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正在成为消费电子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概念。但是与当年智能手机的来势凶猛不同,缺少了苹果这类标杆企业的参与,传统的PC和家电企业成为智能电视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创新思维的匮乏,让智能电视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前,对于电视主流的看法主要是两个方向:硬件流和智能流。
所谓硬件流,其实就是指电视作为*5的显示屏,依然要追求高品质的画面为主,市场不断地推出4K、8K等甚至OLED的电视产品即是*4的证明。DisplaySearch副总裁谢勤益曾表示,2013年是4K电视元年虽只有50万台,未来3年分别可达220、460、700万台,比起2012年刚萌芽的3,000台,可用急剧成长来形容。虽然处于高速增长,但相比于全球每年2亿多台的销量,显然在未来几年还构不成对液晶的威胁。
而至于智能流,显得颇为混乱。一方面是因为参与的企业种类繁多,有IT企业如联想等、互联网企业如谷歌、乐视等、也有机顶盒企业如同洲等、当然离不开传统彩电企业如创维、海信、TCL等、芯片企业如英特尔等、软件企业如微软等,可以说在消费电子领域从来没有目标一致;另一方面对于智能电视的解决方案也是纷杂混乱,机顶盒、游戏机、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都成为了解决智能电视的入口,乐视甚至延伸到电视终端的制造环节。奥维的数据也表明这种趋势来的更为凶猛,2013年一季度彩电市场智能电视渗透率为37.2%
尽管如此,智能电视并没有像当年苹果手机那样引爆整个产业。奥维2012年对北京、上海等地消费者的调研显示,智能电视激活率仅为20%左右,经常使用智能功能的只有10%左右。NPD DisplaySearch所调查的美、日、中、法、德、意、英7个国家里,仅有10%消费者通过智能电视机内置联网功能连网。智能电视普及除了受到高价格影响外,联网设置复杂性与具一定操作难度都有所影响;另现有的外置设备的广泛使用,可能是有近36%消费者暂时不考虑购买智能电视机的原因之一。
回顾下手机的发展,经过了黑白、彩屏,再到后来增加了音乐、拍照等功能,其中辅以彩信、彩铃等应用,也就是软硬件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最后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即便是智能手机,其操作和使用越来越“傻瓜”。显然,复杂的操作成为横亘在智能电视面前迈不过的坎,海信调查数据显示,8成以上(85.2%)消费者认为理想的智能电视要简单易用、运行流畅。
如何使电视变得“傻瓜”,降低使用者的难度。在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北京歌华“电视回看”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尼尔森的数据显示,歌华的用户直播频道平均收视时长为298分钟,点播105分钟,回看108分钟,非常简单的功能,正在逐渐适应了观众收看形式的变化;另外一个就是海信最近发布的VIDAA TV采用了无主页设计,开机直接看电视,并没有其他智能电视的首页。开发了仅为普通遥控器三分之一大小,“能揣进口袋”的遥控器,四个按键分别对应直播电视、点播视频、媒体中心、智能应用,四个功能均实现一键直达,将此前智能电视繁杂的操作简化。
这一点与乔布斯坚持的“极简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看看苹果手机的成功亦是如此,关键技术早在1982年就已诞生,在iPHone推出早一年,市面上已经有21万部多点触摸的手机,为什么只有苹果取得了成功呢?这应该说苹果在用户极致体验的胜利,更深层次不是设计和使用的“傻瓜化”吗?
乔布斯用iPhone重新发明了手机,电视会成为下一个手机吗?如果会,那么承担重新发明电视重任的又会是谁呢?如果不会,智能电视会向着什么样的方向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