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2日闭幕,2016年中国经济部署及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落定。记者梳理会议公报发现,会议不仅在落实“十三五”规划部署、推进结构性改革方面做了部署,还就明年政策取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了安排。
会议对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基本背景作出了定调,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c}*]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在此基础上,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次亮相。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是方法论上的重大创新,思路与以往有极大的差别,在新的方法论指导下,中国经济未来的政策部署和考核指标都会发生改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其实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他表示,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上,适应和[*{c}*]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奔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去的,“这就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要求这一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当前阶段的具体体现。”
而在具体的改革领域上,本次会议提出的国企改革、税收改革、金融改革和社保改革等四个方向,也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有望将具体经济发展任务和最近官方多次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发展思路转变重点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曾明确提出要求推动理论创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理论创新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更是实际工作的倒逼。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总体来看,强调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来推进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心思路。会议强调,要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突出了结构性改革,重点强调了削减过剩产能和扶植新兴产业,并对金融、城市化、对外开放等关键领域做出了明确表述,对明年中国经济发展指出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对多方面工作提出了转变重点的要求。有分析认为,重点转变意味着考核指标的转变,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
例如,会议强调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
此外,重点发生变化的还包括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会议公报特别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被认为是发展思路的重要转变。刘培林表示,人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重申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这些理念和措施,将使得全体人民群众人力资本不断提升,并获得更公平、更广泛的参与机会,各尽其能,迸发活力,在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体面的自我发展的同时,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领域改革配合供给侧改革
在新常态共识下,会议在具体改革思路上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认为这是适应和[*{c}*]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改革在会议召开以前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热门词汇,但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和明年工作的部署更立体地呈现了供给侧改革思路的落地方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过去中国常常是总需求管理,而这次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都是总供给管理,是对一个国家生产能力的管理,这点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为什么要推进结构性改革?会议认为,这主要是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从方式上来看,会议提出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在具体措施上,未来将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会议提出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国企改革、税收改革、金融改革和社保改革四个领域:在国企改革中,会议提出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在财税改革中,会议提出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在金融改革中,会议提出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在社保改革中,会议提出要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
许多专家表示,上述四个领域改革的深化,将使具体经济发展任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闭环,促进经济走向长期健康发展。
多项改革细则明确
不少专家认为,这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回避,并清楚直接地看准方向,解决问题,体现了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
会议提出,中国2016年的五个主要任务包括:解决工业产能过剩、去库存、去杠杆、降低企业成本、改善薄弱环节。
记者梳理发现,每个任务下面都包含着重要的改革细则。例如,会议提出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这有利于提高交费积极性,扩大社保覆盖面,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改革决定。
又比如,会议提出要完善落实机制,把握好改革试点,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在强调顶层设计背景下,本次会议强调地区差异,更符合客观,有利于发挥地方主动性。
农民工市民化和化解房地产库存也有了更明确的部署。赵英分析称,这是城市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意味着某些城市未来需要降低农民工落户城市的门槛,并让进城务工人员享受住房公积金,以帮助农村居民比较容易地在城市购买房屋。
此外,会议提出将逐步扩大财政赤字率也引发了多方关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认为,这是一个经济政策的重大变化,意味着中国由过去的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过渡到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