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质量优于进口奶粉”——几乎所有人听到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这句话时均默契一笑——什么意思都懂的。中乳协费尽心思“自证优秀”,结果却备受揶揄,成了全国人民的“娱料”。微博上有网友调侃:看来以后要反过来限制香港人带奶粉过关了。
 

  人们其实很愿意相信中乳协。自从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怎么买奶粉成了中国父母的现实难题。国产奶粉不可信、超市里的进口奶粉也怕掺假,干脆出境买吧。于是,“代购”风起,庞大的中国消费队伍都快把境外超市的奶粉买空了,以致各国及香港地区不得不“限购”。若真如中乳协所说,国产奶粉质量更好,谁愿意这么折腾?
 

  对于乳制品这个经历过信用崩塌的市场来说,重建信任比初建信任更难。昔日有过伤痕,需要加倍的诚意才能弥合。但中乳协此次为国产奶粉“站台”显然缺乏基本的诚意,连建立信任最需要的东西——信息透明都没有做到,诚意何来?中乳协说国产奶粉质量更优,依据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做的一份抽样调查,其检测结果表明,16个国产品牌婴儿奶粉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9个原装进口产品中,有三家不合格。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是谁?没有公布。人们无从知道它的检测水平是否足够权威,也无从知道它是否足够中立。另外,受检的16个国产品牌是什么?9个原装进口产品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哪三家不合格?什么项目不合格?这些信息也没有公布。中乳协以自己不是执法部门为由解释为何要对信息保密,显然难以服人。退一步说,即便这个理由成立,中乳协也有义务通报执法部门,让执法部门曝光三家不合格奶粉的信息,消费者有知情权。
 

  毁掉信任只需要一两件事,但重建信任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光“王婆卖瓜”没用,要靠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拿出诚意实实在在有所作为。奶粉是给婴幼儿食用的,它所受的监管理应比普通商品更严。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一套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检测结果要实时透明地公布,检测机构要独立于任何政府和商业协会。在德国,婴儿配方奶粉属于药品管制范围,所有奶粉上架之前都要经过等同于药品的检测程序。而且,每罐奶粉均配有电子芯片,通过它可以掌握该罐奶粉的产地、牧场、工厂等信息,一旦发生问题有可追溯的途径。在整个欧盟层面,乳制品的安全由食品安全局负责,这是一个独立的科学机构,构架和资金上不隶属于欧盟任何其他组织及成员国。
 

  作为行业协会,则要逐步树立自律精神,不庇护才是真爱护。在这个层面,中乳协的改善空间很大。近年来中乳协的一些表态都有护短之嫌。比如,当蒙牛牛奶被曝光含牛尿时,它在没拿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先为其辩护,在后来“老酸奶使用工业明胶”风波中姿态亦是如此。当舆论对三聚氰胺赔偿基金账本提出质疑时,中乳协也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
 

  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不是孤例,当下,不信任的情绪已经弥漫到社会各个层面:官与民之间、民与商之间,甚至民与民之间。政府出面辟谣,老百姓反而认为是真的;红会说善款没乱用,大家就怀疑有猫腻;除了自己种出来的菜,贴什么标的有机菜都是假的——我们从过往的经验中获得了这样的思维惯性,日积月累,慢慢就产生了信任危机。一个彼此丧失了信任的社会是在带病运转,不可持续,必须医治。化解信任危机既需要完善的监督和有效的惩戒,还需要良知和契约精神。前者靠制度,后者靠人性,都非朝夕之功。但首先,不管是乳制品行业还是官方慈善机构,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需要先从有诚意改变开始,这是重建信任最根本的前提。若无诚意,何以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