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减速和市场大幅波动总会令人不禁想起1990年代日本泡沫的破裂,以及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此陷入长期停滞难以自拔的场景。的确,中国和日本这两个经济体所经历的状况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快速且依靠举债推动的增长刺激了房价的飞涨,也吹起了股市的泡沫。
  日本经济的神话最终以硬着陆告终,迄今还在苦苦挣扎,未能完全复苏。因此有人也得出了结论,认为中国可能难逃相似的命运。
  不过,彭博指出,对于中国而言,更具可比性的或许还是它一衣带水的东邻1960年代的经历。得出这一论断的正是标准普尔评级服务驻纽约的全球经济学家、1976年至2006年间曾在日本工作的PaulSheard。
  历史显示两国存在大量的相似性,也预示了中国经济和股市在历经磨难后有望最终迎来喜人结局--当然,若要能如此,这其中耐心和决策层持之以恒的努力不可或缺。
  回顾当年的日本: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该国经济迅猛增长,到处大兴土木,高速公路和新干线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工厂拔地而起,基建高潮一波紧接一波。然而随着经济增速的大起大落,股市也如过山车般上下翻滚。当局对信贷的收紧变成了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3年股市出现大规模抛售后,政府的干预开始了。日本央行汇总的文件显示,在1964和1965年,当局成立了两个实体来稳定市场。*9个救市平台由商业银行帮助出资,花了1936亿日元买进股票,钱花完后央行又跟着进场护盘。第二个平台又融资2349亿日元,其中95%的成本由日本央行承担。
  日本股市
  国家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日本政府的干预总金额占到了总市值的约6%。救市最终取得了成效。股票开始大幅反弹,经济发展也得以持续获得动力。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非常出色的行动,因为它防止了金融衰退,”静冈大学84岁高龄的经济学教授HiroshiTakeuchi说,“一旦形势稳定下来后,新一波的经济增长随之启动了。”日本当年的策略对中国而言可能具有启发意义。
  A股市场6月12日来的大幅波动令总市值损失达到了近5万亿美元,迫使政府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包括禁止大股东出售股份、停止新股发行并要求券商在央行的支持下稳定市场等。而其中多项措施也正是日本当年所采纳过的。和半个世纪以前的日本一样,中国仍处在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也就是说,经济仍然有着大幅上升的空间。
  中国和日本在全球增长中的份额
  “和1960年代的日本相比才有更意义,”渣打银行驻新加坡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DavidMann说,“当今中国的平均人力资本存量仅为美国或日本的五分之一,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在效率和生产率投资方面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汇丰控股驻香港的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FredericNeumann则指出,和1960年代的日本相似,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基础设施的快速更新换代,并且资本市场也在全球呈现异军突起之势。Neumann说:“从日本的经历来看,中国当前经历的阵痛在它通向繁荣昌盛的道路上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本文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