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要大学毕业,有的应届生拿offer到手软,有的却一个都没有。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几乎每个大学生在选择企业或者行业的时候,心头总会闪过一些犹豫。
这种犹豫就像是高考时填志愿一样。当初人人说计算机好,可读了四年书,IT行业从顶峰滑落到了低谷;每个人都说会计稳定,结果四年之后,会计人满地走,工资越来越低。
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所以没有人可以确定自己选择的是否就是永远积极向上保持发展的行业。尤其是对于那些至今都没几个offer,看到随便哪家公司伸出橄榄枝就要当救命稻草抓住的财会生们而言。对就业的恐慌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在哪里当会计不都一样吗?学校一般、学历本科、技能普通,有公司肯要我不是挺好?”有财会生网友在贴吧里说着自己初次求职的心态,这大概是不少财会生们当初签下offer时的心情。然而事实上,正如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的Cindy老师在应届生面试讲座中提到的:和“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一样,不考虑职业未来的工作选择,都是不靠谱的。
你还想再重蹈高考报志愿的覆辙吗?这一错,影响的是未来的四十年。
四十年的时间,你会发现选择任何一个单一的企业都是不靠谱的,而自己最应该把眼光放在职业规划的起点上。
常听到不少教育机构说“要赢在起点”,其实对于签offer这件事来说,何尝不是要赢在职业发展的起点呢?但这种赢,并不仅仅是看offer的数量、签订得多早,而是看这家企业是否能成为你职业发展的*9推手。一般来说,能成为推手的企业往往会有这一特质——帮助你保持成长的热情。
财会生大学四年,听到最多的一定是“会计这一行工资低”。所以,对于初入职的你来说,就别太着眼于收入有多高了。Cindy老师鼓励财会生们用“四十年”这个视角来看当前的工作,你会发现收入、奖金、企业前景都没那么重要,指不定哪一天福利改动或自己去找更好的福利了。
那么最重要的就剩下了“成长”。通过成长,拥有专业的、优秀的财务工作能力才是你日后谋生的不二法则,当你能力足够强,你可以挑老板、挑行业、挑未来,而此刻的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长起来。这种成长不是光自己努力就可以的。
试想若你通过思考,改进了一些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可是领导认为你自作主张,完全不看一眼你的成果;若你对一些预算的构成提出有意义的疑问,可是前辈们都认为你在拆台,不假思索就否定了……长此以往,你还会剩下多少热情去成长、发展?别说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从ACCACPA、从初级到中级、高级职称,自我提升了,连每周五天上班都会成为一种折磨。
既然如此,该如何判断企业是否能帮助你成长、并维持这种热情呢?
首先,你在企业内的工作必须是你喜欢的。若你对财会工作无感,那还是趁着毕业就转业吧。若你觉得自己对具体的工作感兴趣,那就可以尝试。
其次,企业本身是鼓励新人成长的。也许有人会反问:有企业不喜欢自己的员工成长吗?Cindy老师曾经做过这类企业的调查与归类,一般而言,如果某企业内员工晋升全凭工作年限、流程复杂、规矩众多,那么新员工的成长往往会意味着它原来的成熟构架会面临被打乱的可能,再调整费时费力,因此这类企业往往希望员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了,一般来说体制内企业,或者一些过于庞大的、资历较深的企业,会有这样的情况。
最后,一个好领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好的领导会传授知识,而差领导只知下达命令;好的领导会告诉你怎么做得更好,可差的领导只会一次次提醒你不要犯错;好的领导会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差的领导则只懂得盯着你去了几次厕所、打了多久的电话。
通过面试时候的一些问题可以看领导的见解是否深邃,比如他对工作的看法、对优秀员工的定义等。
总之,解放你的视野选择自己的offer,不要拘泥于一两百块的差别。在四十年那么长的时间里,你这点拘泥在未来往往是最不值钱的。以自己的职业发展为原则选择,才是正确的方式。把时间用在能收获长远利益的事情上,因为你的职业生涯还很长,日积月累,量变才能质变。
▎本文作者Esther,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