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近发生了这一起闹剧:因为债务纠纷对银行心存不满,三名男子反复450多次,不停地存取10块钱,一直霸占着银行的两个窗口,期间还不停地轮流“换班”。这样荒唐的事情居然一直持续了三天,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的工作,也损害了其他排队储户的利益。
  为什么储户要采取这种极端不理智的“出气”行为来报复银行?为什么银行与民间的债务纠纷频发?
  纠纷频发

 
  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机构,银行在资金融通、存贷款等方面一直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偏爱储蓄的国家,银行存款是家庭的主要资产,老百姓和银行打交道的几率是相当高的。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囤积财产的习惯。在普通中国百姓的眼中,把多的钱存到银行里去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银行就是他们的财产储存地和转移地,所以对银行的期望就格外高。
  但看起来靠谱的银行,似乎由于风险内控、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巨大隐患,正在逐渐侵蚀着储户的信任和信心。
  “重庆张净夫妇124万元的存款在银行消失;北京一储户的账户余额直接被银行划走;杭州40多名客户的9000多万的存款失踪;泸州老窖在农工双行的5亿多元存款神秘消失......”
  风控不严

 
  多起存款神秘失踪,再次给银行的内控敲醒了警钟。因为之所以银行与民间的纠纷不断,特别是存款消失等现象是由于:
  一是银行内部把控不严,出现了“内鬼”。内部的工作人员借助内部的违规操作,悄悄地将储户的银行存款私自划拨到他人的账户里。
  二是里通外合,银行的从业人员和企业人员勾结。重庆的124万就是因为银行里的工作人员和企业伪造印章,想办厂需要资金,就盯上了储户的钱。后来投标失败,还不上钱就动起了歪心思。
  三是储户的风险意识不强,银行人员忽悠储户购买保险等理财产品,将存单变成保单。银行员工身上都是背着比较大的业绩压力的,完不成任务,自然要想尽办法“走捷径”。但这些产品并不全是能够产生收益的,风险一旦发生,不但赚不到,还会折了本。
  四是非法盗取,不排除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或是攻击网银等方式盗取储户的存款。
  “可以明显地看出,银行金融业的风险控制和人员管理依然需要重视和规范”,高顿FRM研究员指出,“银行的风控,永远在路上。”
  破解之道

 
  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银行和储户都有义务来参与构建更加健康良好的银行生态环境。
  首先,加强银行的风险管控,细化标准,完善指标。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有时很难分辨银行的工作人员到底是代公还是代私。在金融业历来以监管严格的形象示人的银行业,如若不断发生上万上亿元的资金不翼而飞,风控难免不达标。
  其次,提高违法成本,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再防,可能也防不住人心。监管部门曾经不止一次下发过加强银行业内控的文章。据银监会的资料显示,纠纷案件多来自于柜面操作。最近很多金融证书考试如FRM,也加强了对从业道德的考察,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员工自律的重要性。
  再次,增强对储户的风险教育,提高储户的风险意识。很多内鬼的轻易得手,就是由于储户的风险意识不强,贪图一时的高收益和高息,从而制造了空隙。
  最后,银行业应该规范技术手段,提高技术防范,应对技术方面的风控漏洞,真正成为储户存款和资金的金盾护卫。
  虽然反复存取10元确实是种只为撒气的不理智行为,但银行却不能听之任之,坐视不理。银行风控,永远在路上。
  ▎本文作者Natalie,来源高顿网校FRM。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RM金融风险管理师”(gaodunfrm),汇聚投行精英的真知灼见,最前沿的FRM资讯与学习分享,带你舞动金融职业梦想。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