?
香港与内地的频繁贸易互动,也使得一些套利行为更具操作机会。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一季度内地和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098.8亿美元,大幅增长了71.2%,而广东省一季度对香港贸易额增长了91.6%;其中,3月中国对港出口增长了92.9%,增速创下18年来新高。
但今年一季度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仅8亿吨,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按以往的规律,外贸数据与港口数据一般都是同步浮动,两组数据一增一减,颇耐人寻味。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内地海关与香港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存在很大差距。数据显示,2012年12月至今年3月,海关总署公布的内地对香港出口额为949亿美元,但同期香港海关统计从内地进口商品的金额仅为587亿美元。
对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两地之间在统计上、做法上的差别,造成了两地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差异,这是最主要原因。目前海关总署已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尚不能下结论是否为虚假贸易。
据记者了解,进出香港的许多贸易属于转口贸易,一批货在内地与香港之间来回兜圈,有的并非为了骗税,而是通过货物出口和进口,用美元付汇与人民币收汇,利用美元在内地和香港的不同价,赚取汇率价差。
通常的操作手法是,进口用人民币在国内付款,企业将人民币存至国内银行,银行将其做成收益利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后,再通过香港的银行结算美元,采用T+1方式在香港结汇,汇率差*6可达千分之四点八,2个亿的资金一天可以赚近100万元,资金量越大,赚得越多。
平安银行[-0.69% 资金 研报]一位客户经理也曾有客户通过转口贸易做套利。据他介绍,“如今深圳转口贸易没有以前好做,一方面是利差缩小,另一方面汇率降低。”
这种违法的虚假贸易行为,一直是国家严厉打击的对象,但因为潜藏较大利益,一直难以根除。2011年,海关曾展开稽查风暴,但在少数海关官员被抓,打击两个月后又悄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