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10年的等待,中国A股被纳入富时全球指数的障碍已扫清大半。只要QFII制度解除对外资结汇和投资比例的限制,A股最快3年就可跻身富时全球指数系列(FTSE),资本市场可获得近千亿美元的“新水”。
“中国监管层近3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属积极信号。由业界需求主导,富时随时准备将一个真正开放、有序的A股市场纳入全球基金的资产配置。QFII制度关于基金身份的认可以及资本汇出限制是最后的障碍。”
富时集团亚洲区董事总经理白美兰(Jessie Pak)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去年已就纳入A股的可行性与上海交易所进行接洽,目前证监会对相关事宜持开放态度,7月将带着业界诉求再次赴京会谈,希望中国政府能开启跨部门协商,共同解除A股市场开放的最后障碍。
富时4月举行闭门会议,政府代表、基金经理、学者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开放式中国基金必须投资70%资产于A股的限制是所有问题的症结,与10亿美元的额度上限自相矛盾;若逐步放宽投资比例,现行机制已可基本满足外资基金配置A股的需要。
目前,追踪富时高顿股票指数系列(GEIS)的资金总额约3万亿美元。按照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扩大QFII额度10倍的设想,中国A股指数[0.27%]将占据GEIS的1.46%,即有438亿美元入市(仅计算被动型配置,下同)。若未来完全取消QFII额度上限,比例可倍增至3.08%,涉及资金924亿美元;整个中国股票市场(A+B+H+红筹+民企股)*6占比可达5.24%,位列全球第四。
两巨头等待杀入
记者从可靠消息人士处获悉,另一全球着名指数公司MSCI与证监会的谈判始于去年,双方就QFII制度进一步开放进行了多次协商,证监会态度积极,但政策修改需同时征得人民银行和外管局的批准,故进展缓慢。到了2013年,富时主动介入谈判,MSCI感受到了竞争压力,或间接加速谈判进程。
该消息人士称说:“MSCI领先全球指数编制长达20年,富时指数是目前MSCI*5的追赶者和竞争者。富时A50指数在香港及亚洲市场获得了广泛认可,已成为外资基金投资内地A股的主要工具。若富时率先将A股纳入全球股票指数,不排除实质威胁MSCI的领先地位。”
对此,白美兰强调不会因为竞争而主动降低指数的纳入门槛,A股何时升格为新兴市场指数,完全取决于中国资本[-2.17%]项目开放的速度,目前进展正面。
记者翻查去年12月更新的QFII管理办法,若符合“开放式中国基金”的定义,投资本金锁定期由1年缩减至3个月,基金申购或赎回可由托管行按周办理资金汇入或汇出。
白美兰说:“这是QFII制度放开资本管制的一大进步,理论上已可满足外资基金将A股纳入投资组合的需要。但问题在于‘开放式中国基金’的定义本身自相矛盾。”
开放式中国基金,是指在境外以公募形式发起设立,且至少70%以上基金资产投资于中国境内的开放式证券投资;除主权基金、央行或货币当局外,投资额度上限10亿美元。
富时测算,即便完全取消QFII额度上限,A股也只能占据富时新兴市场指数的22.15%,强制70%的基金投资比例直接扼杀了外资合规的可能。
若真有基金将70%的总资产配置于A股市场,其投资额度又必然远超10亿美元,这已成为富时指数纳入A股的最后障碍。
股债通吃
依据富时纳入新指数[0.11%]的20项标准,A股仅在外资资本汇入汇出的条件上未能达标,诸如监管、清算、流动性管理和市场透明度等多项指标均已合规或基本符合。
目前,富时中国系列主打A50指数,去年年化收益率为14.6%,香港市场已有安硕A50和南方A50两只ETF,每日成交量动辄二十亿港元。但由于八成集中于金融股,未能全面反映A股走势,旗下亦有富时200、400甚至全覆盖指数。
每年9月,富时将举行会议审议新指数的加入和剔除。白美兰表示,QFII何时取消不合理的投资比例并完善配套,当年9月就可讨论是否纳入A股,若获委员会通过,1年后正式生效,跟踪指数的被动基金则自动加入A股配置。依照韩国2009年的经验,纳入富时高顿指数后,全年升幅高达20%。
“A股市场固然重要,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债券市场同样深受境外投资者瞩目,未来2至3年,富时将致力于提供独立的固定收益指数编制。”
日前,富时宣布与TMX Datalinx合作,成为全球第三大交易所交易定息基金指数[0.13%]的供应商,并拟于9月推出全球离岸人民币债券指数系列。
“相比离岸市场,在岸人民币债券的市场规模更加诱人。国际投资者对内地银行间债券、企业债等兴趣浓厚,苦于对发债主体和产品缺乏了解,急需独立的债券指数来提供市场准入。富时计划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可行性研究,范围遍及交易所、银行等金融机构。”