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与我们平时的经济常识和总结出的规律有所违背,却值得我们去背后探求它所存在的义理。
  中国经济之怪现象
  现在都知道经济受到很大的下行压力,也面临了很大的困难,对企业来说各方面成本都很高,劳动力成本增加很快,从资本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压力。
  怪事一
  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速减缓的时候,实际利率应该下降,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投资的积极性,如果没有投资的积极性,对资本的需求就弱,资本价格就会下降,利率就会下降,但是我们的情况正好跟这些正常的情况都相反,我们经济不好,经济增速在下降,实际利率在上升,这是我今天提出的*9个问题,这是一个怪事,中国特殊的怪事。
  怪事二
  利率可以说成是资本的价值,在经济学里面,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如果对资本的需求高,资本的供给不够,价格就会高。但是,中国的资本供给是极其充沛的,因为我们的储蓄率高于50%,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的储蓄率有这么高。经济不好的时候,照说对资本的需求不是很旺盛,应该是利率很低啊,供给充沛,需求不旺的时候,应该利率很低,但是利率很高,这又是一个坏事。
  我把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5的20个经济体拿来看,把他们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平均一下,平均20多一点,我们的投资率现在是47%多,将近48%,储蓄率是50%几。就是说我们的储蓄率是全世界其他*5的20个经济体的平均2倍还不止,刚才我跟大家说了,我们的资本供给很充沛,我们储蓄这么多,我们用不完,还卖给其他国家用,我们是很充沛的,但是我们的资本价格很高,这是一些问题。
  为什么出现这些怪事?
  投资结构出现了问题,从2008年以来我们投资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投资中很大的一部分进入到了基础建设中,这样的一个变化影响了我们投资的效率,使得投资回报率较低,影响了劳动力市场。
  我们的投资结构从2008年到现在产生了巨大的颠覆。从2008年到现在非居民建筑与结构(编者注:理解为基础建设)的投资增加了很多,如果我记得没错,非居民建筑与结构在2008年占总投资的38%,到2013年是占总投资的50%。在2008年到2013年之间对居民建筑与结构投资占的比重增加了12个百分点。
  为什么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以上的现象
    资金成本高,导致市场化企业投资不足;为了保持增速,政府刺激,更多的基建投资;基建投资造成资金高,基建投资也导致劳动力成本过高;挤出市场化企业的投资;总体债务水平高,经济风险大。
  我们都知道政府做基建投资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对投资的成本不是很敏感,我们可以把经济分成两个部门:对利率不敏感的行业,不管资金成本多高都会做;还有就是对资金成本是敏感的,资金成本高了就少投资,资金成本低了就多投资,这是自然的,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做的。当然了,投资的时候不仅仅考虑成本还要考虑收益,在收益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就要看成本。还有劳动力成本的变化。看看基建行业的劳动力的特征是初级劳动力密集。其他行业,既雇佣农民工也雇佣大学毕业生,是对多种劳动力有需求。
  我们看到非居民建筑与结构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在增加,他做大量的投资。他大量投资以后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因为他占用了大量投资的资源,剩下其他人用的就少。刚才我给大家看的供给是社会总的投资供给,但是这个供给中有很大一部分,刚才我们看到50%是给基建占了,剩下还有20%给房地产占了,再剩下的就是30%了,这30%是机器设备、研发、勘探等等来分的。
  这样看,我们的储蓄率是50%,再乘上30%,30%的50%,15%,这并不高。这是我们投到机器设备这一块并不是那么高。当我们大量的,尤其是在我们经济发展还不是成熟阶段,有大量的需求,要做这样的投资。产业的升级就靠这些机器设备的投资,但是大量的投资有基建,有房地产,剩下来的就不是那么多,而需求在那,所以我们就造成了投资成本增加。资本市场的供给需求价格仍然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只不过把的供给不是我们看到的整个储蓄,而是被基建投资拿了掉以后剩下的一块,在经济学里面我们叫做挤出效应,当政府做的事多了,留下给企业的空间就小了。挤出效应一个方面就是资本的挤出,这就解释了刚才说的问题,资金成本还在涨。为什么还在涨呢,我们经济不好的时候,为了刺激经济还是要不断投基建吗,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去投基建,基建投资效率又不是那么高,为了维持GDP保持在7%左右速度的增长,要投到基建里面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就造成资金成本在不断的增加。
  不仅仅是在这,还有另外一部分,那边大量的投资要修这么多路,盖这么多机场,建这么多机场,建这么多码头,要有人去做,人是谁,大量的农民工去做建筑工人,建筑业的就业增长非常快。因为他们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把劳动力的价格也涨上去了。
  刚才说了这边把劳动力给涨了,这边不仅仅是面临了高的资金成本,还面临了高的劳动力的成本,自然发展就乏力,所以投资就不足,投资不足,挤出效应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通过资本市场,一个是通过劳动力市场,这边发展慢,造成对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需求不足。所以当谈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面临着所有的境况,有的人工资增长很快,有的人工资增长很慢,有的人不愁找工作,甚至还有民工荒,还有一些人找工作心里面要发荒,是因为不确定能找到好的工作。
  这些问题是恶性循环
  经济中的一些怪现象,资金成本很高,实际利率在增加,资金回报率在下降,这是两个令人担心的事,没有一个是好事。实际利率水平甚至比GDP增长的速度还快,刚才说了一个风险,债务占GDP的比重会增加,这是我们债务占GDP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这个是给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如果我们看眼下这样一个模式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刚才我们说当资金成本很高的时候,实际利率很高的时候,对资金成本敏感的那些企业就不愿意去投资了,这么高的成本我为什么要去投资呢,投资不赚钱。
  刚才我们说GDP增长的速度低于利率,投资就很难去赚钱,企业的投资和增速就比较慢,比较弱。当企业投资不积极的时候,增长就受到负面影响,增长受到负面影响,如果说我们政府的政策目标就是一定要保持7%的增长速度,那有什么办法,企业不投资的时候,消费也很难受到影响,那只有政府刺激,所以就有了政府刺激。政府刺激了以后就会有更多的基建投资,刚才我们分析了,当基建投资占用了大量资金以后,挤压了企业所能获得的资金,企业面临的资金成本会上升。而且,他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刚才我们也分析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上升,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他又不愿意去投资,又回到了原点。
  从企业不愿意投资到企业更不愿意投资,中间有什么问题?中国特殊的地方政府有能力有意愿要保持相对比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保持的方法不是提高经济的效率而是多去刺激,刺激以后对经济效率有负面的影响,对企业的投资有负面的影响,就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来源: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